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大宝连连摇头。
疟疾这种病在国内很少见,但是因为屠呦呦屠老师因为青蒿素拿到诺贝尔奖的事情韦大宝也知道。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要遇到需要用青蒿素的患者。
“我打个电话。”吴冕查完体,说道,“孙女士,别担心,您爱人的情况考虑是在泰国感染了疟疾,回国发病。”
“疟疾……”孙雪松无法相信这个诊断。
在她的意识中,疟疾就是拉肚子,可广志根本没有拉肚子,最多就是呕吐。而且他还说睡梦里会魇到,这是疟疾?孙雪松可不信。
不信归不信,她对老鸹山林道长的小师叔保持着最起码的尊重,不敢反驳。
“我去洗手,打个电话。”吴冕微笑,和孙雪松说道。说话的态度温和无比,和韦大宝说话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见吴冕出门,韦大宝微微犹豫了一下,就跟着出去。
“吴科长。”韦大宝像是犯了错误的学生一样,垂手跟在吴冕身后。
“韦医生,看不懂的病随时给我打电话,民俗要慎重。”吴冕沉声说道。
“哦哦哦,我记住了。”韦大宝欲言又止。
“你想说什么?”
“吴科长,患者的手在半空中比心……”
“没事,撮空这个词没几个人知道了。”吴冕笑道,“说比心更合适,最起码说一次,其他人就能记住。”
“就像是你说老年痴呆而不说阿尔茨海默病一样。”
“嗯,是这个道理。”
“吴科长,你说患者比心也还能解释,但睡觉梦魇怎么说呢?是身体太虚?”
“《诊断学》都背下来了么?”
“基本上,传染病那段……我觉得很少遇到,所以还没背。”韦大宝实话实说。
“疟疾分四期,潜伏期、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吴冕说道。
韦大宝收起心中惭愧,认真聆听。
“当患者度过发冷期,也就是寒颤期之后,自我感觉冷感消失,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
“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浑身酸痛,这个很好理解。有的辗转不安,呻吟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
“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有些患者在发作几次后,唇鼻可以看见有疱疹出现。”
“查体,患者有几种症状是典型的疟疾发热期的症状,这没什么疑问。”吴冕说道。
“吴科长,真的是疟疾?”韦大宝还有些不信。
“症状上看是这样,还要做检查,找到疟原虫才行。”吴冕道,“稍等。”
六步洗手法结束,吴冕用一次性干纸巾擦干手,拿起手机。
“马院么,您知道青蒿素在哪能买到?”
“行,我告诉患者家属。”
“也可以,您让他们把药送来。暂时不能用,先找到疟原虫,明确诊断之后再说。”
“好的,辛苦了。”
说完,吴冕挂断电话。
“韦医生,知道为什么要先考虑是疟疾么?”
“撮空。”
“不。”吴冕道,“最开始我在社区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判断,那时候我还没看见患者。”
“呃……为什么?”
“因为患者有热带丛林暴露史。”
“……”韦大宝品咂吴冕的话,觉得吴科长真心临床经验丰富,比自己还要老油条。
患者喝多了,被人“捡尸”去小树林,把钱都拿走。这段话,用医学术语说,竟然是热带丛林暴露史……
医学,真心好神奇!
第753章 这不是应该的么
“大多数热带雨林都位于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之间。在热带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层的植被,上面还有高达150英尺到180英尺的树木像帐篷一样支盖着。
下面几层植被的密度取决于阳光穿透上层树木的程度,照进来的阳光越多,密度就越大。其中虫蚁有相当多的种类,它们很多都会传染疟原虫。”
吴冕给韦大宝解释。
“汉武帝征伐闽越时,‘瘴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东汉马援率八千汉军,南征交趾,然而‘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吴冕继续说道,“当时就因为疟原虫,让我们自古以来的面积小……不对,越南也在自古以来的范围之内,这是没什么疑问的。”
听吴科长开始瞎扯,韦大宝知道自己最难的时候过去了。这事儿应该不会影响自己去剑协医院,心里一松。
“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肆虐而受挫,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在宋人陈言编撰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指出了疫疟的特点:‘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
“吴科长,我怎么记得疟疾是拉肚子拉到脱水呢。”韦大宝问道。
“疟疾一般有三种类型凶险,脑型疟型、过高热型、胃肠型。”吴冕道,“你说的是胃肠型。”
“这种类型的临床表现是高热弛张、恶心呕吐、腹泻频繁,水样便或血便。可伴里急后重、剧烈腹痛及结肠部压痛,无腹泻,常易误认为急腹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