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还是在众多宾客的眼皮子地下,面子都丢光了。
“她们越憋屈,三皇子府以后越热闹。”
她们总会从白清悠的身上找补回来的,正妃侧妃想要惩治一个侍妾,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呀。
只要人不死就行了,三皇子想必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白清悠有错在先是事实,他如果偏心太过,会出更大的乱子的。
碧云的眼睛亮晶晶的:“三个女主人,有她受的了。”
“是啊,你继续打听。”
头顶三座大山,不知道白清悠的脖子能不能顶得住。
她就当是听个乐子了。
乐乐更健康!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回头把这些消息也都让郑姨娘知道。”
白清欢的嘴角勾起来,果然,自己的快乐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碧云开心的出去了,打听八卦的事情,她可太喜欢了。
在街上过没过多久,就跟三皇子府的一个采买针线的丫头搭上话了。
在碧云的有意奉承下,那丫头被哄的五迷三道的,答应每日出来把府里发生的事情说给碧云听。
碧云紧握着双手,压抑着自己的激动,这样她每日都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说给姑娘听了。
白清欢准备去明月院给娘分享这样的消息,还没有出门,珍珠回来了。
“姑娘,圣上向吏部问责了。”
“吏部?可是抚州的官员出了什么问题?”
“姑娘真是料事如神,吏部主要职责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抚州出现如此大的纰漏,圣上问责也在意料之中。”
这话说的白清欢云里雾里的:
“出了什么纰漏?”
珍珠一拍脑门:“昨夜得到的消息,因为太晚,没来得及跟姑娘说,今早出去打探消息,忘记说了,奴婢该死。”
“无妨。”
“抚州知府李凌苍挖了地下仓库,藏了百万石粮食。”
白清欢倒抽一口冷气:“百万石?”
那么多的粮食?他都敢私藏,不要命了呀。
“王爷发现的?”
“是的,王爷明察秋毫,地下的仓库竟然也发现了,真是厉害呢。”
她在姑娘面前给王爷刷存在感,要不然时间长了姑娘把王爷忘了可咋整。
白清欢深以为然:“确实厉害。”
一般人的想法就是粮食不能受潮,肯定是要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存放。
谁会想到粮仓会在地下?
这李凌苍着实狡猾。
“吏部确实该整顿了。”
这么多年都没有发现端倪,吏部是干什么吃的?
尸位素餐啊!
如果商人囤积那么多的粮食,可以认为他们奇货可居,想趁着雪灾捞一笔。
官员屯粮,性质就不一样了。
往往屯粮的官员,都跟谋反都脱不了干系。
不谋反,屯粮做什么?
“圣上怎么处理的?”
“圣上以失职之罪,罢了吏部尚书陈炎的官,贬为庶民,责令三日之内,全家离开京城,回老家去。”
“吏部的左右两位侍郎,也被贬去看城门了。”
“那陈青蕊呢?”
陈青蕊可是刚嫁入三皇子府。
才一日的功夫,娘家就发生了如此的变故,不知她可承受的了?
“圣上没说,应该是没有处理的,娘家获罪,只要不是诛九族的大罪,出嫁女都是不受牵连的。”
“这样啊。”
白清欢直觉自己之前的猜测是对的,圣上果然在针对池卓煦。
“正妃的祖父致仕了,两位侧妃的父亲还都获罪了...”
池卓煦登基无望!
哈哈哈...
她就算嫁不成池暝,也不至于逃离京城了。
等娘亲和离了,还可以去封地住,日子不要太爽歪歪呀。
今日真是个开心的日子呢。
随即她再次问道抚州的情况:
“你说那一百万石的粮食够不够抚州的老百姓过冬呢?”
珍珠对抚州的灾情还是有所了解了,把池暝对李凌苍等官员的处置还有上去村子的雪灾说了一下。
“这么严重?”
那就是说百万石粮食也是不一定够的了?
灾民们可是要吃到明年有收成的时候啊。
北方气候寒冷,开春晚,春耕更晚,等到庄稼成熟,就到秋天了。
几乎是一年的口粮啊,可不是个小数目。
还的让老百姓自力更生才是啊。
她努力的想着前世的东北有哪些可利用资源,准备整理一份单子给池暝送过去。
没过几个时辰,就又听到一个消息,圣上下旨,减免抚州三年的赋税。
抚州的老百姓听说后想来会感谢皇恩浩荡的。
三年,让抚州老百姓休养生息。
只是人口暂时还回不到之前的盛况。
在古代,有时候土地没有人重要。
要不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刘皇叔去哪儿都会把地盘上的老百姓都带走。
只要有人,就能开垦荒地,就有粮食,就有兵丁的来源。
放在这里也是一样的,这段时间她通过看书,预估了一下东曦的人口,也就一亿左右。
而东曦国的面积,跟华国的三分之二差不多,人口密度远远的比不上前世。
人,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这封信,给王爷送过去吧。”
珍珠开心,姑娘终于又想到王爷了,她刚才的好话没白说呢。
信送出去,她也没闲着,继续写自己的商业计划。
这些日子,京城的荣安堂,无论是冻伤膏,还是其他的一些药膏,还是她给看的病人,效果都是相当见效的。
尤其是冻伤膏的名声短短时间传遍大江南北。
不少来往的商人都联系荣安堂的掌柜,想高价进货,贩卖到西北去。
她都没有同意。
第135章 三皇子府热闹
一是因为那些商人手里有了货之后,必定会抬高价钱,西北穷苦,老百姓怎么能买的起。
二是她准备往西北方向开分店了。
西北的幽州知府好像是大舅舅的好友,她就把分店开在幽州,有知府的照应,一定不会出乱子的。
写好计划书,她交给翡翠。
翡翠能干,短时间内就培养了一批得用的人,并且是签了死契的。
她只需要让人把药膏制出来,然后坐等收钱就行了。
要说为何她的药膏在这古代这么管用,那绝对是因为药材。
在现代,同样的药方,是配不出一副药来的,因为其中的很多已经列为了国家保护动植物,不能动。
而在这里,大山里的资源,谁采到就是谁的。
只要有钱,没什么是买不到的。
自己则是去了安宁侯府,劳烦舅舅给好友书信一封通个气儿。
也不是让他白干,店里的药,他可以每样每月拿两瓶。
必要的时候军队需要,可以征用他们店里的所有药。
当然,她也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到时候她荣安县主的大名会更加的响亮。
她不仅要名声,还要贤名。
三国里的刘皇叔为何能一呼百应,还不是因为老百姓认为他贤德。
无论真假,哪怕是表现出来的贤德好不好,只要别人认可,那就达到目的了。
她一个女子,也不会威胁到皇位,贤名对她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她顺便给外祖母和舅母开了调养身子的方子才回来。
......
三皇子府,翌日一大早,两位侧妃和白清悠等一众侍妾来给王妃请安。
冯静姝早早的梳妆打扮,在她们都到齐了以后,在侍女的搀扶下,缓步走来。
她举止优雅,行动间流露出高贵的气质。
她走路时步伐轻盈,姿态端庄大方。
眼神温和明亮,不会过于锐利或者闪烁不定。
笑的含蓄并有亲和力,让人一看就是一位平易近人的主母。
白清悠撇嘴,那正红色真是刺眼,本该穿在她身上的。
不过心中也是很高兴,因为这又是一个木头美人。
步子像是被尺子量过一样,每次迈出去的距离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样的是三皇子最不喜欢的类型,她注定不会得宠了。
她的不屑也让陈青蕊和高昕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膝盖处的隐隐作痛,都是这个贱人做的,之后一定要她好看。
冯静姝到了主位上,转身落座。
头上的三头凤钗步摇,只是轻微的晃动,就在她转身的时候也没有打到脸上。
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大家闺秀,单从仪态上看,做皇子妃那是绰绰有余的。
她的眼神在略过白清悠的时候有了一丝波澜。
“见过王妃,王妃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