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那一届的主要负责人转过年就到了一个中原大省做了实权领导,完成完美跨界,这样的珠玉在前,其他人自然是有样学样了。
更何况各个企业的负责人那都是有年限的,做个三、五年的规划,让自己捞到业绩就行了,搞个10年、20年的东西,自己没几年拍拍屁股走了,好处却让后继者坐享其成,自己既不是慈善家又不是活菩萨,凭啥干那么高尚的事儿?
如此种种叠加起来,别说坚持个8、9年,就是延续个3、5年都很困难,当然也有一些专注事业不问个人得失的猛人,也的确做出很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可往往这样的人届满离任之后,留下来的政策除了少数汇集所有人利益的大政方针外,基本都是人走茶凉,人亡政息的结局。
没办法,新来的领导到是想萧规曹随,问题是真要这么干了上头会觉得你没能力,下头也会认为这个领导有点儿名不副实,所以为了前途,为了服众,新领导也要搞一套自己的新政策,新思路。
可这样的改来改去,却让企业不少本可以坚持的长远规划再频繁的折腾下无疾而终。
所以,庄建业说他们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在当下国内航空、航天领域,中国腾飞的模式的确无法复制,不说别的,庄建业担任中国腾飞一把手已经快20年了,如此超长的任职期限就不是其他厂商负责人能比得了。
再加上庄建业跟上层极强的人脉关系和大开大合的作风,可以让中国腾飞可以在自己预定的道路上不断的尝试。
其他人即便有能力,敢想庄建业那样不顾其他的说干就干嘛?
就比如黄峰,刚到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时的确锐意进取,准备将中国腾飞那一套拿过来,将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改造成第二个中国腾飞。
结果呢?
检举信和匿名举报雪花片似的飞到当时的航空工业部,一些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出身的老领导、老首长那段时间经常以回访、调研的名义往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跑,明里暗里的指手画脚,硬是把黄峰搞得半点儿脾气都没有。
没办法,上面的婆婆太多,而且一个比一个不好惹。
反观庄建业这边,之前就一个永宏厂,还被庄建业给兼并了,然后对接航空工业部,结果又因为成为航空、航天综合又体脱离了。
或许有人会嘲讽,中国腾飞这是姥爷不亲,舅舅不爱,哭死了都没老妈给奶水吃,国内航空工业界的弃儿,可怜的很。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此一来,中国腾飞也没有其他航空制造厂那么多的婆婆,那么繁琐的审批流程,更没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
正因为如此,庄建业才可以在中国腾飞这块大画卷上肆意挥洒,从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与之相比,包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在内的其他航空制造厂真的是想比都比不了,就别说复制中国腾飞的革命性生产流程了。
于是包括那位老专家在内的一部分专家组专家,脸色都不太好看,很显然他们这些人还没适应自己背后的航空制造商被中国腾飞远远甩在身后的事实。
可另一部分人却从中国腾飞这套革命性的生产流程中看到却是机遇,就比如来自海军某部的一位领导,参观到现在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就是听完介绍也是沉吟良久这才试探地问道:“庄总,你们这套技术架构能不能应用到造船行业?”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最大的缺点——太贵!
“这个……”
听了这位海军领导的话,庄建业并没有如其他人想象的那样一口答应下来,而是有些为难的沉吟起来。
那位询问的海军领导见状有些有些急了,要知道海军的舰艇设计建造的复杂程度并不比航空领域的飞机差多少,不说别的,当年052型导弹驱逐舰的设计图纸可是用整节、整节的火车车皮往相关的生产厂家运的。
设计、校队外加生产厂的工艺审核前前后后就花了5年的时间,要知道两艘052型导弹驱逐舰的建造周期也不过如此。
正因为如此,海军方面很是心急,要知道上级和总部要求海军在21世纪20年代前建成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
而随着源于俄国的先进舰载雷达、远程反舰导弹、先进鱼雷、声呐系统和潜艇静音技术的应用,结合国产舰艇综合指挥系统以及中国腾飞的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的完成定型审核成功投产,大规模建造国产水面舰艇的时机已然到来。
然而漫长的设计和审核周期,冗长的工艺准备周期却让海军下饺子的愿望怎么看怎么不切实际。
特别是不同造船厂同时生产时,由于各个厂的情况不同,很难做到规格的统一,这在上一代051导弹驱逐舰上就有过极为深刻的教训,导致设计单位不得不根据不同生产厂的差异调整二维图纸,以便能够适应各个生产厂独有的工艺需求。
如此一来二去,往往就是一年的修改时间,毕竟舰艇的图纸那都是用火车车皮运的,就算改动一个微不足道的参数,也要把成吨的图纸全部调整一遍,那工作量简直让男人看了沉默,女人听了流泪……
海军方面当然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意,跟相关企业和研究单位想了好多办法,比如制定行业标准,更新机械设备,建立部件儿标准制度,推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