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熟的黄金糯米,散发出很好闻的香气!
接着用饭铲把糯米打散,等糯米晾凉后,还带着点温的时候加入酒曲。
不然太高温度加入酒曲,酒曲里的发酵菌就被烫死了。
接着再把灵水灌进去,坛子封起来!
方野把坛子小心翼翼地放到角落,接着就等米酒慢慢发酵了。
……
米酒酿制起来还是挺简单的,只是日常中的一个小插曲。
方野这几天,思考着动物园接下来的建设发展。
想想也是挺感叹的!
从当初可以说一无所有的小破动物园,已经成了国内至少有省会级水平的顶尖动物园。
熊猫、长颈鹿、大象、河马这些明星动物,可不是每个动物园都能凑齐的。
关键不光是引进动物,场馆都是考虑动物习性设计,各种丰富的丰容,让动物呆着能有乐趣。
大象这种智力很高,在圈养条件下很容易刻板的动物,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四处探索玩耍,原来的一些刻板症状也渐渐消失了。
能做到这点的动物园屈指可数,这也是方野觉得最自豪的一点。
另一个得意之作就是动物园的稻田展区,可以让小朋友们亲自体验种田,了解农田里的生态系统,学习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对环境友好。
第一期种田活动圆满结束,得到了所有参与家庭,包括看热闹游客的一致好评。
最近几天,不少游客参观的时候都在和饲养员询问,怎么样才能报名参加下次的种田活动。
方野琢磨了一下,大家这么热情,是不是可以把试验田的面积扩大一点?
想想还是算了,等荒山的地养好了再说吧,想种田到时候都过去那边种。
其实这么种上一次田,受到启发的不光是游客们,自己关于乡土展区的设想也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理想中的乡土展区应该就是这样,种上本土的植物,打造一个野生的环境,自然吸引来本土的动物。
说不定有老人过来参观的时候,指着这里某种野鸟、某种青蛙对孙子说:“看,我小时候,家附近就经常能见到它。”
第621章 乡土展区设计
动物园的救助中心,有时候救助的一些伤残严重,无法放归的动物也可以放到乡土展区来。
不过救助中心目前还没遇到不能放归的情况!
要么就是伤势太重直接死翘翘了,剩下的都在积极帮它们治疗恢复。
方野最近两天看到个消息,某动物园救助了只雪豹,明明身体健康没啥问题,过了一阵直接准备放园区里展出了。
还大言不惭地说“我园模拟雪豹野外生存环境,特意给雪豹安装了空调,模拟雪豹栖息地多岩石雪山的特点,营造生活氛围,极大提升了雪豹的福利。”
雪豹本来在野外生活的好好的,广袤的大雪山都是它的领地,搞得好像人家很稀罕那空调一样?还有展馆后面贴的雪山贴纸,就是所谓的“模拟雪山环境”?
好在网友们积极举报,林业局进行调查,过了两天动物园只能给雪豹放归了。
这种行为就很让人鄙视。
真正的动物园:集娱乐、繁育、救助、科研、保护教育诸多职能于一身,让游客在身心娱乐放松的同时,能提高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意识,为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努力。
虚假的动物园:喊着保护动物的口号做生意,把珍稀的野生动物拐回来。
扯远了。
乡土展区要的就是接地气,太珍贵的动物反而不合适。
比如弄个老虎什么的,以前老虎分布的范围这么广,很早之前确实在临海也留下过踪迹,但是消失这么长时间,作为乡土区的动物展示,可能无法引起游客的共鸣。
因为之前调查野猪时候,在附近各个乡村布置的红外相机,经过王彦他们的整理,大概弄清楚了附近都有哪些动物出没。
刚好可以从这些动物里选。
方野之前也有不少思考,很快就定下来了野猪、赤狐、貉、豪猪、水獭这几种,后面再慢慢扩展。
以小小农场为起点,把乡土展区建设起来,后面一片空闲的地盘刚好可以利用上。
乡土展区应该要有个池塘,试验田边上那个小了点,换个更大的池塘,再在边缘种上大片的芦苇荡,不但能营造乡土的氛围,还可以吸引来更多的本土鸟类。
除了池塘芦苇,种植一些以朴树为代表的乡土乔木和花生、玉米、番薯之类的农作物,丰富乡土景观的同时,这些作物也是野猪、豪猪喜欢的食物!
有这些农作物的存在,可以更好的帮助游客理解这些乡土动物为什么生活在这里,也正是因为大规模的农田荒地开垦,使动物们的栖息地减少破碎化,让它们的生活受到影响。
乡土展区,不光是展示乡土动物,更重要的是告诉游客它们以前如何,现状如何,人们和它们是怎么相处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样才算是体现出来了乡土的主题,不然和别的动物展区就没什么区别了。
有了大致的思路,先设计起水獭展馆。
本来考虑水獭和长臂猿混养,不过长臂猿展区和环尾狐猴展区挨着,围绕岛屿的一段护城河是公用的,这样放下来水獭,指不定从哪就越狱逃跑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