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地图,乡土展区在小小农场的稻田后面。
羊驼圈前面,雨宫心看到造型各异的羊驼,笑个不停:“这里的羊驼都好有趣啊,嗨~”
挥手打了个招呼。
卡姿兰优雅地嚼着干草,被几名游客围在身边,给它喂食拍照,抚摸它的皮毛。
龅牙看到有人招呼,露出迷之笑容,朝他们这边不紧不慢地走了过来。
脑袋探出栏杆,雨宫心Get到了它丑萌友善的特点,轻轻摸了摸它的脑袋:“卡哇伊~”
通往乡土展区的道路在羊驼圈舍和稻田中间,有鸭子嘎嘎叫着,在碧绿的水稻叶子中游来游去。
雨宫心好奇问道:“话说动物园里怎么还种田呢?”
刘伟道:“对呀,动物园不光是展示动物娱乐的地方,也是一个学习科普的场所吗。”
雨宫心点头:“嗯嗯!”
“像比较烂的动物园可能科普就做个样子,随便放个牌子。
但是临海动物园这方面就很认真,他们搞各种形式的科普,这个农田就是介绍的有机种植的。没有撒农药撒化肥,让鸭子去吃杂草,这样种出来的水稻对环境就比较友好嘛。
通过这种有机农田,介绍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哦,原来是这样~”
雨宫心对于临海动物园的好感又增加了一些。
水獭区!
这边的环境看上去就像是一条野外的小溪。
阳光照在碧波荡漾的水面,几个黑色的影子速度很快地在水中游着。
来到岸边的草地上,一只水獭仰面朝天躺着似乎在晒太阳,手里还拿着个白色的鹅卵石在玩耍。
虽然闭着眼睛,不过鹅卵石在前爪,胸前,后爪上又滚又跳,中间一次都没有掉到地上。
好像熟练的运动员,球就像是黏在身上一样,有根无形的绳子连着,怎么踢怎么顶都不会掉。
对水獭来说,玩鹅卵石就是类似打篮球或者踢足球的一项娱乐活动。
“哇,好厉害!”
“这也太灵活了吧!”
“天生的杂技家啊!”
游客们惊叹不停!
又有一只水獭,似乎是看同伴玩得眼热,跑到旁边想从它的手里抢走这块圆润的鹅卵石。
不过这只也很警惕,发现有同伴要抢,立刻给鹅卵石用爪子抱在胸前护住。
这边溪水底下铺的都是鹅卵石,这只没抢到,也没关系,自己摸了一块玩去。
饲养员微笑介绍道:“这些水獭呢,它们是小爪水獭!
临海这边生活的是欧亚水獭,按理说我们乡土展区展示的应该是欧亚水獭,不过它们一般晚上活动,白天不出来,而且都是独行,所以才展出的小爪水獭。
小爪水獭依水而栖,通常在河岸上挖穴筑巢,以2~10只组成一个群体,一起居住,当领地受到侵犯时,会一同反击,主要通过声音来进行交流,用味道来划分领地。”
第665章 獭祭鱼
刘伟一边听饲养员的讲解,一边观察着场馆的环境。
溪水流淌,变成一座宽阔的池塘。
池塘边缘有着自然的芦苇荡,晃晃悠悠,给人的感觉自然舒服。
池塘中间有一座小岛,树干栖架横亘在小岛和溪岸的边缘,还有树干一头架在岛上,一头架在水中。
树干保留了错综复杂的根须,根须的缝隙对于水獭来说好像迷宫一样,往里面一钻就不见了。
有水獭趴在树干上面蹭痒痒,蹭完嘴蹭脸颊,蹭完脸颊蹭肚子,接着翻个身蹭背,怎么爽怎么蹭,小眼睛眯着,很舒坦的样子。
还有的水獭从树干上往水里哧溜跑下去,像是滑滑梯一样。
看来在这边的环境确实挺合它们的心意。
而雨宫心的注意力则在水獭可爱的外貌上!
小爪水獭是世界上现存十三种水獭里体型最小的,身材纤小,躯体像是一个长葫芦,圆肚子圆脑袋,短短的吻部,长长的白胡须,看上去就很萌。
入迷地盯着露出肚皮玩耍的水獭:“卡哇伊!”
给水獭拍了好几张照片。
饲养员继续道:“在中国呢,一共有3种水獭的记录!分别是欧亚水獭,亚洲小爪水獭和江獭,其中欧亚水獭是分布最为广泛的,历史上从青藏高原到东南沿海,从北方到热带雨林,都有它们的身影。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边有几种水獭的对比图。”
旁边的科普展牌,从上到下几种水獭的身体长度,体重都标注了出来,加上配图,对比看着还是挺直观的。
包括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比如欧亚水獭头部扁平,尾部圆,而亚洲小爪水獭头部短圆,尾扁阔。
有游客好奇问道:“水獭既然这么常见,怎么我从来没见过它们,或者听说过关于它们的报道呢?”
饲养员微笑道:“那就要从很久以前说起了!”
水獭展区的科普展牌,是按顺序串起来的。
展区入口的展牌介绍它们的特征,先让游客有个基本的了解,中间介绍它们的历史,再往后介绍它们消亡的原因,正在面临的威胁。
饲养员往前走走,来到中间展牌旁边,游客们也跟着移动。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负冰,獭祭鱼。’这段话出自《礼记》!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典籍中对水獭进行了描述和记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