“据安木先生说,殿下身边的人也是以一挡十……”
“侍卫营就这丁点人,安木先生不是不知道,到羽嘉后,扩缩至五百人,早就没有在秦山时的精锐。新帝登位之时,我们可以秘密调入帝都的兵马最多千人,要想控制禁中的局面,这千人至少都得是精锐剑士以上的战士,如今尽抽羽嘉边防军司的精锐,也没有千名精锐剑士。”
禁中三卫都是精锐剑士营,但是以素鸣衍的眼光来看,没有经历战事的三卫将士,实力大致与侍卫营相当;虽然说侍卫营中三阶剑士与精锐剑士各占一半,整体实力却是极强,装备也不弱于三卫。但是禁中三卫共有一万人,就算别有用心者仅能控制部分兵马,要想控制禁中的局面,手边也必须有一营精锐不可。
檀那隆城能顺利接管廷卫军,自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当然也不用求到素鸣衍的面前。
衷阑晦也听出素鸣衍的弦外之音,说道:“殿下若是接管羽嘉郡边防军司的兵权,大概要用多少时间才能组建这么一支精锐战力?”
素鸣衍眯起眼睛,说道:“莫非苏盖文是二哥的人?”
衷阑晦摇了摇头,说道:“殿下莫要忘了我的职责,镜鉴台主官有谏刺百官之权,苏盖文在羽嘉总督任上十数年,怎可能没有一点把柄,殿下只要能握住机会,或许能兼摄羽嘉军政。”
素鸣衍听了也微微动容,他现在已经是郡王之爵,再兼摄一郡之军政,也就是说在檀那锡隆没死之前,就造成他割据一郡的事实。看来檀那隆城真下了血本,也说明檀那隆城对顺利登上帝位没有一点信心。
素鸣衍说道:“培养一营精锐剑士,没有十年的时间,没有上千万银币的投入,绝不可成功。尽抽边防军司的精锐,只要能拢络住人心,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建一支精锐,就算略有不及,也可在装备上做些弥补……”素鸣衍顿了顿,好让衷阑晦理解他们要为此大出血的事实,见衷阑晦沉默不语,知道早有心里准备,“只是如何制造机会,还要佐政大人教我。”
“殿下可知石京度这人?”衷阑晦问道。
“苏盖文的总督府参将,苏盖文一直用他为心腹,莫不是……”素鸣衍丝毫不掩饰内心的惊讶,想不到苏盖文身边仅有檀那隆城的人。
衷阑晦诲莫如深的笑了笑,说道:“石京席曾是帝子的门客,后来步入仕途,累官至边郡参将,甚得苏盖文的信任,只是苏盖文不识好歹,不然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幸亏苏盖文不识好歹,他要是投靠檀那隆城,素鸣衍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石京度在羽嘉没有什么根基,就算他是檀那隆城的人,也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素鸣衍装出一付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既然有二哥的私人在羽嘉,我看即将组建的精锐剑士营就交给他统领好了。”素鸣衍信口开河的装大方,素鸣衍就算将边防军司的兵马都控制在手中,也不会尽抽精锐调回帝都,自然也不会将这莫虚有的精锐剑士营交给石京度统领。
第七章(下)
檀那隆城让衷阑晦捎来就是这个意思,借助老六的势力在羽嘉铸造一支可控制禁中局面的精锐力量,但是这支精锐之师也要由他的人控制,毕竟兄弟之情也不全然能让檀那隆城放心。
衷阑晦见六殿下主动说出来,自然顺水推舟说定这事。
檀那隆城助素鸣衍掌握羽嘉郡的军政大权,素鸣衍则将羽嘉边防军司的精锐挑选出来,交给檀那隆城的人组建一支精锐之师。
说定分赃的细节,接下来就要商议如此陷苏盖文于不义,有石京度这个内应,那就简单多了,想必流寇大营的存在也引起檀那隆城的注意,这时江采离、尤溪、巫弥生去而复返,想必听到衷阑晦单独求见的消息,过来探探口风,素鸣衍便将衷阑晦的真实身份告诉众人。巫弥生不想让衷阑晦以为巫氏跟六殿下走得很近,以免檀那隆城生出不必要的戒心,没有多留,就告退了。
待衷阑晦离开寝殿,素鸣衍单独召见巫弥生,问他:“今日之局面,可是摩揭先生一手安排?”
巫弥生坦然承认,也有警戒素鸣衍之意,说道:“石京度到羽嘉边防军司任职,确实是先生举荐之功,所以苏盖文不会想到他是檀那隆城的人。”
素鸣衍眯起眼睛,藏起锐利的寒芒,若用计谋,世间确实少有人是摩揭伯岑的敌手,只是他人算不如天算,无法将种种意外之事都算计在内。
巫弥生现在难有单独面见素鸣衍的机会,借此机会将心中的疑问说出来:“波旬可是羲族继承之战的挑战者?”
素鸣衍知道巫弥生、摩揭伯岑会有怀疑,只是没想到他们能直接猜出波旬的身份,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不错,若想走进奔雷原,必须要跟羲人接触才行。”
“话虽不假,但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素鸣衍有意在巫弥生的内心深处建立自己的威严,没有多加解释,冷冷的看了巫弥生一眼,说道:“以你的意思,难道要看着机会在眼前消逝?”
“话不是这么说,我巫氏也是尽心尽力收购矿石……”巫弥生不自觉的气势就弱了下来。
素鸣衍之前一直很疑惑流寇大营为什么能瞒过苏盖文从外界获得大量的物资与装备,直到知道石京度是檀那隆城的人,才恍然大悟。石京度一直是总督府负责流寇大营相关事宜的人选,他要瞒点看上去无关紧要的消息,苏盖文自然就会被蒙在鼓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wuxia/h5D3.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