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南说道:“这些仍然不够。”
“是啊。”罗伯特·艾格很理智:“它们毕竟是二十世纪福克斯,除非同时遭遇其他重大危机,我们才可能有机会。”
罗南不可能将尚未查明的事情说出来,简单的嘱咐道:“你盯着二十世纪福克斯,看未来会不会有机会。”
罗伯特·艾格应道:“好的。”
罗南的优势在大方向和决策规划方面,但具体的运作执行,需要罗伯特·艾格这种能力突出的职业经理人。
罗伯特·艾格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职业操守,罗南对他的信任度,与罗伯特·李和乔治·克林特这些老班底其实没什么区别。
现阶段,甚至未来很长时间,相对论娱乐可能找不到比罗伯特·艾格更加出色的首席执行官。
很快,罗南就会与罗伯特·艾格商谈续约事宜,将罗伯特·艾格的任期尽可能延长到2015年乃至更久。
想要留住出色的人才,肯定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除了涨薪以外,罗南还准备了新的期权奖励。
在美国这种商业社会,首席执行官以更高的待遇被人挖走从来都不是新鲜事。
不止是罗伯特·艾格,相对论娱乐子公司的很多高层,都要在下个阶段谈续约。
管理层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对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
回到办公室,康妮送来了这个月的畅销书排行榜。
罗南先冲了杯茶,这才快速浏览起来,但这一期的排行榜上,真正让他有印象的书籍,版权早已名花有主。
比如排在第一位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比如大卫·米切尔的科幻小说《云图》。
康妮在部分小说上面,以她所掌握的情况做了标识,像《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和《云图》的后面,就标注着版权已归属华纳兄弟。
前者不用多说,后者罗南也有印象,因为这是沃卓斯基兄弟/姐弟/姐妹?执导的作品,也是他们导演生涯中连续扑街的作品之一。
这两位导演的职业生涯,充分演绎了什么叫做出道即是巅峰和步步下滑。
好像《云图》之后,他们再也没有执导电影,改去拍摄电视剧。
坦白地讲,那部电视剧继承了沃卓斯基姐妹一贯的优势,脑洞非常大,看上去也很吸引人。
或许是走在那条哲学思辨的路上再也无法回头,也或许观众这些年彻底厌烦了他们作品总是神神道道,电视剧最后也被砍掉了。
罗南看完畅销书排行榜,接到了斯皮尔伯格打来的电话,老头再次询问,之前商定的执导电影的事,有没有具体计划。
暂时来说,罗南还没有找到适合斯皮尔伯格执导的项目。
曾经,2010年之后,罗南对斯皮尔伯格的影片,真正印象深刻的很少。
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多部影片,实际上都算不上太成功,似乎斯皮尔伯格式的电影已经过时了。
罗南记得最清楚的是两部,《林肯》和《玩家1号》。
前者之所以记得,一方面这是很多媒体称之为斯皮尔伯格回光返照的作品,被公认为政治类题材难得的商业佳作,另一方面是它让好莱坞著名的演技派丹尼尔·戴·刘易斯拿到了第三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后者因为诸多电子游戏的关系,当时号称游戏粉丝的大狂欢,里面的游戏梗多到数不胜数,罗南根本看不懂那些梗或者画面代表什么,特意在互联网上查过详细的资料。
因此,罗南也知道,这是跟《林肯》一样的改编电影,隐约记得制片预算高达近2亿美元,北美票房好像不到1亿5000万美元。
这部影片在海外表现应该不错,但海外票房分成远远低于北美,再加上巨额宣传发行费用,《玩家1号》的票房回本估计有难度,想要盈利只能靠周边。
但其中涉及到那么多版权,周边也是件非常麻烦的事。
罗南对《玩家1号》持谨慎态度,但也找过原著,大概尚未出版,没有类似VR游戏题材的小说。
将与斯皮尔伯格的导演合约耗费在这样一部前途未卜,周边版权复杂导致盈利存在较大疑点的影片上面,是不是划算,也确实不好说。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类型的题材,不可能压缩开支,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特效制作是必须的。
罗南并没有做最终的决定,一切还要看原著的情况。
再说了,砸下2亿美元以上去投资一个游戏电影项目,罗南抱有极大疑虑。
像宝哥的游戏改编电影,罗南随便就能敲定,因为制作预算只有几百万美元,算上宣发的总投入,也不过千万美元出头,以宝哥现在的声势,完全值得这样的投资,因为宝哥在网络上吸引到的铁粉,就足以保证能够回本。
如果让宝哥去拍几千万美元投资的游戏项目,百分之百要亏损。
当然,宝哥和斯皮尔伯格没法比。
毕竟宝哥跟保罗·安德森号称好莱坞成绩最出色的两大游戏改编电影导演。
宝哥对游戏改编电影那是真爱,也就比对暴雪的爱少一丁点而已。
或许将来可以让宝哥执导《玩家1号》,各种山寨版的游戏梗说不定很有看点,而且以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模式,似是而非的山寨也不用版权授权。
花费几百万美元做出来的特效,绝对能让游戏玩家们泪流满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