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不是,他……”柏青想,爷很笨,怎么都捧不红自己,自己也是够不争气的,他又自怨自艾起来。
“总会好的。”玉芙劝他,也像是劝自己。
柏青埋在他怀里,俩人靠得紧紧的,互相取着暖。
院子门口突然传来“咣当”一声响。
柏青和玉芙一惊,披着褂子一前一后摸出去——
竟是刘启发!
他踉踉跄跄地撞进院子,袍子脏得看不出本色,一张脸瘦得脱了相。
这大烟鬼子一眼看见柏青,竟“扑通”跪下了,膝盖砸在青石板上,听得人牙酸。
“我戒烟!我戒!你可饶了师傅的命吧……”
柏青去搀他,手刚碰到胳膊,这人就像被烙铁烫了似的,猛地弹起来。
“你可不要找老斗来要师傅的命,我不花你的钱!”说完又跌跌撞撞冲进了屋子。
玉芙和柏青二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两个人都有心事,睡得都不甚踏实,第二天一早竟一起发起烧来。
过了小年儿,戏园子就封了箱。
积雪被扫到墙角堆起了小坡儿,柏青蹲在院当中,正往铜盆里烧金箔元宝。
火苗舔着锡纸,映得他小脸儿红彤彤的。
“多烧些,让灶王爷替咱们说好话。”
玉芙倚着门框,眼睛弯弯笑着,手里攥着一把瓜子,声音清朗。
他糊里糊涂地发了几天烧,嗓子又疼又哑。可谁能想到,这场昏天黑地的高烧,竟把他轰隆隆的嗓子烧了个底朝天——
等烧退了,粗大的嗓子竟是倒了过来!
“砰——”远处突然炸开一声二踢脚。
柏青吓得一哆嗦,火盆里腾起一片金灿灿的纸灰,打着旋儿往天上飘。
玉芙仰头看了一会儿,幽幽开口,“开了春,我也要找个班子唱戏。”
“开春儿了,我想要爷回来!”柏青也许着愿,“师哥,你声儿真好听……周公子也会捧你的。”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谁要他捧,我要靠自己!”玉芙却道,“难不成我柳玉芙还真出不了头,要在胡同里烂一辈子?”
“师哥,我第一个邀你!咱一起在春和楼唱!”柏青站起来,跑过去,也和他凑在一处。他心里记挂着顾焕章,他想,自己许了多少愿,可这人为什么就是不回来。他又想,这人回来了,自己也一定不再理他了。
一场雪化了,檐角的冰溜子越挂越长,在风中轻轻摇晃。
新的一年就要来了。
--------------------
感谢各位!
微博传了顾柏QQ人互动送给读者,有兴趣可以打卡。
本章节标题,李清照一句“雪里已知春信至”。
第55章
斗转星移,朱雀敛翼。转眼七月流火,暑气降下来不少。
“天河掉角喽,收拾棉袄棉裤咯。”刘启发咧着嗓子,“牛郎织女这一面算是见完咯,要想再听这《天河配》,都给我憋到来年七月七!”
他出了院子,朝胡同深处晃荡。走走瞧瞧,找一处避风地方,用树枝划拉出个灰圈,又拿出“包袱“——一个个金银箔叠成的元宝。
先点香,再点火,这就把一个个“包袱”丢到圈儿里,元宝烧起来,在火焰里蜷缩、变黑、飞升。
他两个掐尖儿的徒弟都开始挂牌了,他就舍得多买点儿,能多递它几枚黄纸算作“邮资”,生怕这趟幽冥驿递走了岔道,或是被小鬼儿半路克扣了,到不了先人。
俩徒弟的戏都不应景儿,下戏早,到家正好赶上自己蒸的热腾腾的羊肉包子。今儿个,全北京的戏码不是《青石山》关老爷挥舞青龙偃月刀,斩妖除魔,就是另一出“镇邪提气”的《打金砖》。
刘启发现在戒了烟,人也少了点子怒,倒是多了几分做饭的兴趣。天天守着厨房,擀面腌菜,一院子猴子猴孙倒是终于能吃饱了。
秋露渐渐浓了,伺候完了那边的鬼,便该再张罗张罗这边的人。鬼节的香灰尚未彻底散尽,甜腻的暖香已顶了上来。
又到了八月十五。
刘启发蒸上了“团圆饼”。灶火蒸腾,面皮足有半拃厚,狠命地裹进果蜜饯、糖渍的青红丝,葡萄干、瓜子仁、糖桂花、核桃碎……
所有甜美琐碎的念想,都被牢牢实实地封进这来。
一户就只成就这一个。它硕大、圆满、不容置疑地端坐在堂屋,要先敬过一轮清冷的月光,然后才轮到人,家里统共几口人,饼就落下几牙。
今儿他的徒弟出息了,要给宫里头唱戏去了。
高高的朱红宫墙下,柏青和玉芙碎着步子疾走,内务府的司官和太监一路引带。
进了神武门一路西去,又进一个随墙门,再走过几个过道,穿了弯弯绕绕不知道几道宫门,才终于到了一处院子。
各个戏班的人差不多都到了,升平署“乐班”的也聚在这处,额外还有好几个太监照料着。
今儿俩人第一次进宫唱戏,唱的是月令承应戏。剧目也是专为中秋编排的,有《丹桂飘香》、《霓裳献舞》、《天街踏月》等,内容都与月亮、嫦娥、桂花相关,吉祥喜庆,贴合节日氛围。
“今儿是八月十五,你们都给我卖力唱!回头给你们赏宫里头的饭!你们没吃过,跟外头的味不一样!”一个姓王的总管拉长音儿吆喝着。
“熏野鸡、野鸭这些个野味儿和外头的不一样。你们小的几个,也可以多吃点儿甜点心,这‘团圆饼’可吃不上,家吃去罢——”身旁一个太监也小声给二人递话儿。
“谢公公。”柏青规规矩矩行了个礼,倒把这人逗笑了。
“头回进宫?哪个班子的?”
柏青点点头,赶紧掏出景明给他的名帖。
“回公公,我们不是班子里的。前儿去给承恩公唱了堂会,我们哥俩儿讨了公爷欢心,这就遣我们进宫,再给主子们逗逗趣儿。”玉芙道。
“小雀儿的动静儿好听!”太监一乐,“你们在这儿唱了,出去可就是供奉内廷,程老板,杨老板那可都是戴翎戴的!”
“谢您抬举!”玉芙恭恭敬敬行礼。
“王老夫子是升平署请来组戏的,一会儿来了你们先叫人,这戏码唱什么,怎么唱,全凭王老夫子做主,”又嘱咐,“待会儿你们在台上可不许往台下胡看!”
“公公,我们到了新鲜地方不看还行呀。”柏青急急道。
太监看他那天真样儿,便收起了什么珠子招子威胁的话,只道,“不让看就不许看,偷看就加着小心。今儿是好日子,主子倒是犯不上和你们这些小伶置气。”
“谢公公。”玉芙拽了拽柏青,给他使着眼色。
不出一刻,王老夫子便来了,他引着人们去了后台。
后台宽绰,院子很大,大白炉子从拔火罐口熊熊地冒出很高火苗,两个太监随时拿着火钩子换,暖和得很。
王老夫子开口,“辰正开台大吉——老规矩了,早晨开戏,下午申时散戏。”
虽然从没见过这一早开台的,但玉芙和柏青听得认真,宫里头的戏都是有说法的。
很快,大家就跟着自己戏码的其他伶人开始扮相,俩人都只唱一出,这戏跟着班只排过两遍,但大差不差,出不了彩也出不了错。
整台戏先由《跳灵官》开场。
中秋节虽为团圆佳节,但前一个节令是中元节,鬼门关关闭后,仍可能有游魂野鬼滞留人间,便一定要先净台。
十六个灵官都勾着脸,整整齐齐穿着灵官大铠。
一把松香火从台上灵官头顶飞过,稳稳落在台口一个大火盆上,分毫不差。
霎时间,火盆便窜起很高的火苗,黄钱元宝和松柏枝被吞卷进去,一挂鞭炮也响起来,火星四溅,劈里啪啦一片热闹。
这台就算净了,也算为“神仙”开了路。
开场戏是《丹桂飘香》,月宫仙娥、嫦娥等“正仙”降临。
这是一出典型月令承应戏,专为中秋节应景和颂圣。讲的是月宫中诸位仙家感知到下界海晏河清、圣主当朝,于是欣然起舞,共同歌唱太平盛世,证明皇家与天地节令同呼吸、共庆祝。
升平署的正旦扮演嫦娥,负责演唱主要的曲牌。身后的仙子一般是八人。但前儿萨满巫医给老佛爷瞧病,跳神过后请了“十二”这个吉数,这处处都要是“十二”,升平署也只好好再找几个小的现排。
柏青和玉芙就是众多的月宫仙子之一。
身着绚丽的宫装,手持如意、灯笼,载歌载舞,营造出一种仙气缭绕、雍容华贵的氛围。虽不是什么要功夫的戏,柏青却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终于是给老佛爷唱上戏了!
他一刻不停地随着韵律偷看着周围。
北面五间正房,廊檐正中悬着红边贴金蓝地金字竖匾,并排几个满文,满挂着大圆牛角灯。院子里倒空空落落并没有听戏的人,只在游廊拐角上及廊檐上站着些人,这些人大概是内务府的司官和太监。再往西瞧,厢里有穿着官衣,坐着看戏的,这些是被“赏入座听戏的”,柏青知道,景明就坐在里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