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时,便是李绩前世晚上9点到11点,这一个时辰中,李绩一般会运使3,4次初月行气诀小周天,看身体经脉劳损程度而定。今天晚上他只走了一遍小周天便停下,凝神片刻,脑中回想黄庭内景经肺部章,待一切准备妥当后便既开始。
肺部之宫似华盖……喘息呼吸体不快……用之不已形不滞……素锦衣裳黄云带……按照黄庭内景经肺部章歌法总诀,李绩缓缓搬运法力,玉堂,紫宫,兑端,在神庭时稍有阻涩,李绩也不急,慢慢盘旋厮磨,不多时便一鼓而下,连下前顶,璇玑,廉泉,承浆,在天突穴时感后劲不足,于是又是一番积蓄,最终克华盖,膻中,完成一个轮回,法力归于中丹田……
李绩仔细体查体内丹田经脉情况,良久,方长吐一口气:这特么的上古功法真正是个巨坑,难怪近古之后再没人肯练它。
说黄庭内景经是个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这次肺部章运行一周天后,他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法力的增强,如果说初月行气诀是拿调匙往池子里加水的话,黄庭内景经便是用箸沾水。没有运使过黄庭经不知道它的慢,但李绩完成一个周天后还是敏锐的感觉到了上古功法和现代功法本质上的区别:现代功法收敛灵气用的是摄取,主动的控制并收为已用;而黄庭内景经则是引导,共鸣,带动,并不强摄天地灵机,从理论上来讲,无疑是黄庭经练气的方式更接近道法的本质,但问题在于现在的天地灵气密度过低,引不了,带不动,上古功法于是变的尴尬无比。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若天地灵气足够,那修练这些上古功法的功效恐怕会是极其惊人的,因为它引导的不仅仅是身边的灵机,共鸣的更是一方天地的灵机,这样的修练,想想都觉的可怕,恐怕也正是有这样恐怖的修练速度,上古才会有那么多的大修高能飞升吧……
相对第一个坑难收敛灵机,李绩还能接受,毕竟他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大不了以后以初月诀为主修行便好。可第二个坑就让他有些蛋疼,黄庭经一周天下来,新法力未曾滋生,反倒把丹田中原来初月诀练成的法力重新炼了一遍,或者说,精炼,压缩,凝聚……不管怎么形容吧,以前的法力有鸡蛋大小的一个气旋,现在炼成比芝麻还小的那么一点点……
丹田法力气旋精炼了好不好?当然好,法力精炼无论是在与人斗法还是冲关入境界都是大助力,但问题在于你得有办法把丹田填满啊,在李绩看来,这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怪不得所有别有心思的修士在练过黄庭经后都选择了放弃,除非……
尝试黄庭内景经的结果在李绩意料之中,他从未想过自近古以来数万年没人修练的功法在自己手里便会大放异彩,他没那么自恋。但作为一名前世的理科生,他思考问题的方向和别人不太一样:既然功法没问题,那么如果改变一下灵气密度使之达到黄庭内景经的要求呢?
这个世界是存在改变灵气密度的方法的,最出名的便是聚灵阵,引灵阵,它门根据阵法的大小高低以及投入灵石的多少,大约能提高灵气密度2,3倍,这已经是极限……但李绩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前世的理科知识能帮他找到某种办法,提高数十倍,数百倍……我应该开始学习阵法知识,这是根本,李绩这么想着……
李绩为何对黄庭内景经投以这么高的期望,在于他进入修真界后对道法对门派对自身的了解,可以这么说,没有金手指,他在修行界的前途必然和法远一样,高不成低不就,在筑基下苦苦挣扎,连回凡世享乐的机会都没有……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既然穿越过来老天没有给他金手指,那我就自己做个金手指……
放下黄庭内景经带来的烦恼,李绩也是盘坐久了,于是取过重剑无锋向外走去。进新月山门近二个月,他从未放弃过对自身剑术的修练,不过练剑的地方不好找,山门不比别处,很多地方都有禁制,最终在山后左龙涧找到一处空地,有山有水,少人打扰,便成了李绩练剑的专用之地。
李绩练剑,仍以击刺为主,练的便是个快,准,狠,莫要小看了这些,剑到极致,便是最简单的击刺也是难以防范的绝技,比如对阵那名平都教道人。每日击刺三千次,这是雷打不动的,然后才是六合剑法,随着李绩入道后眼界增长,他对一些这个世界剑道的理解也在加深。
今晚击剑,似乎与前次不同?李绩稍微犹豫,便挺剑刺向空地旁的一方石壁,这方石壁不比普通山石,而是大块青金石,是修真界炼器主材料之一,坚硬非常。李绩以前贯入法力全力刺出,不过只得刺入三寸便力尽,而若是使用内力,重剑更只能在青金石下留个白点……谁知今天一刺,重剑竟然贯入二尺,这是为何?李绩稍作思量,便明白了问题所在——中丹田内那丝小如芝麻的精炼法力,与以往恐怕有了质的区别……
人体有气,延之于剑,便为剑气,剑气离体,则为剑罡,剑罡凝炼,是为剑炁……炁,能量也,先天之炁,是为无极……一炁化三清,炁是个好东西,问题是量太少,还没法练……
李绩现在是有些左右为难的,是一门心思单练初月行气诀走正常道路,还是寄希望于未来改变灵气密度主攻黄庭内景经,又或者练段时间初月诀然后转化为黄庭内炁……真的让人很头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wuxia/h5dD.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