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克鲁斯解释道:“他们说,好莱坞能拍好电影的人有很多,但能把烂片运作成爆款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师。”
罗南不禁笑着摇头:“大师这种称号,我可当不起。”
坦白地讲,相比于纯粹的电影从业者,他其实就是个电影商人。
汤姆·克鲁斯在这里跟罗南聊了半上午,很快就告辞离开,罗南吃过午饭之后,在ABC电视台刚刚录制过节目的乌维·鲍尔,也找了过来。
“罗南,我们是不是要准备开始新的电影项目?”乌维·鲍尔开门见山。
“可以。”罗南也不推脱,《死亡之屋》的成功,让乌维·鲍尔形成了独有的超级烂的风格,再投资一次依然有成功的可能。因此,他说道:“乌维,还是游戏改编电影?”
乌维·鲍尔不愧是游戏电影终结者,应道:“嗯,我觉得我最适合游戏改编电影了。”
罗南想了想,说道:“这样,乌维。你去寻找新的适合改编电影的游戏,找到合适的项目,我们再一起商议,如何。”
“好的。”乌维·鲍尔心情不错的样子。
想到日后合作可能会用到的宣传推广方式,罗南叮嘱乌维·鲍尔:“影评人最近说了很多不中听的话,别放在心上,他们就是这样,当看不到就是了。”
没想到的是,乌维·鲍尔心态非常好,说道:“我才不会把他们放眼里。我们的电影大获成功,这说明什么?影评人说的都是屁话,对电影懂个屁,他们还是回家去干他娘吧!”
罗南只能说乌维·鲍尔果然是相由心生,够莽!
这一次,电影成功了,乌维·鲍尔也就不在乎影评人的冷嘲热讽,谁知道下一次会怎么样?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莽就一个字,不要怂,就是干。
罗南对于乌维·鲍尔还是抱有极大的期待。
这位莽夫型的导演,只要进行合适的包装,同样能实现人生价值。
第254章 精品路线
进入工作日之后,《死亡之屋》的票房开始大幅度下滑,烂片的走势终究不能像口碑好的影片那么坚挺,上映首个工作日,周一当天的票房比周日暴跌近百分之七十五,收获138万美元。
首周末以宣传营销将尽可能多的观众拉进影院之后,口碑奇烂的副作用开始显现。
而且罗南和使馆影业的院线发行部也对这种情况有所预计,自然不会再投入资金在宣传方面做无用功。
另外一个可能成为宣传爆点的新闻,因为当事人之一的艾瑞克暂时躲起来不露面,所谓洗脚水热度也在降低。
这种事,一个巴掌拍不响,有来有往、针锋相对才能持续制造热点话题。
那个影评人职业道德实在有点低,敢说不敢做。
没办法,洗脚水这东西,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喝,即便白富美的洗脚水也是这样。
艾瑞克只是想要趁此机会挣一大笔钱,还没有到丧心病狂的程度。
《死亡之屋》这种片子,注定了只能爆发一波就快速滑落。
时间渐渐接近传统的暑期档,更多的大片蓄势待发,在四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由华纳兄弟发行,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主演的《极速竞赛》在北美开画,尽管1217万美元的首周票房,对于7200万美元的制片成本来说非常失败,却轻轻松松就从《死亡之屋》手中抢走了北美票房冠军的宝座。
上映第二个周末,《死亡之屋》比之首周暴跌百分之七十,只有567万美元入账,直接跌出票房榜前五位。
这大起大落,犹如某些人的人生。
虽然跌幅惨不忍睹,但相比于在这部影片上的投入,罗南和相对论娱乐依然大赚特赚。
这部电影连制片带宣传发行,总投入不过900万美元,上映仅仅十天,就在北美斩获2855万美元。
就算后续继续无比凄惨的暴跌,《死亡之屋》的北美票房也能轻松突破3000万美元大关。
与此同时,使馆影业也在四月份最后一个周末,将这部影片推入到了不少海外市场上映,首周大爆的北美票房多少影响到了海外观众的观影选择。
在欧洲,除了帕丽斯·希尔顿这个卖点,宣传方面更是打出了德国鬼才导演乌维·鲍尔的旗号。
宣传炒作嘛,当然要使劲吹。
如果不是乌维·鲍尔资历严重不足,罗南都敢在宣传中让乌维·鲍尔秒杀罗兰·艾默里奇,成为德国第一商业导演。
《死亡之屋》海外上映第一周,票房表现虽然远远不及北美,却也能让罗南满意。
在拉美、欧洲和澳洲等15个国家与地区,《死亡之屋》海外首周收获了558万美元票房。
使馆影业根据海外上映后的情况作了预估,预测这部影片最终的海外票房应该在1000万美元左右。
制片成本120万美元,全球票房4000万美元,这个成绩哪怕放在整个好莱坞,都相当不错。
特别是堪称恐怖的投入与产出比。
其实海外媒体的一些评论也能反应这部影片的真实情况。
比如德国《图片报》就如此说:《死亡之屋》确实拍的很烂,却非一无是处,亮点还是有的。
或许这也是乌维·鲍尔的德国同胞对他更加宽容。
罗南收到海外票房数据的同时,还得到了一个消息,乌维·鲍尔去了尔湾市,跟暴雪总部的人进行了接触,想要拿下《魔兽争霸》的电影版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