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事儿说起来并不复杂,主要还是关于高原鹰Pro的销售问题。
如果要是其他国家,庄建业或许老老实实完成四架运-6U,二十四架游隼-1旋翼机以及八十六架攻击-1无人机也就算了,把总价五千万八百万美元的合同落袋为安,也就万事大吉了。
可偏偏找上门的是泰国。
这就让庄建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份合同的价值,是老老实实的履行呢,还是借此为跳板,将泰国作为腾飞集团挺进国际航空市场的有利契机呢?
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后者。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泰国除了旅游名胜,海岛美食,人妖靓女外,还是东南亚著名的支线航空枢纽。
正因为如此,泰国光主要机场就有三十二个,其他的小型机场更是达到数百个,要知道泰国的国土面积还没有川省大,但机场的普及率却远超川省。
配合十余架航空运营公司,以及发达的旅游观光产业,泰国的航空运输,特别是短距的支线运输相当发达。
不但可以做到覆盖全泰国,甚至整个东南亚,泰国的航空运营公司都占据了半壁江山。
无他,只因为东南亚各国都是分布在各个岛屿之上,乘船的实效性太慢,因此航空支线运输在这里的市场非常大,特别是中产以上人群,是岛屿间支线航空运输的忠实拥趸。
既然有市场,自然就会催生出相关产业,以便更好的占据这块市场,赚他个盆满钵满。
于是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是菲律宾都在这方面发力,结果印尼凭借与西班牙合作生产NC-235轻型运输机,率先取得突破,完成了航空工业的初步构建,等NC-235轻型运输机技术完全消化,便准备研制基于NC-235轻型运输机的轻型支线客机。
其他国家见状,说不眼馋那是瞎扯淡,但也没办法,航空工业不同于其他制造业,需要的是方方面面,而不是单纯有钱就行。
别看国内生产个歼6,歼7跟世界同类战机比差了一大截,然而这种能够独立生产飞机的能力放在东南亚国家眼里就是不得了的存在,要知道哪怕是落后的歼6他们就是想造也造不出来。
庄建业正是看到东南亚广阔的支线客机市场,以及泰国自身航空工业零基础的现实,在泰国阿隆多中将去年十二月份第三次访华并参观腾飞集团时,提出可以由腾飞集团出技术和设备,由泰国方面出资金和人员,在泰国建立飞机总装生产线,并联合研制新一代的小型客/货运输通用飞机,即作为先进轻型运输平台验证机的高原鹰Pro。
本来泰国订购完这一批中国的航空装备后,并没其他扩大采购的计划,可一听什么?腾飞集团愿意出技术和设备,不但帮着泰国建设飞机总装生产线,而且还要联合研制新一代的小型客/货运输通用飞机。
这一下瞬间就Get到泰国决策层内心深处的敏感点了。
连菲律宾都想在航空工业上有所建树,作为东南亚强国之一的泰国又如何没有这份雄心呢?
要知道由于地缘政治和商业决策的共同影响,东南亚的航空运营市场不仅有些高不成低不就,还显得很混乱。
这一方面是因为波音、麦道、空客这些巨头的争夺的是利润更大的大型客机市场,天天斗法还忙不过来的,根本没工夫搭理这点小鱼小虾。
而庞巴迪等次一级的航空制造企业,则把重点放到了高端公务机上,目标群体是超级富豪,宗旨跟奢侈品差不多,都是只做贵的不做对的。
剩下的小门小户虽然有心进入,但整体实力都不强,再加上苏联久不久过来搅合搅合,更是把市场搞得乱七八糟。
但也正因为如此,东南亚各国才觉得有机可乘,开始发展自己的航空工业,而印尼还真在这混乱的局面下弄得有声有色。
其他东南亚国家看着能不眼馋嘛,别人不清楚,反正泰国馋的口水都快没过脚面了。
然而除了流口水,泰国也只能流口水,没办法实在是航空工业太变态,自己没那技术,跟西方发达国家合资成本高的吓人,苏联到是大方,可看看越军背后的苏联身影,泰国打死都不敢让这位爷进来。
所以虽然馋,那也得忍,直到腾飞集团的庄建业提出的合作方案,泰国这才重新看到曙光。
第五百二十八章 泰国皇家宇航工业公司
正因为如此,泰国对高原鹰Pro方案进行一系列评估后,很快便同意与腾飞集团合作,并在即将成立的航空航天部的几位领导见证下,签署框架协议。
成立泰国皇家宇航工业公司。
由腾飞集团提供技术和设备,占股32.6%;位于特区的招商银行投资一千两百万美元,占股18.4%,李斯特负责的麦道(中国)分公司提供部分技术和美国FAA航空许可准入,占股11.2%;泰国方面出资三千八百万美元以及工人队伍,占股37.8%。
总体来看泰国是泰国皇家宇航工业公司的绝对大股东,可实际上绝对的控制权牢牢的掌握在腾飞集团的手里,很简单,出资入股的招商银行先不说跟腾飞集团同属于国内企业,本就有着守望相助的责任,就算没这层缘由,腾飞集团是招商银行大股东的事实,也让招商银行那18.4%的表决权紧握在腾飞集团手里。
不仅如此,麦道(中国)分公司看似公正,实际上屁股也是坐在腾飞集团这边的,这其中李斯特起了很大的因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