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在当今世界上能够执行中型直升机远距离航空运输的运输机,掰着手指头数也就那么几个型号,且个顶个都是美国和前苏联才能够拥有的重型战略运输机。
中型的战术运输机都不行,因为中型直升机因为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原因,高度普遍在4米以上,大大超过中型运输机的货舱高度。
甚至有些直升机即便把螺旋桨和毂桨拆了也比大部分中型运输机的货仓要高。
正因为如此,在当下的世界当中,能够执行直升机远距离航空运输任务的机型真的不多,而一般国家对这类装备更是连想的心都不敢有。
没办法,那种重型战略运输机别说采购需要各种各样的刁难,就算买回来又怎么养呢?要知道这玩意个顶个都是吞金兽,维护成本之高甚至能把普通小国一年的国防预算吞得一干二净。
然而就是这么一款众人想要却壁垒重重的好东西,却在一场发生在喀喇昆仑山口的地震中出现了历史性的逆转。
运-15plus尽管不大,但却能装载中型通用直升机。
要知道从降落到卸载,这些个军事观察员可是全程观摩的,尽管距离很远,但在望远镜的加持下,看得还算真切。
想想当时那架神秘的高原直升机从机舱里缓缓移出来时,螺旋桨、毂桨、尾桨没有一处拆除,只是将液压起落架收起,螺旋桨向后折叠,尾桨向前折叠,犹如一架舰载直升机收纳一般,置于运-15plus机舱中。
也正因为如此,刚刚卸下来的中型通用直升机才可以在极端的时间内完成起飞准备,并迅速投入救援任务。
这要是螺旋桨、毂桨、尾桨为了将就机舱尺寸,全都拆喽,在平原地带还好,机务人员忙活一下就能搞定。
问题是此时此地可是喀喇昆仑山,高原中的高原,且刚刚发生地震余震时有发生,想在这种环境下安装这些配件,就算再强的机务没个一两天的时间休想搞定,关键是安好了还要测试,还需要时间。
可是现在,人家的直升机根本就不用这么麻烦,完全按照舰载直升机的形势来办,通电撑开起落架,打开螺旋桨,掀开尾桨,甚至连油料都不用管,飞行员上去启动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那一幕这些军事观察员们因为新装备的出现并未在意,如今被诺罗科夫一提醒,方才惊叹于运-15plus与中型直升机之间精准融合后的战略意义。
想想在伊朗高原,巴基斯坦北部,运-15plus装载着具备高原起降能力的中型直升机进行前沿部署的话那对多任务执行能力绝对是质的提高。
于是那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军事观察员皱着眉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煞有介事的点点头:“恩~~看来我们的运-15plus运输机的数量还是不足,还要增加一些,最起码要具备一次性能够成建制的运送6架中型通用直升机到任何有争议地点的能力才行。”
第九百章 直-12通用直升机
“我觉得我们伊朗也要重新考虑一下航空运输力量构成的问题,最好能够实现一次性部署一个航空营的能力,这样有助于提升伊朗应对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方面的能力。”
巴基斯坦的军事观察员话音未落,伊朗的军事观察员便迫不及待的表达了重新求购运-15plus运输机的意愿。
其他国家的军事观察员纷纷发声,都对之前被他们丢进时代垃圾堆中的运-15plus运输机的重视,甚至有几个性子急的,开始跟身旁的中方翻译人员和陪同人员询问什么时候能够跟主管这方面的官员做进一步沟通。
弄得那些个陪同人员是一愣一愣的,心说现在主要的不是救灾嘛?怎么扯上来生意?
好在他们之前都受到相关方面的培训,不至于抓瞎,于是一个拖字诀用上立马就把各色人等给打发了。
当然也有对此不屑一顾的,比如说诺罗科夫,这位来自俄罗斯北高加索的老毛子虽不至于看不上中国同志的直升机,可要说有多少欣赏却不见得。
毕竟继承自苏联的俄罗斯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直升机大国,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要比中国强得多,因此看着运-15plus的机舱内扯出一架中型通用直升机,虽说是惊讶,但也仅限于对中国军队进步的惊叹。
从技术上讲,诺罗科夫还真的没有多少诧异的地方,没办法类似的操作苏联六十年代就玩通透了,当年的在镇压“布拉格之春”时,苏联空降兵部队就已经把这个套路应用到实战中去了。
这都快三十年了,中国这边才能够用一款轻型运输机装载最多起飞重量为5吨的小体量中型直升机,就算有进步又如何?顶多是补齐短板而已,相较于当年的苏联,现在的美国,以及第二梯队的欧洲还是差了些火候。
也正因为如此,诺罗科夫可以十分理智冷眼旁观,做到真正的观察,甚至还暗暗的打着小算盘,是不是趁着这个机会让国内加大对中方和新德里的攻关力度,以便把航空支援装备一式两份,卖给两家,狠宰两刀,赚双份的钱。
毕竟在这次喀喇昆山口地震过后,大型运输机和直升机在高原的优势地位将进一步突出,而中国和新德里又在这两方面短板明显,在需求与能力不匹配的情况下怎么办?自然是举着绿油油的美元票子采购了。
俄国作为苏联的继承者自然有义务帮助这两个国家完善大型运输机和通用直升机装备体系建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