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会思考,我不应该去想这些事情,那我应该去想什么?”萧衍抬起头来,他惨笑了起来,笑容里全部都是悲伤和说不出的痛苦。
“如果你一定要想,就不要去想别人的过错。”
吴姑织淡淡的看着他,“任何人都觉得自己没有错,但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错,你可以试着强行不要去想任何人的过错,只去想自己这一生到底有多少做错了的地方。”
萧衍没有反驳。
他的神容依旧痛苦,但是他缓缓的垂下了头。
林意和萧淑霏互望了一眼,两个人心中对这名南天院曾经的教习都有了更新的认知。
讲道理很简单,但要让别人听从自己的道理,便很难。
吴姑织和萧衍此时所说的话语虽然简单,但她所说的话语,其实都是引佛宗的经典之中阐述的道理。
痛苦来源于无法满足的欲望,愤恨来自于常思别人的过错而不思己过,这原本就是萧衍这些年推崇的佛宗想让南朝的子民接受的道理。
吴姑织现在只不过是用他推崇的道理来让他无法反驳。
萧衍垂着头,他身体连受重创,当理智回归他的身体,伤痛伴随着茫然强烈袭来,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
林意看得书多,若论吵架和讲道理,无论在当年的齐云学院还是后来的南天院,他都是数一数二的好手。
“都是佛宗,但南朝的佛宗和北魏漠北的苦行僧和党项的诸多宗派都有很大的区别,不巧的是,我都见过,都很熟悉。”他看着此时无法自处的萧衍,出声说道:“在我看来,南朝的佛宗就像是学堂,纯粹以大道理教化为主,而北魏的苦行僧则是只修自身,通过不断的苦修和将自己的欲望减到最低,来追求至高的精神境界。而党项的有些佛宗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让民众自然慑服。但有些佛宗,却是也讲究苦行,但他们的苦行,却是身体力行,每日所做的,都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民众,他们所做的都是小事,都是帮人治病,教人识字,甚至帮人种地,帮人放牧,甚至帮那些牲畜治病。”
萧衍的身体有些僵硬,但他的脑海之中依旧一片迷惘,这些道理他其实都知道,只是他不知道林意此时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难道自己的过往,做的还不够多,还不够勤勉?
“和其余佛宗最大的区别,是那些平时做似乎微不足道小事的苦行僧众,他们从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他们也从不去想自己那么做有没有什么意义。”
林意看着他接着说道:“他们只是做着这些事情,心中也并不期待那些被他们帮助过的民众能够从此信奉他们的佛宗。他们觉得自己和那些寻常的民众也没有任何的区别,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播撒佛光的僧人,而是和那些民众一样,同样沐浴在佛光之中的寻常人。”
说到此处,他便不再去看萧衍。
他其实觉得萧衍最大的问题,便是太过一本正经。
太过一本正经的觉得自己是帝王,就可以和任何修行者,任何佛宗的人不同。
太过一本正经的觉得自己是帝王,就觉得改变这南朝全部都是自己的事情。
太过一本正经的觉得自己是帝王,就可以觉得自己的感受可以凌驾于其余人的感受之上。
最关键的还是心态。
帝王只是一个称号,不要以为有了这个称号,便真的超脱世人,比任何人都要重要,都要优秀。
只是这些话他不想再说。
说多了,便又是忍不住的嘲讽。
第九百九十九章 前往洛阳的魔王
明月照在北魏边境的一条小河边。
在去年的冬里,北魏和南朝的边军在这条小河的周遭发生了十余次战斗,最终北魏这里的一处要塞被攻克,在不久之后,因为南朝军队的继续深入,军队布防的转换,这一片区域却没有南朝军队驻扎,实际控制权反而又回到了北魏的手中。
在魔宗离开北魏之后,大量的边军叛逃,北魏也根本不存在攻克丢失的领地的可能,这种地方的实际控制权虽然回到北魏的手中,但也绝对不可能再重建要塞,再过来屯兵。
由于大量军队的叛逃,哪怕是原先一些根本没有被南朝边军进攻过的要塞此时也已经没有军队驻守,从此地往北两百里,其中有五个要塞都已经空空荡荡,在夜色里就如同废弃的巨大墓冢。
不只是整个北魏边境死气沉沉,整个洛阳,整个北魏,也都缠绕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似乎真实存在,压在每个北魏人心头的暮气。
临河边一座残破,看似很快就要倒塌的角楼里,坐着两名道士打扮的修行者。
两名道士打扮的修行者都是四十余岁面相的中年男子,一名左手臂弯里搁着一柄拂尘,另外一名双手空空,只是腰间挂着一个紫金色的葫芦。
这两名修行者都是北魏乌衣司的供奉。
北魏的乌衣司归北魏皇宫直接管束,它的职能原本是清查洛阳所有的修行者,以防强大的修行者进入洛阳而不知的情形出现,与此同时也监管各权贵门阀门下的所有修行者。
只是在元燕离开洛阳之后,乌衣司的职权已经进一步扩大,许多南朝方面传递回来的情报,他们也会协助接应和传递。
这两名乌衣司的修行者原本也是南朝人,在北魏,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南朝道宗修行者无法再南朝立足,之后不得不逃到北魏,在北魏反而被重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