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航天部门与腾飞集团内部的其他运输任务。
这半年来,“空中专车”成为腾飞集团旗下利用率最高的机种,基于此,航空航天部以及空军方面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生产一款全新的航空航天大型部件专用运输机的可行性。
毕竟运16“空中专车”是从伊尔-18改装而来,别说跟欧洲空客正在研制A300型专用航空部件运输机相比,就是与美国使用多年的“超级古比鱼”相比,在不少指标上差了许多。
介于未来国内的卫星、运载火箭甚至导弹的性能越来越先进,精密程度越来越高,运输上的要求自然要越来越严格,所以载重更大,飞行更远,升限更高的专用运输机当然是刚需中的刚需。
不过这项可行性研究刚提出没多久就不了了之了,原因很简单,国内根本就没有可用的大型改装平台。
有人到是提议用下马的运十做改装的基础机型,问题是运十下马多年,生产线拆除,团队解散,技术资料更是毁的毁,丢的丢,想要重新捡起来,没个六、七年的功夫很难办到。
所以这个想法虽然激起了一些水花,但更多却是反思,对当下现状的改观作用并不大。
腾飞集团当然也需要这类专用的航空部件运输机,毕竟随着产业链的拓展,未来全国范围的整合不可避免,就算不说未来,当下腾飞集团的直升机生产基地位于东南沿海的相州,与主要部件配套的总部一个东,一个西,直线距离就超过一千六百公里。
因此当“空中客车”服役后,也经常从腾飞集团总部这边起飞,装载直升机的大型机体结构、螺旋桨桨叶、桨毂、主减速器、专用轴承等主要零部件前往相州的总装厂。
所以无论从未来的发展还是出于现实的考虑,腾飞集团都需要这类专用空中运输平台的支撑,不过与部委和空军的尴尬一样,手上没有可用的大型平台,于是最美妙的想法也只能是想法。
不过腾飞集团无奈与现实的同时,并没有搞什么反思,而是以腾飞航空维修厂为核心,借助对各类大型客机维修和保养的契机,尽可能的吸收这些大型空中运输平台的结构、材料、飞控、布局等技术情况,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人才队伍,积累自己在大型空中平台上的技术能力。
这也是腾飞集团投入巨资成立航空维修厂的重要原因,想要以后不尴尬,那就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反思固然有用,但庄建业更相信想到就做到。
而且这种想到又能做到的过程还能赚大把的小钱钱,那感觉就更加美妙了,所以乔士明对庄建业的高瞻远瞩与布局水平是打心眼儿里佩服的,用各大航空公司的机型做免费教具也就算了,还要很赚他们钱,临了人家还得千恩万谢。
这操作,简直了……
可也正是因为乔士明清楚,所以才担心。
要知道腾飞航空技术研发中心的主任宋亚男可是不止一次向庄建业许下军令状,只要能把他们研发的高端航空材料投入国际市场,其盈利占比最起码能占到集团总额的60%以上。
乔士明非常害怕庄建业一碗水端不平,毕竟集团的资源就那么多,要是为了追求材料的高额利润,减少对他们维修厂的支持可怎么办?
结果就在乔士明担心之际,庄建业接下来的一句话瞬间就让乔士明如同挨了闷棍一样,直接懵在当场。
“目前我们的维修业务只在总业务的4.8%,就算过公司转让12.6%的市场份额,也不过让我们维修业务在总业务上提升2个百分点,莫斯顿先生,你觉得我为了区区2个百分点,放弃价值10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莫斯顿先生,你觉得合理吗?”
此话一出,乔士明心里便狂喊,4.8%?业务占比明明是48%好不好!
第六百四十三章 还有比这更扯淡的事儿嘛
也难怪乔士明会如此。
在如今国内航空市场低迷,国外市场尚未打开的情况下,腾飞航空维修厂的业务量已然成为腾飞集团的支柱,只用半年时间,就做到了总业务量的48%,说是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结果让他打心底里佩服的庄总摆出一副我啥都懂的霸气模样,然后……然后就凭空多了个小数点儿,从48%降到了4.8%,这幅度简直了……
同时也让乔士明心里咯噔一下,看计算公式和图纸格外灵光的脑袋开始胡思乱想,庄总这是什么意思?真觉得我们维修厂占比太高?封建王朝都喜欢玩儿平衡,难不成庄总也要弄这一套?
其实不止乔士明等腾飞集团的人脑袋迷糊,对面的莫斯顿同样有种脑袋宕机的感觉,进而脸色有些古怪,看着对面神色自信、淡然毫无违和感的庄建业,差点儿没呕出一口口水直接喷过去。
见过睁眼说瞎话的,就没见过这么睁眼说瞎话的,这庄建业简直是不要碧莲的典范,满嘴胡诌的典型。
以为稳定飞行公司在这次会面前没对腾飞集团的业务板块儿做调查和评估嘛?
怎么可能!
作为业务范围遍布世界,且主要业务集中在亚洲的巨头型公司,如果不把谈判对手摸清摸透,就跟个愣头青似的贸贸然跑过来,稳定飞行公司又怎么可能安稳了在航空维修市场上屹立三十年而不倒?
早就被其他竞争对手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所以稳定飞行公司对腾飞集团的前期调查和评估做得不是一般的认真和细致,旁的不说,光是这一块的咨询费,稳定飞行公司前前后后就只付了不下三十万美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