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孔谦一脸愁容,显然如果是这样,那楚弦上位的可能性就要小很多了,毕竟如果连中书大人都不支持,如何与其他人争夺。
“不过也没那么确定,在看,中书大人也只是略微偏向那人而已,毕竟楚弦你也是中书大人这一系的,而且,中书大人一直都很看好你,所以,你才要争,不争的话,就等于是将机会拱手让人了。今晚,你就随我去拜访中书大人,你去了,中书大人就明白你的意思,他就会衡量,你若不去,不等于是自动放弃吗?”
崔焕之的话说的很有道理,楚弦也是点了点头。
因为一般那司事中郎都是在刑部任职,所以楚弦还真没怎么注意空出这么一个官职,现在知道了,而且无论是孔谦还是崔焕之都希望自己去争夺,楚弦当然会去试试。
毕竟如果能得到这个官职,对于楚弦来说,看似官品没有提升,但实际上,和总推官这个官职比起来,事中郎是要厉害多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司事中郎那就是一个跳板。
这个官职,将来的晋升的潜力可是比推官,那是一个天一个地,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所以说实话,楚弦对这个官职也是十分心动。
尤其是他写完《推案论》之后,对于整个提刑司,对于整个圣朝的刑案官员,都已经是做到了他该做的。他要谋求高位,现在就是最佳时刻。
事情既然定下来了,那当然就是要去运作。
官场上的事情,一分天注定,九分是要靠运作,这不运作,就算是有机会,那你也抓不住,除非是这个职位只有你一个人候选,否则就必须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所以晚上,楚弦就拜托孔谦将《推案论》编订成册,他自己则是和崔焕之一起,准备了厚礼,去拜见萧禹。
只不过让两人没想到的是,中书府上,此刻正在拜见萧禹的并不只是他们。
此刻在中书府内,一位官员恭恭敬敬站在那里,正在给萧禹讲述,讲的是其这些年所作的事迹,还有推行的一些政令。
第430章 罗文举和其他竞争对手
“中书大人,我在渤州时谨记您的教诲,您说过,渤州自古多海风,所以要多修建御风法阵,这件事卑职一直没有忘记,这些年都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是要求所管辖之内的宗门修士帮助修建,到现在已经是修建了超过三百个小型阵法,五十个中型阵法,七个大型法阵,除此之外,沿海更是修建堤坝,饲养定海妖兽,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海风之患已经是得到了极大的治理。”这个官员恭敬说道,末了还不忘道:“这些,都是中书大人的教诲,卑职这些年,那是一刻不敢忘记,时时刻刻都在警醒自己。”
“罗文举,你做的不错。”萧禹不吝夸奖之言,毕竟这个罗文举算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数十年前,萧禹还在渤州担任刺史时,这个罗文举便是在渤州考取的榜生,当时萧禹作为刺史,还曾经去考场视察,结果一时兴起,便在考生考完之后现场出了一个题目,当时这罗文举便是答的最快最好的,当时萧禹便夸奖了一句。
谁能想到,就是这么简单一句夸奖,居然是改变了罗文举的命运。
本来,这个罗文举出身很是普通,而且也不是榜生第一,像是他这种情况,就算是考取榜生,还不知道要熬多少年才能入仕,就算是入了仕,怕最后的成就也会极其有限。
可就是因为萧禹无意当中夸了这么一句,罗文举居然是考取榜生之后直接入仕,而且是经常去拜见萧禹,在外,也是以萧禹的门生自居,所以这一路算得上是平步青云,升官很快,而且这罗文举也是很会做事,可以说八面玲珑,不过短短二十年,就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榜生,爬到了一州长史的官位。
长史可是从五品的官员,对于罗文举来说,可以说是想象不到的高位。
不过罗文举的能力也就如此了,这州长史一做,便是二十五年。
按照圣朝的规矩,主政第一的官员,做满十年,就应该要更替了,当然,也有例外,可以适当延长到十五年,最多也就是二十年。
但罗文举,已经做了二十五年。
他这长史,也一直是从五品,想要爬到刺史的位置,根本做不到。
所以罗文举很着急啊,如果他再不想办法,他很可能会调去一个闲职,要么就是去一些更加偏远的州地。
这不是他所想要的。
他还想试试,看能不能更进一步。
在听说京州之地,提刑司事中郎这个官位马上就会空缺出来之后,罗文举激动了,他感觉这是他的一个天大的机会。
如果能调入京州,坐上这提刑司事中郎的官位,那么对于他来说,绝对是巨大的提升,原因很简单。
这提刑司事中郎,一般是正五品,他如果能谋取这个官位,官级会从现在的从五品提升到正五品。
这是一个提升。
还有一点,这正五品可是京州的官啊。
京州的正五品那是有资格参加朝会的,朝会之官,那地位和权势可是比一州刺史都高,所以罗文举很是激动,更是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谋取到这个官位。
他在渤州做了这么多年的长史,怎么说也是有一些人脉和关系的,这些人脉和关系,他肯定是要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wuxia/hwMS.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