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经费的事儿不用再多提了,黑骨头和我都不缺钱,周教授你大可以放开手去干,设备买最顶级的,人手招最优秀的,直接把超导实验室打造成世界顶级的实验室就行。
不过,我比较好奇,你所说的溢出的钱想用来搞些别的研究,是指的什么?”
郑守义连忙正色道:“不瞒您说,我搞超导体研究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解决磁约束核聚变的一种极端条件,当初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利用课外时间在研究核聚变理论了。
后来去了美国,我也跟着一些国际上的知名专家研究过一段时间,甚至还动手弄过一个DIY核聚变反应堆,不过失败了。
如果有余下的钱,我打算用来搞个紧凑型的核聚变实验装置……”
因为早就知道周平是未来的华夏核聚变之父,所以对于他现在提出的计划,江博也并不惊讶。
只不过……
江博道:“现在有关核聚变的研究,都是由官方把控和垄断的吧,咱们恐怕拿不到成立核聚变实验室的通行证吧?”
周平一笑:“这点江总您大可放心,前段时间北方举办过一次‘紧凑型聚变技术研讨会’,就是针对的这个事儿,我通过小道消息得知,官方已经打算开放民营企业研发核聚变的资格了。
当然,监管很严格,门槛标准更是不低于3个亿的投资才能拿到相关的通行证。
小企业是肯定无法参与进来的,但咱们这边您给10个亿的经费,除开组建超导实验室和超导体的研发以外,我估摸着还能剩余不少,应该是够了。”
通常情况下,一项技术是否成熟,其标志实际上就是能否民营化。
因为过年那会儿环流三号的技术突破,让上面的人看到了这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的趋势,所以,便打算提前把局布好,只等未来技术全面成熟,就可以将其推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
……
第620章 那就搞波大的!
当然,那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核聚变真正走向市场的时间,起码在二十年以上。
不过,也并不妨碍官方提前布局。
而事实上,在西方的其他国家,企业研发核聚变装置早就不是什么新奇事儿了,最为人熟知的,便是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的已经建成的DIII-D装置。
江博问道:“既要搞超导,又要搞核聚变,你忙得过来么?”
周平自信地道:“这点江总您大可放心,我可以应付!而且不是还会招人嘛,我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拉他们进来一起搞,他们应该不会拒绝的。
当然,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是超导材料,核聚变的研究要排在后面,您觉得如何?
如果不行,也不打紧,您就当我没说。”
江博迟疑了下,道:“……真能拿到核聚变研究的通行证?”
“应该没问题的!”
“核聚变……”江博目光闪烁了下,说道:“既然要搞核聚变,那咱们就搞波大的……
这样,我会让人额外成立一家能源公司,你弄一个核聚变研究所挂在那家公司下面,超导实验室也放在核聚变研究所里面弄,当然,不放在里面也可以,具体怎么安排看你,我只是给个基本框架。
这样一来,每年的研究经费,十个亿恐怕不够,那就不用年份来计算了……
如果能拿到核聚变的研究资格,咱们就直接立个大项目,项目投资的话,嗯,前期只是核聚变的实验装置,就暂定个100亿吧。
后期如果要建造核聚变反应堆,可能会花个几百亿上千亿,但还有段距离,到那个时候再说吧。”
江博自顾自地说完后,发现周平正一脸惊骇地看着,顿时笑道:“周教授,你这是什么表情?”
周平连忙回神,哭笑不得道:“江总,您这,这……怎么就直接立项了,还投一百亿?!”
周平人有点懵逼,我只是觉得研究经费多了点,想弄个紧凑型的核聚变实验装置,来研究下磁约束核聚变。
你倒好,直接就准备成立一个能源公司,还要开个核聚变研究所,立个百亿级的大项目,直接朝着核聚变反应堆去了?
什么鬼啊,江总,您这跳跃度有点忒大了吧?
江博道:“这不是周教授你说要搞核聚变吗,既然要搞,只要能拿到通行证,那咱们就直接全方位搞起来,钱的事儿你尽管放心,随时都能落实!”
周平深呼吸一口气,问道:“江总,您认真的吗?”
江博:“这话应该我问你才对吧?”
周平手有些发抖,颤声道:“我确实是想搞核聚变研究,但只是想弄个小一点的核聚变装置而已,没想搞百亿级的大项目啊……”
江博摆摆手:“都一样,无非不过就是投资钱多钱少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既然要搞,那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搞好,扣扣搜搜的只搞一点,反而弄不出什么名堂来。”
周平还想说些什么,江博想搞核聚变的熊熊之火,却已经燃烧了起来,直接拍板道:“行了,周教授你不用说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能源公司的问题,你不用操心,我会让人去成立并管理,现在的话,研究经费先给你50个亿,剩下的50亿年底之前落实。
你目前所需要做的,就是赶紧去选址把核聚变研究所搞起来,再招聘人手,购买设备、零件和相关研究材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