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收着设备,林逾静则在旁边用无明火高压锅煮起面条夜宵,依旧意犹未尽。
“还记得《她的旅行》吗?”林逾静问道。
“嗯,我永远写不出那样的好作文。”李峥小心地取下镜筒,“她到哪了?”
“还在柯伊伯带,距离我们211亿千米,0.0022光年。”林逾静抬手比划道,“还要好——久好久才能到奥尔特云,再要好——久好久才能出太阳系。”
“总之等是等不到了。”李峥摇头笑道,“赶紧整个更快的吧。”
若是以前,林逾静听到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爆论还要骂一骂,现在也是懒得骂了,只是看着渐沸的高压锅,苦笑轻叹:“电力问题,她的科学仪器已经开始关闭了,实际上她的大多数仪器早就关闭了,现在只剩下最基础的通讯功能,但这也没多久了,2025年……我们就再也联系不到她了……”
“嗯……”李峥压着三脚架道,“那今后还得整块好电池了,不只……反应堆更实际一些。”
“哎呀……”林逾静后仰着撑着身体,仰头甜笑道,“不过今天能看到这些,已经很满足了,表扬表扬!”
“你确定是因为看到土星满足的么?”
“……你什么意思?”林逾静红脸跺脚,“回去你不许说!尤其不能说细节,尤其不能说是我……我先的……”
“哈哈。”李峥收好了东西,一言不合,就从包里取出了一沓卷子。
林逾静一颤。
不会吧……真的要来……
“逗你的。”李峥这就又把卷子塞了回去,坐到林逾静旁边,与她一起仰着头道,“算了,今天就不学习了,明天加倍学吧。”
“呼……”林逾静可算逃过一劫,拍着心口道,“所以你想好做凝聚态的思路了?”
“还没,不急,我们一起想。”李峥指着星空道,“虽然旅行者一号要失联了,但至少,40多年前的家伙,已经能飞出天王星以外了,我们生在此时,以天王星为目标总不算过分吧。”
“嗯……那次是千载难逢的引力弹弓连锁,正常来做还是挺过分的,可能真的需要反应堆了。”
“那反应堆也不是变出来的,不管搞电镜还是搞凝聚态,都是在间接加速这个进程。”李峥拥着林逾静道,“定个小目标,送探测器到天王星吧,先搞个凝聚态祭个旗再说。”
“你又来……”
“就问你搞不搞?”
“不是都说妙了嘛……”林逾静扭头道。
“哈哈,所以啊。”李峥大笑道,“你不是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怕说出来以后失败了没面子罢了。”
“渣猹,说什么‘小目标’,这话本来就很丢人了。”
“所以我只跟你说啊。”李峥挑眉笑道,“就好像你也只给我亲一样……”
“等等……今天……今天已经……唔……”
半小时后。
林逾静连面都没有吃。
倒在帐篷里就睡着了。
而李峥,则默默收拾好了锅具和垃圾。
而后调整了灯光。
重又掏出了包里的一摞卷子。
在这深山穹顶,在这深空之下。
默默学习起来。
对他来说,再小的目标,也拖延不得。
更何况,此情此景的学习。
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呢。
李峥妙妙一笑,写起了研究生的考卷。
一如既往,从未改变。
第380章 魔角
对志在科研的人来说,学习,是唯一不能停下来的事情。
当他停止学习,消耗过去的知识油滑度日的时候,他就已经死了。
或者说,比死还可怕。
他会不自觉地成为一个上位的剥削者,用自己的声望、地位与人脉成为年轻人不得不依赖的资源分配者。
好在,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停下来。
李峥更是要超过去的。
随着向凝聚态与超导方向学习的深入,袁园也终于成了一个他绕不过的学习对象。
与那些复杂到常人难以理解的学术成果不同,袁园在他那令使人惊叹的论文中,只做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
将两层石墨烯膜叠在一起。
然后旋转1.1°。
接着,如佛祖开光一般。
这片石墨烯成为了超导体。
为了印证这件事,还需要一个1.7K(-271.45℃)的环境。
虽然这种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但依然不妨碍这个发现的重要性,以及魔性。
就是这么魔幻,1.1°的旋转,彻底改变了一坨物质的性质。
因此,这个角度又被称之为Magic-angle,“魔角”。
一旦Magic出现,往往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件人类无法解释的事情。
但这并不妨碍人类去试着揭穿它。
科学家,不就是就揭露魔法的一群人么。
此后,学者们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魔角石墨烯系统展开了深入的观测。
现代科学虽然还无法用抽象原理解释这件事,但科学工具已经精湛到观测其中每个电子的动向了。
研究发现,当电子过多或过少时,魔角石墨烯如同正常金属,其中的电子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
然而当电子数量处于超导发生的临界点时,电子间突然发生强相互作用以及纠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