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不然,美国的“黑鸟”战略侦察机为何能成为唯一;八、九十年代的“曙光女神”计划又为何令全世界颤栗?
还不是美国借此展示的航空航天综合实力实在是太过强大,强大到令人想不绝望都不行!
而如今中国腾飞同样具备这样的实力,当然一家企业无法跟当今世界唯一一家超级大国的存在相比拟,但这么多年中国腾飞坚持的航空、航天充分的融合,却很好的体现在无侦-10上。
就比如说无侦-10的机身蒙皮使用的是一体化成型的碳纤维-陶瓷复合材料。
不但材料本身就十分难置备,加工和工艺方面更是难出天际,因为整体的要求只能是一体化,除了特定的位置预留几个维护和设备安装舱口外,不能有丝毫连接的地方,不然在超高音速飞行状态下,整个无人机有可能被高温侵入内部,直接焚毁。
在无侦-10之前,中国腾飞只能制造长度为5米,宽度不足2米的碳纤维-陶瓷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结构,主要用于反舰弹道导弹的滑翔弹头,以及17型中近程突防导弹。
无侦-10却是之前产品尺寸的两倍还多,关键的问题是尺寸的增大带来的是一系列结构强度和力学特征的改变。
依照原先的工艺显然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没办法,中国腾飞只能开发一套全新的碳纤维-陶瓷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形工艺这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除了材料的问题,无侦-10散热的问题也是一大关键技术,不同于反舰弹道导弹或是17型中近程突防导弹,其弹头内部的制导组件毕竟要简单一些,对于散热的要求虽然有,但没有达到苛刻的程度,毕竟最后是要同归于尽的,即便是有也不会做的那么复杂。
无侦-10可就不一样了,其内部不但承载着整套无人机操纵系统、卫星、地面的通信装置、合成孔径雷达、通信中继设备、指挥控制系统等多种现代化电子信息设备,更重要的是无侦-10不是一次性产品,而是能够多次使用的无人机。
所以如何能让这么多复杂敏感的电子设备在高空高速这样的环境下正常的多次使用,便成为无侦-10成败与否的关键,而这其中最最核心的难关就是散热。
没办法,不但无侦-10内部的电子设备工作时会散发热量,最关键的是超高音速飞行时产生的高温更是能在极端的时间内对内部的电子设备造成致命伤。
好在中国腾飞在航天器散热方面有着相当深厚的功底,凭借着这么多年为卫星提供相关散热装置和系统的经验,中国腾飞为无侦-10靠发出一套十分高效的快速散热系统。
综合实验表明,在机体表面问题升高到1260摄氏度的高温时,机体内部能够控制在36摄氏度这个人体体温正常值。
对于保护机体内部结构,维持设备正常运转可谓是功不可没。
除了材料和散热,无侦-10涉及到的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航空动力学、航天动力学,航空风洞试验,航天激波风洞试验,空天震动试验,轻质坚固材料,抗毁伤试验等等上百个学科。
毫不夸张的说,无侦-10虽然只是一款无人机,但却把中国腾飞这么多年积累的技术老底子一次性全都掏空了。
可既便如此,无侦-10依旧没有达到庄建业的理想状态,因为在庄建业的规划中,无侦-10不是单独的一款,而是应该如同中国腾飞起家时打造的TY-2无人机一样,应该形成一个品类和系列。
因此庄建业希望无侦-10能够在亚音速、超音速和高超音速三个状态下自由切换,从而令自身的战术适应性更强。
然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无侦-10就必须配备超燃冲压-涡扇-火箭相结合的超级变循环发动机,这东西对目前的中国腾飞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自然是无法实现,没办法只能使用两台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作为无侦-10的动力源。
这对庄建业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遗憾,因为这意味着什么无侦-10的作战半径被大为缩短。
然而对部队的相关单位来说,无侦-10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至宝,因为有了他,第一岛链至第二岛链之间的广阔海域将不再有秘密,至于出动的方式嘛,就在W地区发生地震的前两天,部队的无侦-10直接从某岛上空略过,不但记录下大量关键的通信和雷达的频谱信号,更关键的是这一切并没有被岛内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这说明什么?
真正的战场透明,已经拉开了帷幕!
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大联合
这样的操作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毕竟某岛号称这个世界上防空力量密度最大的地区,甚至自比为豪猪,对任何敢于穿越其领空的飞行器都有能力迅速发现并击落。
以至于岛内的某些媒体人士恬不知耻的叫嚣,即便是只苍蝇都飞不进来,就别说是飞机了。
可自打无侦-10装备部队某部后,已经先后三次略过某岛上空,前出至靠近第二岛链的陌生空域,并对这片区域的气象、水文、环境以及大型船只等信息进行收集。
其中最远的一次,甚至抵达了G岛的上空,成功拍摄到停靠在哪里的B-2战略轰炸机,“洛杉矶”级核潜艇以及“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的影像资料和相关的建筑物准确坐标。
整个过程G岛内的监视雷达没有丝毫反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