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能够请来这三位更好,所以剧组一直和三个老师沟通。
现在距离剧组开机拍摄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如果三位老师能够在此期间减肥锻炼,接近剧本设定形象,再找回当初拍摄《三国演义》时的气质状态,那么曹轩肯定更属意他们来演刘关张。
这个难度不小,但是三个老师想想一起能够重演刘关张,还是这么大的一个剧组平台,都表示愿意试一试。
剧组马上安排健身团队配合,甚至为表诚意,答应半年之内,不接触其他刘关张的演员。
但如果半年健身没有什么成效,剧组会给予一定的误工补偿,但是角色就对不起了。
除了曹操和刘关张,这几位《三国演义》经典演员,其他角色基本选新的演员。
比如,赵云在《三国演义》好几个演员饰演,没有刘关张曹经典,没必要死磕电视剧。
再加上赵子龙在电影有一定的高潮剧情,而且随诸葛亮入东吴,戏份不轻,剧组很多人都属于找一个年轻演员来演。
赵云的生年不详,按照推算应该是30多岁或者40出头,稍微魔改一下,变成青壮年战将也说得过去。
所以这个角色,也是除诸葛亮之外,被外界抢的异常激烈的角色。
还有一个孙权,年龄和诸葛亮差不多,也适合青年演员来演,被国内各大小生虎视眈眈的盯着。
女主方面,哪怕已经表明戏份不多,但小乔和黄月英,仍然吸引了无数女星,尤其是小乔,争得比之前的《画皮》还要疯狂。
所以扒拉了一圈,诸葛亮、孙权、赵云、小乔几个角色引来那些一线小花小生甚至是业内顶尖演员疯抢。
至于曹营和东吴诸将谋士,戏份有限,基本上都是人气略逊的实力派演员面试。
值得一说的是,由于是电影篇幅有限,而且避免节奏拖沓,对有些演义或历史的人物和情节做了一定的删减。
比如【铁索连船】,《三国演义》是庞统献策,史载是因为曹军水军不敌,所以才会索战船,以图激发北军之勇,是曹营内部的决定。
考虑到剧情节奏,电影版本将凤雏献策这段删除,庞统也自然没有出场。
而是按照正史的逻辑,曹操索船,锻炼北军将士的水上战斗力,被周瑜发现,最终决定火攻。
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些,而且为了方便集中主线,除了删改,还有把一些人物的剧情挪到另一个人身上,二合一甚至多合一。
比如东吴三老将的韩当就没了,只有黄盖和打圆场的程普,东吴诸将,许多戏份也都挪到了甘宁和太史慈两个人身上。
谋士方面,因为有舌战群儒的戏份,倒是没怎么改,但是反对派的戏份主要集中在张昭,其他都是几个跟班。
曹营也差不多,许多谋士和将军多是背景板,真正有台词和镜头的,只有程、贾、于禁、张辽、张郃等人,或者张允、蔡茂、蒋干等剧情角色。
在正史上占据很大分量的荆州士人以及其他历史名人,基本上都被删改或者是归拢在上述角色身上。
这可能也是历史电影的弊端,曹轩原来还不觉得,最近他因为电影,正好在研究赤壁之战的历史。
发现这场战役并没有孙刘抗曹这么简单。
仅仅三家内部各种争斗,就足够写一篇论文了,如果算上当时的天下大势,把马超、蜀川等局势也算进去,又能写两篇。
具体战役分析,接触战、联合战、决战、追击战,以及当时双方的判断和心理博弈,找个成熟网文作者,能水个几十万字。
这么一个庞大的战役,想浓缩在几个小时电影里,肯定“简单天真”一些,而且得牺牲无数的枝节。
说实在的,曹轩都有点后悔了。
他算是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敢轻易的碰历史电影了,想拍好太难了。
难度高、投资大,成功了未必赚多少钱,失败了赔个底掉。
曹轩有时都觉得自己犯贱,随便找找个本子,弄一个《画皮2》恰烂钱不好嘛,非辛辛苦苦拍三国,吃饱了撑的。
不过,前期上亿投资已经砸下去了,剧组也已经铺开,后悔也晚了,只能咬着牙继续冲。
其实现如今,剧本、导演、团队都好说,几个角色也大致有个范围,唯独就是诸葛亮,迟迟没有合适的人选。
香江的梁超伟,曹轩嫌矮且老。
刘天王,有点老。
金城五形象还行,但总觉得他不适合诸葛亮。
吴颜祖,有点邪气。
陈老师,更邪。
内地的胡歌,年轻压不住场子。
陆毅,有仇。
黄小明,演技怕是不行。
黄三石,书香气质不错,就是胖了点。
周杰,略丑。
陈昆,阴柔了点。
台省的符合条件的男演员,能入眼的没几个,再加上人气没背景,入选可能性太低。
曹轩划拉了一圈,最后把任权、黄海兵、靳冬几人加入名单,想了一下,又把前面那些那几位加了几个,又挑了辛柏青等几个人气偏低的实力派。
打算回头叫着导演和编剧一一面试,最终选出来一个较为合适的人选。
《三国·赤壁》预计开机拍摄应该在春节后,大概也就是在2007年3~4月左右。
上下两部一起拍,考虑到转景、休息以及其他原因,中间或许有停滞,但零零散散加起来拍摄时间不低于8个月,最快也要半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