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于是黄泉夫人一遍又一遍地演示,如何在法则层面,寻找这几位强者大能的破绽,并拿出针对性的手段。
如此珍贵的信息,怎么能丢掉?
造符盘出来,也是受此触动,灵光闪现,要借此解析的。
余慈最初的打算是,解析这些信息,从中找到灵感,根据敌人的弱点,加以限制、破解。
可问题是,对参罗利那这类无限趋近于完美的强者,所谓的“破绽”都隐藏在最深层、最隐秘之处,且流转不息,往往是一闪而逝,就是看到了,也利用不上。
余慈也发现,虽然现在太霄神庭“四御真意”等若齐聚,上承道境,演化天宫,威力惊人,可这等神通,象征的是体系的完备、齐整,起到的是基石的作用。
四御法相虽强,却还是整个体系的运转中枢,不可轻毁,和九宫魔域专事破坏的八帝魔主,还不是一回事儿。
如此攻防来回,早晚还是要陷入被动局面。
更何况,因为心魔大劫的缘故,余慈本人遭遇魔染,道境天宫的稳定性也已成疑。
现在余慈根本不用指望自家的根基有多么坚固,他要的只能是破坚之矛、攻城之锤!
符盘不是矛、不是锤,却是余慈设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当然,还有另一个……
照神铜鉴。
此刻,中天明月心象,已与照神铜鉴这轮“明月”彻底交融。
心内虚空的“人间界”渡劫时,余慈把手中所有的宝物,几乎全堆了上去,以心象拟化灵明,助其“无中生有”,以破关渡劫。
这里面,比较特殊的两个,一个是太霄神庭,一个是照神铜鉴。
出于通盘考虑,余慈将这两个堪称最重要的宝物,拼合在了一起。
经过一番劫数,二者气机交汇相通,单独列出,还不够明晰,可一旦相合,就完整起来。
第213章 吾当如何 英雄本色
照神铜鉴可以算是余慈的本命法器,是余慈“神通”和“外物”的分界线;太霄神庭则是余慈的“外物”与“法则体系”的平衡点。
二者的交融,是一次结构上的精密排列。
否则明月心象再玄妙,要实现全面高效的整合,也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理所当然的,对现有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余慈与外物、体系关系的调整,必须要从这里入手。
余慈将刚刚成形的符盘,融进了照神铜鉴之中,等于是加了一层“解析”的功能结构,同时,也是将他对“缘觉法界”内黄泉夫人的观照加入进来。
从此之后,余慈通过照神铜鉴观照天地万物,要增加一个辅助环节——黄泉夫人。
就像是加一个“色彩”不同的琉璃薄片,观照世界的感觉就是全然不同。
照镜子理应先照自己。
所以,余慈在调整了照神铜鉴结构,也改变了观照模式之后,第一个对象就是他本人。
法则的对照不用说了,余慈已经从黄泉夫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参照。
如今最重要的,还是情绪意志层面,也就是心魔问题。
对余慈来说,心魔大劫才是心腹之患。
话又说回来,黄泉夫人“为人”之时,确实是天下第一等的智者,对人心把握非常到位。不过,在当前这种“化身亿万”的状态下,她已经最大限度舍弃了所有的情绪、记忆,观照起来,就不可能解析得层次分明、面面俱到。
余慈没指望、也不希望她能做到,他想得到的,只是对目前诸般心魔,重新做一下区分,从黄泉夫人的视角,大致辨别出“我”与“非我”的边界而已。
很快就有了答案。
黄泉夫人的观照和他本人的看法,倒也差不多。
就目前而言,余慈本人滋生的心魔强度其实比较一般。
不谦虚地说,在修行人中,余慈为人性情也算是上乘,坦然豁达,没有什么特别的偏执。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还年轻。
修道不过甲子,已经突破了到最顶级的境界。
一路修行,固然经历了许多他人所难以想象的大困难、大劫数,但相应的,也有许多只有经过时光冲刷、沉淀才能体会到的艰难险阻,被他轻轻松松就跨了过去。
此时的余慈,对道途、终极之上的恐怖难有切身体会,他有大把试错、调整的机会。
另一方面,年轻带来的杂念虽多,低层级的欲望反而更多些,这些都是可以在漫长修道生涯中慢慢适应、修正的小毛病,内外魔头反而不好下手。
如果这一场心魔大劫,只是从余慈本人的心魔入手,也就不成气候了。
真正麻烦的是,余慈在强渡“万魔池”的劫数时,在明月心象整合时,将历年累积的种种负面因素,还有整整一界范围内,属于其他人的内外魔劫,都一发地并进来。
这里就是洋洋大观了。
上到萧圣人、各路地仙大能;下到亿兆黎民、凡俗百姓,既都在玄门体系之内,不可避免都掺着一点儿。
一个两个无所谓,亿兆数目合在一起,就是绝大恐怖的规模。
这里有共性的成份,情绪的喜怒哀乐,还有恐惧、虚荣、焦躁等等,纷纷附着,形成共鸣;这里也有个性的成份,总有一些偏执激烈的念头想法,以混乱的情绪为掩护,干扰余慈的判断,加以混淆;元始魔主的“惊鸿一瞥”,严重加剧了这种影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