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其子女及女婿儿媳亦不得入朝为官,不得担任任何公职,不可获得任何朝廷册封。
在第二天,内阁就宣布这道政令。
在看到政令第一条的时候,景国各地官吏都觉得实属正常,在看到第二条的时候,虽然不满,但也都知道这么做正常,但是,在看到第三条后,许多官吏或怒火中烧,或心生惊惧。
断了后代入朝为官的路,这是极大的惩罚。
实际上,在许多地方,一些有势力的家族会把持一些公职,甚至有明文规定可以世袭,这政令一下,他们一旦辞官,必然会会出现权力继承的空档期,职位一旦被别人夺走,很可能会彻底失去,从而导致家族势力大减。
那些过早辞官的人中有人开始后悔,立刻回到衙门,希望重新任职,但是,无论他们和当地主官的关系何等深厚,都遭到拒绝。
在这种特殊时期,任何阳奉阴违的官员,必然会遭到严惩。
但是,这种惩罚也激怒了一些正犹豫要不要辞官的,一些官吏公然抨击这条政令,并宣称本来不想辞官,但因为这条政令会马上辞官,并且会离开景国。
不管怎么说,这条政令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辞官的人大大减少。
即便如此,各地主官也忙得焦头烂额,重新寻找适合的官员,甚至不得不请回一些早就告老还乡的老人。
随后,景国内阁发布内阁令,以极为严厉的语气,指责杂家在人族危难之际残害人族,干涉景国内务,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妖界的带路先锋。
接着,景国要求圣院做主,裁决此事,右相曹德安与礼部尚书盛博源为此一起前往圣院。
因为要接受圣院的裁决,杂家不得不停止继续惩罚景国官员,但是,杂家还在不断调查景国。
景国和谈司现在肩负起在圣院控告宗家和庆国的责任,他们从一开始就秉承一个“拖”字,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故意拖到最后完成。
所以,圣院足足裁决了一个月,双方也没达成任何共识。
在这个一月内,失去了杂家的威胁,景国很少有人辞官,而景国各地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继续蓬勃发展。
在这个月,方运主要做一件不光彩但却不得不做的事。
随着景国爆发式的发展,农田不缺人了,但其他方方面缺人,无论是挖矿伐木,还是工坊做工,方方面面都需要人。
因为缺人,招收工人的成本随之上涨。
而且随着外来的金银大量流入,景国物价开始猛涨,不了多久,景国各地百姓的收入涨幅会远远落后物价涨幅。
在以前,各地的工坊可以压榨工人,但在方运废除蓄奴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后,那些坊主根本不敢过于压榨工人。但是,若是利润少了,会导致再投资减慢,必然会影响发展,也会影响技术的进步。
方运早就有所准备,所以除了针对海族的工坊有相当大比例的奢侈品,其他工坊主要制作大宗货物,因为大宗货物的交易市场大,体量大,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工和机关,避免产业空心化。
无论方运如何准备,也无法阻止人力成本提高,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过高的人力成本成为许多坊主的大难题,照这个趋势,最多一年之后,工坊的利润会大大降低。一些坊主甚至在暗中商讨,要不要在半年后搬迁到别的国家。
方运早就做好预案,为了将工坊留在景国,他暗中指挥和操控,开始从人族各个落后贫穷的地区招工,为了取得各地人的信任,甚至不惜预付工资。
一开始还比较顺利,但一些家族发现了商机,开始把招工当成生意来做。于是,许多家族和商行如同嗅到鲜血的鲨鱼一样,开始进行从各地招工,然后贩卖给景国各地的工坊。
大多数家族或商行还是遵守基本的法律,但是,任何低成本高利润同时低技术含量的商业模式,必然会吸引涉黑团体。
第2502章 礼相阁
于是,各地的涉黑集团开始参与招工生意,这就导致暴力事件不断增多。
景国官府出重拳惩治了一些涉黑团伙,这才让他们收敛一些,但即便如此,还是会陆续有人受害。
一些官员上疏请内阁禁止这种残害百姓的招工模式,但是,方运以左相之权,将所有相关奏章强行压下。
方运没有对任何解释,也没有因此限制招工,但命令工坊不得欺辱任何工人,并且在工坊多的地方成立新的部门,专门负责调查各地工坊工人的待遇,若是发现黑工坊,则一律严查。
同时,方运还颁发了政令,任何在景国工作满五年的人,可以成为景国正式居民,如果能买房,则其子女家眷皆可成为景国人。
于是,景国各地开始大兴土木,建筑业欣欣向荣,官府获得大量的税收,用以更好地发展景国。
与此同时,方运大批量为工人建造公租房,既没有打击建筑业,也抑制了地价房价上涨,只是国家和大商人的收入减少,但也稳定了局势,保住了良心。
为了景国和人族的发展,方运不得不牺牲那些工人,但也在尽最大努力去保护他们。同时,方运要求官府化解外来工人与当地人的矛盾,宣传工人的各种正面形象。
既然为了人族要牺牲他们,那就不能变本加厉向他们泼脏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wuxia/hYV.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东方玄幻 永恒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