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未然开了车门,让家人上去休息一会,剩下那些人则花样百出,有的从家里拿了吊床出来,找了两棵树栓好吊床,把孩子放上去,让孩子睡觉。
有的拿帐篷出来,就地一支,整个人缩进去睡大觉了。
现在是早餐时间,但因为昨天晚上地震的原因,没几个人睡好的,没有准备原料,自然也做不出早点。
顾未然早有准备,从背包里面摸出几袋面包,放在临时支起来的小木桌上面,隔着一辆车,众人也看不见他们在吃什么。
顾未然坐在位置上慢条斯理地吃着面包,边上有人在说话。
老人忧心忡忡:“这么大的地震,之后肯定要下大雨了。”
老人的儿子,也就是之前那个中年男人忍不住又呛声:“这不一定吧!”
老人气的吹胡子瞪眼,又给了他一拐杖:“你个臭小子,你老子我几十年的经验还能出错啊!”
顾未然听着那边吵吵闹闹的声音,垂下眼睫,忽然回忆起先前那一场急雨。
老人的话没有应验。
震后第一天,没有下雨,气温从32度下降到了28度。
震后第二天,依然没有下雨,气温再次下降到26度。
眼瞅着自己的生活和从前没什么两样,大部分都放下了心,回归日常生活,只有少部分察觉到了异常。
“太不对劲了,竟然没有下雨!”
“谁说不是呢...”
有人不太懂这些,反问道:“不下雨难道不好吗,这样抢救的工作开展起来不是更顺利吗?”
那几个人也说不出为什么,只能搪塞过去。
地震过后,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了降温,有人说之前温度升高,肯定是因为受到某些因素影响,现在地震都结束了,自然就跟着恢复了。
顾未然和妹妹坐在沙发上看新闻,正好看见了这条评论,她翻页的手一顿。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有些愿望注定是要落空的。
第17章 高温席卷
短暂的降温之后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
谁又能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虚幻的假象。
“预计下周气温会逐步上升,请市民做好外出防护...”
气温开始重新攀升,6月2日,达到了30度。
6月4日,32度。
室外逐渐闷热起来,灾后重建搞得如火如荼,一切看上去都很不错。
6月6日,34度。
妹妹的班主任打电话过来询问返校的事情,顾未然说家里最近出了一点事情,大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将妹妹送回学校。
班主任温柔地劝慰了两句,挂断了电话。
顾未然沉沉地看着手里的电话,这个一段时间,或许会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6月9日,37度。
6月10日,40度。
气温攀升的速度快的惊人,考虑到孩子的身体素质比不上大人,幼儿园下发通知,孩子们开始放假了。
6月12日,全市中小学暂停线下授课,改上网课。
不用上课,孩子们是最开心的,大人却苦不堪言。
孩子调皮,本来在学校里还有老师能管着,回到家里面长辈宠溺,父母又需要上班,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看着天气预报,只能长叹一声:“这鬼天气!今年怎么热的这么早!”
大热天,最高兴的莫过于卖冷饮的店家了,外加上今年的天气异常,销量就更好了,老板看着每天的进账都要忍不住咧嘴笑。
日子还在继续,无人注意到的角落,河水的水位却在悄悄下降。
顾家老宅内。
空调时刻不停地运转着,送出冷风,室内温度维持在26度,屋内的窗帘全都拉上了,遮挡外面灼热的阳光。
桌子上摆着半个冰镇过的西瓜,顾书然和母亲正坐在桌子前面,研究一台刨冰机。
机器启动,雪花一般的刨冰从出冰口滑下来,掉进下边早就准备好的盘子里面。
不多时,一盆草莓味的刨冰就新鲜出炉了。
顾书然挖了一块,献宝似的送到了姐姐的嘴边:“快尝尝!”
盛情难却,顾未然吃掉了那一口刨冰,被冷得一激灵。
“好吃,就是太冷了。”
顾书然挖了一勺送到自己嘴里,发表不同意见:“这么热的天气,当然是要吃冷的才舒服啊!”
“小龙虾来了!”洛正笑呵呵地从厨房里面走出来,手上端着一个大盆,里面是红艳艳的小龙虾。
“快来吃饭!”
因为天气过于炎热而趴在地上不愿意动弹的狗子们听见吃饭两个字,分外激动,甩着尾巴就过来了。
顾书然给他们倒上狗粮,推开不断往自己身上蹭的小狗,坚定拒绝:“你们又不能吃小龙虾!”
洛正摘掉了手套:“别急别急,我还给他们煮了肉,刚才放在厨房里面凉着呢。”
饭碗里面加上了肉,狗子们吃得更香了。
热气腾腾的小龙虾,配上冰啤就又是另一种风味,顾书然因为未成年,顾雪和洛正都不许她喝酒。
顾书然大失所望:“我马上就成年了嘛,爸爸你就给我喝一点...一杯,不,半杯就好了!”
两个人被小女儿磨得心烦意乱,干脆他们自己也不喝,改喝饮料。
顾未然差点笑喷,伸出手比了比大拇指:“父母以身作则!”
今天吃的是一份麻辣小龙虾,里面辣椒加的有点多,辣的顾未然额头微微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