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幅画冯明轩并没有很在意,看了几眼,记住样子后就和老爷子回家。睡一觉起来,他决定再拼一把。
离开帝都,冯明轩去了鹏城。
八十年代初,刚刚改开的时候鹏城成立特区,那面靠近香江,打开锁链后,带着一股子野蛮生长的蓬勃。
来到鹏城后,冯明轩无意之间经过一栋建筑,他发现和老爷子画的素描一模一样。
在那一瞬间,冯明轩愣住了。当时没有电话,他记下来那家建筑的名字——深发展银行。
冯明轩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悸动,他马上坐两天一夜的火车从鹏城回到帝都,找到老爷子说了这件事情。
他家老爷子也是文化人,虽然不是老三届的大学生,但几次参加考试也只是差了一丝就能上大学。只要不愣神,说话条理清晰,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
爷俩儿聊了很久,当时深发展发行股票,没人愿意要,只能动员干部,就当是支援国家建设。
最后父子二人决定拼一把,变卖家产,只差没卖房子了。凑了一些钱由冯明轩带去鹏城,低价从其他人手里收购深发展的股票。
收购价低于面值,就这,冯明轩被人称为大善人。
在别人看来,那就是废纸,花钱买回来的废纸。能换点钱,哪怕折价也无所谓。
1年后,1991年4月3日,深发展上市。
开盘价49,冯明轩手里的股票翻了一百倍!
1年,百倍!
冯明轩从此时来运转,他对资本市场没什么兴趣,开盘就把股票都卖掉,有了第一桶金。
92南巡,鹏城迎来一次窗口期。有了第一桶金,冯明轩又抓住机会,在商海里遨游。
第544章 最后一幅画
冯明轩以眼光毒辣著称,尤其是一些别人都不看好的操作,他却能玩出花来。
开发海南,第一时间去,第一时间出,资产再次翻十倍,留下后面的接盘侠面对一地狼藉。类似的事情,多如繁星,数不胜数。
最后他成为国内前五的地产商,几乎是白手起家。回头看陶若认为要是没有冯家老爷子在背后指点,要做到的话难比登天。
陶若和冯明轩是多年的老朋友,莫逆之交,要不然也不会有陶若的私人手机号码。
“老冯,你今天这么闲?”陶若拿起手机,笑呵呵地说道。
“陶子,你方便么?”
陶若嘴唇抿了一下,冯明轩这么正式的问自己,是有商业上的事情?
“老冯,有时间。”陶若很正式地说道。
“你等我,我去找你。”
冯明轩也没明说,急匆匆的挂断电话。
陶若有些奇怪,这是怎么了?他来找自己,难道有什么大事?
一个多小时后,冯明轩来到陶若的办公室。
他瘦瘦高高,鬓角的白发,没有故意染黑,略显沧桑。穿着订制的西服,深色衬衫、领带,戴了一块百达翡丽的机械表。
走进办公室,冯明轩的助理很识趣的没有进,在外面把门关上。
“陶子,有事儿跟你说。”冯明轩说道,“我爸昨天忽然说他要不行了,然后给了我一幅画。”
“……”陶若怔了一下。
老爷子已经七十多岁,这些年迷迷糊糊的时候越来越多,怎么看怎么像是老年痴呆。
可是每每在冯明轩人生节点指引方向的传奇老人,也会老、也会死……想到这里,陶若有些惘然。
陶若只知道冯明轩的一个故事,就是有关于深发展的那件事。这还是冯明轩孙子的满月那天,他情绪激动,喝了很多酒,搂着陶若说的心里话。
在那之前,哪怕陶若和冯明轩相交于微末,相互扶持,算是生死之交,也没说过这些话。
冯明轩拿出一张纸,珍而重之的放到陶若面前。
陶若心生疑虑,打开纸仔细看。
素描上是两个人坐在一张小桌前喝酒,桌子很矮、很小,上面只有一盘花生米。几笔勾勒,简单传神。
两个人,一个人是冯明轩,另外一个……陶若一眼就看出来,是自己。
可……这是什么意思?
陶若疑惑的看着冯明轩,问道,“老冯,这是……”
冯明轩苦笑,“陶子,还记得咱俩什么时候认识的么?”
“我高中辍学,你来鹏城打工。”陶若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也是有些唏嘘。那时候自己才十几岁,青葱年少,满身干劲,就想着挣钱。
可现在钱是挣到了,又想着如果有机会可以重回少年时,自己肯定不惜千金散尽。
“我那天跑业务,累的跟狗一样。回到出租屋,你也刚回来。咱俩凑了一身的钱,买了一包花生米一瓶老白干,就这么喝了一顿。”冯明轩说起那时候,也有些感慨。
“你和老爷子说过?”
“不记得了。”冯明轩摇了摇头,随后谨慎地说道,“陶子,我爸的事情跟你说过,这几年你守口如瓶,谢了。”
“客气,本来就是兄弟,不说这些。”陶若皱眉,疑惑的看着素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爷子好好的,怎么就说不行了呢?”
他拿起纸,素描力透纸背,从画作上压根看不出来有油尽灯枯的迹象。
“我问我爸,我爸说他最近愣神的时候越来越多,而且能记住的事情越来越少。”说着,冯明轩深深叹了口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xiandai/h5EJ.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