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己儿子不知为何,总是围着汤莉莉乱转,让干啥就干啥,亲爹亲妈都不好使,林光华说诓过去还真有可能。
不过想了想,又觉得没啥,先不说两个小的啥都不懂,就算啥都懂了,自家儿子也不吃亏,于是邪邪的笑了笑,便叫着前面的林光华:“等等,我老婆总说汤莉莉的连衣裙漂亮,你帮我找找……”
说完就追了过去。
……
三天之后,李斯特下榻的宾馆。
腾飞厂与H公司经过两天的激烈争吵,终于达成一揽子合作协议。
抛开繁杂的语言描述和专业词汇,协议内容大致就三点。
首先,美国H公司提供原材料,设计技术以及动力系统和初步的产品指标,由腾飞厂负责生产制造相应的航空飞行平台,其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由双方共同持有。
其次,腾飞厂生产的产品由H公司负责销售,腾飞厂的收益不得低于H公司总收入的30%,同时规定腾飞厂不得已任何形式单独销售H公司同类产品,否则将面临巨额赔偿。
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提出界定,H公司会尽快根据美国航空现行规定,结合腾飞厂的生产实践,制定出无人机的航空质量标准规范,腾飞厂执行该规范的同时,也会参照规范,对其他参与无人机制造的企业和厂家进行审核和管理。
总体而言,三点原则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
H公司提供原材料和市场,腾飞厂负责生产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只不过为此原来的平台归腾飞厂,航电归H公司的知识产权界定显然不合适。
所以干脆不规定那么清楚,直接开放,无论平台还是航电双方都占50%。
如此急需航空技术的H公司自不必说,终于有了自己的航空技术储备;腾飞厂同样也受益,本来无人机的核心就是航电控制,有了H公司的助力,这块的短板算是补全了。
至于第二点的收益分配,腾飞厂看着是吃亏,不过这要看跟谁比,跟H公司当然是比不了,可要是跟国内的其他航空制造厂比,30%的收入分成着实不少,要知道所有收入的计价单位可是美元。
未来几年无人机市场保守估计也要达到60亿美元,H公司就算占不到绝对垄断,拿下六分之一的市场还是没问题的,那也是妥妥的十亿美元,30%就是接近三亿美元。
如今国内产值千万的就算明星企业,上亿的那叫宝贝,这还是人民币作计价单位;三亿,还是美元,那还不得上天呀!
当然了,让出更高的利润,腾飞厂也是不得已,如今底子薄,没有那么强的竞争力,所以低着头缓称王、广积粮不丢人,世界各种巨头哪个不是这么走过来的?
除了能力不济外,让腾飞厂在利润飞配上退一步的还因为最后一点,也是庄建业最看重的一点,因为这一点的核心就四个字——规则制定。
虽然通篇都是H公司主导,但参考的却是腾飞厂的无人机生产流程,换句话说,腾飞厂才是整个无人机生产制造规则的样板。
这等于说腾飞厂也是无人机规则的制定者之一。
这就太重要了,国内的企业在经过内部的残酷拼杀后,终于放眼国外,却遭遇重重阻力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没有规则的话语权。
你说你的产品好,人家分分钟压过来一大堆的产品标准文书,愣是能找到你不符合规定的东西,能说什么?只能按照人家的要求改。
最典型的就是美国FAA的航空规范标准,你的飞机能装人上天,就要卖到美国?别天真了,FAA的航空规范标准一条一条的给你玩儿找茬,数十万条找下来,你的飞机就差跟垃圾划等号了。
不服气,改,可以呀,等你改完了,人家美国航空巨头早就在你的机型启发下,无耻的完成了符合FAA的航空规范标准认证,翱翔美利坚蓝天。
所以航空规范标准不仅仅是技术和质量的规范,更是一道准入门槛,你想干飞机?对不起,不是你说了算,而是我说了算。
第二百二十四章 舆论风暴
正因为如此,规则和标准这东西很重要,哪怕无人机的规则还达不到主流航空器的高度,但怎么说也是一项航空领域的标准,套用官方常用的语言来形容,那就是解决了有无问题。
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祖宗的至理名言就摆在那儿呢,解决了有无问题,以后的其他航空标准还叫个事儿吗?照着老祖宗的话干就完事儿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腾飞厂和H公司通过一揽子合作协议都拿到自己想要的,说是双赢也不为过,至于以后会不会翻脸,如今的双方根本没考虑,无人机市场还没开发完全,斗起来对谁都没好处。
还不如先把蛋糕做大,到时候再翻脸也不迟,毕竟双方都不傻,合作的时候谁还不留一个后手。
“我已经联系了日本和法国的厂商,第一批T-300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达索的飞机计算机设计软件会很快到位,等我回到美国就跟加特雷方面接触,购买他们几台Model-36小型涡喷发动机,以及部分生产资料,到时候也会一并送过来。
至于以色列的无人机生产线和几项共享专利,可能会慢点儿,不过一个月内应该能够到位,当然了你这边也要抓紧点儿,争取在三个月内完成最新款的TY-2C无人机平台的改进工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