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了,陛下待我以诚,不必多想。大军休息七日,拔营回京!”
……
京城,某个文官的府邸之中,一群见不得人的家伙也在密谋。
“不能再忍了,陛下竟然想要恢复前朝旧制,让那王斗在解除兵权之后,当内阁大臣,再续一段出将入相的佳话!”
“嘿嘿,出将入相,我看陛下是忘了五代的武人是如何玩弄朝廷,无视天子的!”
“这把我们文官放在哪里?”
“荒谬!安史之乱出一次就够了,难道还想要第二次吗?”
“这么重要的消息?你是怎么得知的?”
“这条消息来自于一封信,而我刚好在宫里有位朋友。”
“封夏侯已经是看在他有大功的份上了,想要出将入相,成为内阁大臣,想也别想!”
“不错,本官自幼读圣贤书,十二岁成秀才,十六岁中举人,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这已经算是年轻的了。苦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也不过是个翰林侍读,熬了足足十年,才外放为巡抚,如今已经五十有七,却还只是区区侍郎,他一介武夫却能入阁?凭什么?”
这位侍郎的话,引起了在场文官们的赞同。
凭什么?
你一个人赳赳武夫,好好的做你的武夫不就好了?
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竟然想要出将入相,这不能忍!
……
营帐之内,王斗在思考,他在思考未来,他的手里则是崇祯的亲笔信,里面的内容,则是未来一年的安排,会逐渐让他升官,直指成为内阁首辅。
到那时,君臣翁婿二人联手,改革大明,让大明再度中兴。
信是崇祯的亲笔信,里面的内容,也是诚意十足。
在这决定未来的关键时刻,王斗想了很多,可最终他还是决定相信崇祯。
这也和此刻的局势有关,如今的大明还没有烂到历史上崇祯十六年的地步,后金被打残了,农民军被镇压的根本就起不来,止步于流寇的地步。
天下人心思安,人心在明。
没有造反的基础条件,而王斗本人又是个善良的人,虽然蒙古牧民和后金八旗听到这话会不屑一顾,可王斗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挺善良的。
“我就是个有些幸运,有些坚持的小人物,如今可以亲手改变大明,将大明改造成我想要的样子,还坚持什么呢?”
第十章:天命?
回京!
在回京的路上,王斗相继将宣府精兵遣散回宣府,九千家丁也派了六千人回去,当他来到天子脚下之时,身边只剩下了三千家丁。
这一天,崇祯皇帝不顾其他人的反对,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封夏侯,配公主。
甚至据小道消息传闻,崇祯还曾在出京之前亲自说过,如今的大明正是一个关键的节点,过去了就还有二百年国运,过不去,崇祯就没有二十年了。
王斗很有诚意!
他没有带领大军前来逼宫!
崇祯也很有诚意,在王斗归来的第三天便令其与公主完婚,第五天便不顾群臣反对,拔王斗为兵部尚书。
虽然只是兵部尚书,还不是内阁大臣,更不是内阁首辅,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王斗未来一定会是内阁首辅!
崇祯又一次表现了自己的诚意,王斗便开始变相的表现诚意。
如今的王斗和崇祯就像是两个做生意的家伙一样,你退一步,我退一步,双方都想合作,但是都忌惮于对方,所以只能一步步的合作,以至于看起来更像是君臣斗法。
你让一步,我让一步。
但无论如何,整体而言还算和谐。
身为兵部尚书,王斗也开始做事儿了。
他在兵部改制,改变了文官制衡武官的传承。也改变了太监监军的传统,但与此同时,他却组建了后勤司、参谋司。
其中后勤司由文官、太监、锦衣卫三者担任,专门负责饷银、兵甲等后勤相关之事。参谋司则是由武将担任,负责制定各种各样的计划。
通过制度建设,总兵们直接可以控制的兵力,也只剩下了一千家丁,其余的士兵,都通过后勤控制等种种手段,被掌控在朝廷手中。
即使是宣府精兵,也不例外!
到了此刻,距离当年那一战已经过去了三年。
王斗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自己是没有造反之心的。
崇祯的诚意,也随之而来。
王斗入阁!
出将入相这四个字,直接成了京城中最流行的词语。
与此同时,崇祯以王斗功劳深厚为由,晋升为夏公!
与国同休,世袭罔替,夏国公!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夏公的爵位,足以证明崇祯对王斗的信任和期望,而王斗对此也很满意,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只觉得自己的人生此刻到达了巅峰!
虽然还不是内阁首辅,但他是夏公,当今的内阁首辅都要矮他一头,成为首辅也不过是迟早之事。
要知道,今年的他不过才三十余岁,三十余岁的兵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还想要怎么样?
……
深夜,夏公府邸之内,王斗看着面前的书桌,陷入了沉思之中。
明天我就是内阁大学士,将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将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大明这副山水画之上随意作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wuxia/h5De.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