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文凯亲自驾驶加装了EVS系统的运15plus后,啥质疑,啥传闻,全都被文凯当成了放屁,没办法,实在是EVS系统太好用了,好用到改装后的运15plus无惧黑夜,从而能在缺乏支持设施的简陋野战机场实行24小时不间断起降运输任务。
这对一直肩负快速反应能力的空降部队来说,可比多买几架飞机要强得多得多。
要知道在此之前,空降兵部队充其量只具备夜间大型机场的起降能力,野战机场根本想都不敢想,但在现代战争中,并不是所有的作战地域都会有基础设施齐备的大型机场作支撑。
很多地域别说机场,能有个平坦的砂石路面就不错了,就比如说青藏高原,边疆区的沙漠地区,北部的茫茫草原。
遇到这样的条件难道就不作战了?
当然不能,但装备上的局限,令空降部队夜间行动能力受到极大限制,而黑夜又历来是兵家最爱的天然伪装。
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期间特别重视夜晚作战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在装备发展上,普遍装备夜视系统。
国内在这方面稍显滞后,以至于出现空降兵部队单兵训练强调夜战技巧,而硬件装备跟不上的倒挂想象,非常影响空降兵部队全天候作战、全地域作战的建军理念。
可加装了EVS系统后就不一样了,运15plus真正做到了在野战机场全天候起降能力,空降兵部队的多任务作战能力立刻增加28%。
这个数值可不是单纯增加一两架飞机能够达到的。
至于腾飞集团的友商所说的EVS系统不值这个价,文凯事后也打听了,纯属那帮无良商家的恶意诋毁。
要知道全世界能够生产EVS系统的只有两个国家,一是美国,另外一个就是法国。
正因为如此,国际市场上EVS系统的价格最便宜的也要在400万美元以上,相较之下腾飞集团的同类产品不但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价格才300万人民币,良心到爆炸好不好。
所以但文凯在不同场合遇到哪些牙酸的腾飞集团友商抨击腾飞集团产品太贵时,就会毫不客气的怼上一句:“那有本事你也把外国的垄断产品国产化呀,如果没有咱们能别吹牛逼行不?”
每每都让对方哑口无言,掩面而去。
友商当然知道自己瞎哔哔是徒劳的,可他们如今除了嘴上痛快些,真的拿腾飞集团一点儿招都没有,不说别的,就拿300万一套的EVS系统来说。
该系统中文名称叫做视觉增视系统,这可不是简单装个望远镜或显微镜就叫做增视了,而是通过复杂的技术手段,从而令客机、运输机甚至是战斗机在夜间飞行时,飞行员依旧如白日般清楚的“看到”机场跑道或地面物体的一种现代化的成像技术。
瞧瞧这复杂的解释就知道,为什么只有美国和法国掌握了这项技术,其他友商到是想搞了,问题是他们有那个积累和基础嘛?
第八百四十九章 歼八Ⅱ
答案显而易见,那些指望着老本儿,喜欢赚快钱且靠着国家和部队指令性订单的企业显然是做不到。
不说别的,腾飞集团每年的研制经费都够他们吃好几年的,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积累的成果不说汗牛充栋吧,但也比一般吃老本的企业要厚实许多。
特别是在光学成像方面,腾飞集团下属的华北光学研究院这么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总算是开花结果,尤其是在得到苏联来华专家的支持后,技术水平更是一日千里。
其中最典型便是这次登岛演练中让运15plus能够在夜间无依托条件下顺利降落到靶场岛上的视觉增视系统。
这套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探测系统,二是显示系统。
探测系统是利用红外原理,对诸如跑到、建筑物、地面停放车辆甚至是跑到周边的植物所散发的红外信号进行精确识别,从而判断出跑到的正确位置。
当然,想要达到这种程度,红外传感器的精度一定要高,得益于腾飞集团近两年在航天技术上的进步,使得华北光学研究院接连在红外光学元器件上接连取得突破,令其生产的红外视觉增视系统可测量出千分之五的温度变化。
有了如此灵敏的红外感光元器件,配合腾飞集团为其整合的系统传感器和先进算法进行综合利用,最终让这些千分之五的温度变化以“摄影照片”的形势持续的显示在显示系统之上,连续不断下,就如同眼睛看到的一样,完全没有迟滞的感觉。
至于效果,当然是没得说,得益于红外元器件的先进技术,该机系统不但可以看穿云、雾、雨、雪等复杂天气,还可以实现稍许的红外凝视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增视距离。
根据腾飞集团对改装后的运15plus的测试表明,在250米能见度的条件下,腾飞集团出产的视觉增视系统作用距离可以达到3200米的距离。
如果气象条件良好的话,作用距离可以进一步达到6000米以上。
这个数值已经与美国和法国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相差无几了,足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之所以没成为世界领先,主要是因为腾飞集团的视觉增视系统与美国和法国的产品相比还有明显的不足,其中最关键的一项便是整个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偏大。
美国和法国的产品只有鞋盒子大小,重量只有几公斤,腾飞集团的产品却比一般的黑白电视机还要大,重量更是接近二十公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