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霄目光微变,那董越千却全无变化。
徐长庚改口自称“学生”,便等于想要拜入方运门下。
方运看了看三人,道:“听说柳山在担任尚书和左相时,对下属的挑选极为严格,从来不徇私,只按才取人,他的一些亲友弟子都无法在他手下做事。有这回事吗?”
三人冷汗直流。
徐长庚与董越千不敢言语。
李志霄无奈道:“启禀相爷,确有此事。每年科举选出进士后,柳大学士都会第一时间拿到名单,然后从吏部和文宫翻阅所有进士的生平,挑出一些人,充入麾下。基本上,左相阁一年会增加两到三个新进士担任通事舍人,予八品之身。同时,柳大学士每年也会调离一些不佳的通事舍人。一旦在左相阁任职超过三年,便等于获得柳大学士的青睐,或外放做一地主官,或在京中挑选要职授予。”
徐长庚补充道:“在柳大学士卸任左相前,学生担任一年半的通事舍人,李志霄与董越千皆担任两年有余,都未到三年。”
方运点点头,道:“我还听说,柳山喜欢给优秀的手下以评语,若是无能之辈,柳山甚至一个字都不会评价。你们三人,曾得柳山何等评价?”
三人面色更是难看。
李志霄硬着头皮道:“柳大学士给在下的评语是,德义,能吏。”
方运看向徐长庚。
徐长庚无奈道:“善思,通变。”
董越千也跟着答道:“勤勉,忠厚。”
方运突然开心一笑,道:“本相今日运气不错。今年中元节前,你们三人记得给柳山去一封信,就说谢谢他这些年的栽培之恩。”
三人不知原因,只是点头。
方运又道:“通事舍人与中书舍人之职,本相不去更改,但会增添内阁中书一职,共两人。相当于担任本相与内阁之间的枢纽,一人负责传达本相的命令,也算是辅助本相统筹内阁人员,另一人则负责事务。你们三人说说,内阁之中哪两人适合担任内阁中书一职?”
第2416章 述职报告
三人相互看了看,半晌无语。
左相阁之中,除了那几个做杂事的,地位最低的便是通事舍人,之上是中书舍人,官职相同,但品级会略有浮动,而且实权也不同。
理论上,中书舍人的官位是高于通事舍人的,但是,有些中书舍人只是负责誊写文书圣旨,本身没有多大的实权,反而不如一些负责具体事物的通事舍人。
更何况,内阁是景国核心,而左相阁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内里错综复杂。
尤其在柳山倒台后,过半的成员都被换掉,朝廷之所以没有换掉所有人,是怕新人无法让左相阁正常运转。
在这个时候,推荐任何一人,都可能得罪其余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
关键是,这内阁中书之职,非比寻常。
一个管人,一个管事,这根本就是新相爷担心自己无法掌控左相阁,干脆另起炉灶,用自己的方式理顺左相阁的运作,让左相阁按照自己能接受的形式运转。
三人许久不语。
方运道:“此事宜缓不宜急,徐徐图之。不过,可让两人暂代内阁中书一职。那么,本相任命徐长庚与李志霄暂代内阁中书。一人暂时负责我与内阁成员的沟通,另一人暂时统管内阁事务。徐长庚,未来几天,你会比平时忙一些,可有不便?”
徐长庚立刻上前一步,挺直胸膛,稍稍用大一些的声音回应道:“学生必不负大人重托。”
方运却冷哼一声,用极为冷漠的目光看了徐长庚一眼。
徐长庚微微低下头,右手紧紧捏着衣袖,避免让别人看出自己心中的惊惧。
董越千没看明白,李志霄绞尽脑汁,许久才琢磨出其中的缘由。
原来,那徐长庚善于揣摩人心,之前方运说喜欢用军中时间,又联想到方运曾屡次领兵作战,认定方运喜欢军中作风,所以方才抛弃正常的礼节,学习军中干脆利落的方式回应,想要博取方运的欢心。
哪知,方运竟然一眼看破徐长庚的用意,很是不喜欢徐长庚把心思用在这上面。
想通其中关键,李志霄是喜忧参半,忧的是,方运明明年纪不大,比他们这些内阁官吏小十几二十岁,目光却如此毒辣,很显然,那种官僚行为瞒不过这位,以后要玩那些手段,很可能会被他识破,然后遭受重罚。
在地方,是官与吏之争,在内阁六部等官署,小官与高官也自然有摩擦。
欺上瞒下在官僚之中是常态,永远也不会消失。
李志霄喜的是,自己提前一步意识到方运的特别之处,以后绝不会用老官僚的手段应对方运,同时,发现方运明显和其他官员不同,柳山虽然有大才,但更擅长和光同尘,而这位,明显不是另一个柳山,以后做事的方法要立刻改变。
但是,仅仅过了几息,李志霄却突然醒悟,方运不愿意和光同尘,但也会运用手段。
比如此次奖励的开智圣香,就是最常见但也最有效的手段,千金买马骨。方运竟然可以给三个刚认识不到两天的人以如此重宝,若是文为更高和能力更高之人来投靠,会缺神物吗?
这还只是普通的用人之策,方运直接提拔两人,表面上是无奈之举,过于草率,而且只是暂代。但是,这一行为却让左相阁其余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两人身上,尤其是怨言或不满,都会发泄到这两人身上,而不是针对方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wuxia/hYV.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东方玄幻 永恒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