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伊莎贝尔·于佩尔有没有亲生儿子……
或许法国人在这方面的观点,连美国人都理解不了。
罗南还遇到了后来墨西哥三杰之一的亚利桑德罗·伊纳里多,跟他聊了一会,可惜他参与竞赛单元的影片《爱情是狗娘》也找到了北美发行方。
能进入主竞赛单元的片子,大部分都被人盯上了。
随后的一天中,罗南又看了杨德昌的《一一》、青山真治的《人造天堂》和蒋文的《鬼子来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鬼子来了》拿到了这届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
罗南也考虑过是不是跟蒋文谈谈引进《鬼子来了》的事,而且探听过,这部片子的北美发行权没有售出,但仔细思量过后,还是选择了放弃。
毕竟这部片子惹恼了那边的很多人,而他的使馆影业正在打开那边的发行市场,没必要因为这点小利润引起误会。
至于蒋文,戛纳电影节的风光之后,回去就要倒大霉。
罗南借助索尼娱乐的介绍,抽时间去拜访了杨德昌,虽然《一一》的电影版权已经卖掉了,但未来也有合作的可能。
杨德昌在北美的名头也很响亮。
从某些方面来说,罗南也是想亲眼看看杨德昌这个人,前世的时候,《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还有少年张震。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后来被借用魔改过无数名字。
“罗南,罗伯特一个小时前打来过电话。”
回到酒店,助理康妮说道:“他说使馆影业在东方的办事处今天正式挂牌了。”
罗南点头:“我知道了。”他看了看时间:“明天你给回个电话,一切按照计划去做。”
“好的。”康妮记在了自己的工作日志上。
罗南又问道:“阿姆斯特朗那边怎么样了?”
康妮说道:“他们今天重点考察了一部德国电影,明天准备去跟对方接触。”
“嗯。”罗南应了一声,问道:“小成本电影?”
“是的。”康妮回答。
罗南没有再多问,两边分工较为明确,阿姆斯特朗等人关注那些成本较低的电影,罗南亲自负责那些较为引人关注的影片。
相比于其他人,罗南这边暂时没有任何进展,很多文艺片看着不错,制片方却开价不低,虽然影片确实有质量保障,但限制于受众,购入价格过高的话,分分钟都可能亏本。
很多艺术片,即便质量再好,营销做的也很出色,其结果往往也是产出比不上投入。
这是电影市场的大环境决定的。
像《黑暗中的舞者》,罗南觉得这片子运作好了,或许能拿到金球奖或者奥斯卡奖的提名,但北美票房玩出花来,也很难超过500万美元。
再加上宣发费用,拿500万美元买北美版权非常不划算。
不过,罗南早就找好了目标,来到戛纳的第二天就确定了。
那是一部运作得当,极有可能产生巨大价值的片子。
罗南又问康妮:“我让你办的事情怎么样了?”
康妮连忙找出一份邀请函:“这是从组委会那边申请的首映邀请,我与剧组的人接触过,这部影片不参与竞赛单元,仅仅是展映,北美版权地区的发行版权,依然握在制片方手中。”
罗南没有说话,沉默的思考。
“也有其他公司在关注这部片子。”康妮继续说道:“安·李在北美也是非常有名的导演,执导的《理智与情感》赢得过奥斯卡提名。”
“不过,因为这部片子题材的关系,受到的关注远远比不上安·李的前几部作品。”
罗南很清楚这点,武侠片在西方有受众,但从来都属于小众当中的小众片。
如果是功夫片还好说,但飞来飞去的武侠片,恐怕大多数西方人都无法理解,这恰恰是他的优势所在。
康妮又说道:“首映式在明天下午,制片人和导演都会出席。”
第186章 科幻片
由于不是参与竞赛单元的影片,《卧虎藏龙》首映式规模不算大,出现在戛纳电影节上,更多是为了宣传推广,以及找到合适的发行商。
这几天里,罗南了解到了许多相关的信息。
《卧虎藏龙》是一部典型的融资拍摄电影,项目制作方是徐立功的纵横国际影视公司,大点的投资方包括了安乐影片制作公司,好机器国际影视、经典联合制片公司,以及李安本人。
就跟沙海娱乐筹拍的电影一样,这些小公司都是作为投资方而存在,真正对影片起主导作用的是徐立功和李安两个人。
媒体上的消息,李安接受采访时,号称砸锅卖铁筹钱拍摄《卧虎藏龙》。
真假无法分辨,但李安在项目中投了不少钱。
这部影片筹资过程中困难重重,武侠片的性质就决定了很难吸引到西方世界的投资商。
恐怕剧组之外的人,没有比罗南更清楚的了,这部武侠片根本不是拍给东方人看的,李安就是拍给西方人看的。
前世,罗南看过相关的新闻,李安为了影片更加符合西方人的口味,第一版剧本是用英文写的,然后再翻译成中文。
这片子刚出来的时候,罗南慕名去看影碟,结果昏昏欲睡,完全搞不明白这么闷的片子讲的是什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