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士也相当无奈,这可是天赐良机,可惜事情紧急,自己没办法装逼。
要是换自己来,老鸹山的声望值能再次升一大截。
可惜了,小师叔不愿意装神弄鬼的,这要是……
说一千道一万,林道士也只能可惜可惜,却不敢真的和吴冕说这些事儿。
他在心底对吴冕有一定的畏惧,最开始是来源于自家老爷子的口述,随着接触越来越多,就越是看不懂这个戴着墨镜的年轻人。
戴着墨镜看一眼就知道是防蚊水和防晒霜导致的过敏,这还是人么。
“小希,来前山。”
林道士正想着,吴冕打了个电话,“有个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咱俩把她送去医院。”
“小师叔,你亲自送?”
“半路喉头水肿怎么办?这个是急性过敏,得小心点。”
……
……
医大一院,全院会诊。
胸外科、麻醉科、呼吸科、重症的医生坐在办公室里,会诊的级别的也有点高,由主管临床的副院长薛春和亲自主持,医务处马处长负责具体事情。
“我说两句吧,患者诊断很明确,气管下段腺样囊性癌。手术不难,但是问题在于肿物表面血运丰富,轻轻一碰就出血,这要是下气管插管进去,我担心有大血管破裂。”麻醉科徐主任说道,任海涛坐在他身边,拿着笔记本假模假样的做着记录。
这是主任的排面问题,出来全院会诊要是不带人做记录,好像比别人低了一头似的。
今天正好赶上任海涛值班,上面也不忙,所以他就临时充当秘书。
“不能麻醉?”薛春和问道。
“麻醉风险太大。”麻醉科徐主任回答道。
在场的几个人也都很犯愁,但谁都没什么好办法。
患者是78岁女性,因胸闷、气短伴干咳2个多月,1周前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了医大二院胸外科就诊,其在胸部CT提示“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纤支镜检查见距隆突2.5厘米处可见一15mm×16mm新生物,质地脆,触碰易于出血,病理活检确诊为“气管下段腺样囊性癌”。
诊断很明确,但当时问题就出在要怎么手术切除上。
肿物在隆突上2.5cm的位置,气管插管必然会插到这里。别说是硬邦邦的气管插管,当时做纤维支气管镜的时候镜头轻轻碰了一下肿物,肿物表面马上开始呼呼出血。硬着头皮取了病理,用止血纱布、止血粉盖了半个小时出血才缓慢止住。
这要是气管插管,估计呼吸机一吹,血液倒灌,还没等开胸完毕患者就得被自己的血“淹”死。
切除气管肿物的手术很简单,可再简单的手术总不能不麻醉吧。
麻醉科有一个多少年的老梗,叫做棒麻。这是300多年前西方刚有外科手术的时候,因为怕患者疼,都是一棒子砸晕,然后再做手术。
那时候手术讲究的是一个“快”字,出手如风,做手术跟杀猪一样。
而眼前是一个快八十的老太太,要是棒麻……
第118章 束手无策
这种事情和身份地位没关系,这要是让媒体知道了,还不得全国震惊,最后不光是薛春和,连医大二要退休的沈院长都得吃挂落。
哪怕是为了患者好也不行,打着我为你好的名义做坏事的人多了去了。
反正不管人家的家庭如何,背景怎样,医大二是绝对不敢这么做的。只是一个玩笑,一个想法。当年刚有外科没有麻醉的时候,基本也都是成年人用棒麻的麻醉方法。
所以当时医大一就组织了全院会诊,觉得没办法手术,建议患者去上级医院就诊。意思很明确,去帝都看看吧,去国内医疗的最后一站协和看看吧,我们没招。
家里也准备去帝都协和看一眼,但患者病情进展很快,才几天的时间就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5个小时前患者因为低氧血症出现昏迷,送到医大一院,所以薛春和这才把诸多主任都从家叫来,再一次全院会诊。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次会诊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告诉患者家属我们尽力了。
现代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就像是用现代的眼光看很多年前的棒麻与没有麻醉的快刀手术,觉得很荒谬。但处于那种历史时期下,也没别的办法。
眼前也是如此,科学的局限性与时代的局限性制约了很多疾病的治疗,总有人力无可为的时候,尽力就好。
薛春和叹了口气,他说道,“那就这样吧,没别的好办法。”
“院长,我去和家里交代一声?”胸外科主任李忠问道。
“我去吧。”薛春和又叹了口气说道。
家里的期待值还是很高的,很难接受患者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等死。而且还不是恶液质状态的死去,是被活生生的憋死。
这事儿头疼,头真疼。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任海涛的手机响了起来。
他脸色一紧,连忙用手按住喇叭。院长愁眉苦脸的,自己手机这时候响,那不是把自己往枪口上送么。
果然,薛院长挑眉横了他一眼。
任海涛心里暗骂,这是谁啊,打电话也不挑个时候。
拿出手机,瞄了一眼,他马上小声说道,“吴老师。”
“嗯?吴老师给你打电话?”薛春和诧异问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xiandai/h5EJ.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