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有宽有窄,常走的田埂中间不长草,泥土被踩得实实的白白的,一眼就能认出来。
苏桐背着背篓不紧不慢地沿着小路往前走,快到旺财婶家的时候有一个小分岔路。
这条岔路更窄一点,右边是田,左边也是田,不过云山村是丘陵地带,左边那块田比右边的田低了近两米高。
苏桐顺着小岔路往前没走两步便发现了旺财婶摔跤的位置,因为那里一大片枯草都被压倒了,连路都踏陷了一块。
她蹲下去只看了一眼,便发现了问题——这路根本不是塌陷,而是被挖了个缺口。
路边留着明显的锄头印,翻出来的土都还泛着微微的湿,看痕迹竟然是新的。
路坡上还长着密密的枯草,小路本就半遮半掩,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寒冬腊月地都冻得生硬,一脚踩空摔下一两米高的坎,不骨折才怪。
苏桐站起身前后张望了一下,这里离旺财婶家已经很近了,再往前五十米就能到她家的打谷场,但周边几户离得远些,回家根本不用走这条小路。
也就是说,除了旺财婶,别人回家不用走这条路。
苏桐咂了下嘴,这就有意思了,旺财婶这跤摔得有些蹊跷。
看了看表,已经下午三点了,苏桐心里有了谱,便没再往前走,她改了方向往云山走去。
上辈子她除了学校就是在医院和部队,过的都是集体生活,在物质和金钱没有太大的需求,但现在她需要开始考虑生存的问题了。
手上还有不到十块钱,家里现在买的粮食也维持不了多久,何况还有两个明显缺乏生存能力的老人需要帮衬。
她也不是滥好心,只是明知这些被下放的“臭老九”都是久经磨难和冤屈的知识分子,她不想让他们在曙光来临前夕因为疾病和饥饿枉丢了性命。
她最熟悉的就是大自然,从小外公便带着她和哥哥跑遍高山大川认草药。后来上了战场,野外行军和驻扎更是几乎是天天泡在野外。
在她眼里,云山便是个“天然药库”,哪怕是这萧瑟的冬季,入眼能看到的草药也是数不胜数,怀牛膝、板兰根、冬桑叶、女贞子……
还有间或跳窜的野鸡和山兔,像云山这样的大山脉,野猪、野鹿、麂子甚至其它大型兽怕是都能见到。
苏桐不紧不慢地往云山深处走,先生存下来,才能再考虑其它。
——————
村委会后面有一排土砖房,连在一起五六间的样子,早些年村里的小学就办在这里。
后来公社统一修了新校舍,这排房子就被村里当成了知青点,安置城里断断续续下乡的知识青年。
田青蓉就躺在其中一间屋子里,一排不起眼的土坑上,属于她的也就小小一方被窝筒。
今天去镇上,原本也是想办点年货回来,虽然身上的钱不多,但仍然想去供销社看看上次的那种含羊毛的红围巾到货了没……
那种围巾张雅萍就有一条,那红围巾系在脖子上整个人气色都会变好,张雅萍那样的寡淡的相貌都增色了不少,要是自己围上那得多漂亮。
张雅萍还总是有意无意透露那是邢东阳捎给她的,呸!东阳哥明明只是给她捎回来了包裹,又不是只专门给她捎了条围巾!
全村知青的包裹都是东阳哥开拖拉机捎回来的好不好!
可是今天路上遇到吴桐后她就改变了主意,现在跟吴桐以及跟村里搞好关系很有必要,关系到她的以后,红围巾的事倒不是那么着急了。
只是看到邢东阳给吴桐塞钱,她心里又堵得慌。
虽然她也清楚邢东阳不至于对吴桐有什么想法,但她就是觉得,怎么邢大哥对谁都可以好,唯独对她总是不冷不热。
田青蓉在坑上翻腾了半天,越想越气闷,想想还是起来弄点吃的。
她回来时知青点已吃过了午饭,没想到她回来那么早,也没人给她留饭。
知青点最边上是间公用厨房,平时都是把口粮交到一起然后轮流做饭的,田青蓉进去的时候才发现灶台前有人,正是她最不想看见的张雅萍。
要换了平时,她肯定头也不回地走了,但是今天她却站在那里没动。
第42章添火
田青蓉当年是和邢东阳一批下的乡。
第一次见邢东阳是在火车上,邢东阳高大英俊又热情周到,从他帮她把大大的行李卷放上行李架开始,她的一颗心便沦陷了。
下车时发现自己和邢东阳的下乡地点竟然同在云山村时,更觉得这是上天注定的缘分。
只是邢东阳的热情并不止对她,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他都不吝付出,尤其当他察觉到自己的那份心思时,便慢慢同她疏远了。
为此,田青蓉失落了好一阵子,同时也更坚定了自己对邢东阳的那份爱慕。
因为他疏远了自己,也并未接受其它人的心意,和女同志都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云山村只有她一名女同志是从京市来的,她觉得这是缘分,也是别人比不上的优势,自己总有机会让东阳哥看到自己的优秀,看到自己的一腔真心。
直到第二年张雅萍的到来,打破了她的梦。
张雅萍也是从京市来的,而邢东阳对张雅萍的态度完全不同。
不仅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对别的女同志的疏离在张雅萍面前也不复存在,大家暗地里也觉得邢东阳和张雅萍是金童玉女,相配得很。
后来从别的知青那里听说,原来他俩从小就认识,父辈也是朋友。
这是青梅竹马啊!
青梅竹马谁比得过!
田青蓉心中落寞,却也不甘,看张雅萍也格外不顺眼。
其实她也知道张雅萍长得不丑,属清秀型的,皮肤白白嫩嫩的,说话秀秀气气的,很容易讨男同志欢心的那种……
事实上,在女同志中口碑也不错,有文化有礼貌也爱帮助人。
可田青蓉就看不惯,觉得她又娇气又做作,喜欢做表面功夫,平日里看到张雅萍便有些针锋相对。
时间长了,旁人也看出些端倪,有关系好些的知青也说她对张雅萍有偏见,可她没办法对张雅萍友好啊!
她比张雅萍早来一年,现在还要下地挣工分,可张雅萍没来几天就被邢东阳推荐到公社小学去当代课老师了。
当老师多轻松啊!尤其是教这些农村的孩子,写写字读读拼音多省事啊!
田青蓉每次在地里累得直不起腰的时候就会想,要是张雅萍不来,是不是去当老师的就是她啊!
张雅萍正往锅里下面条,公社小学趁着假期组织了扫盲班,她今天在学校多耽误了会,回来时便误了午饭。
一回头看见田青蓉走了进来,也有些惊讶。
“青、青蓉姐?你是找我吗?”
张雅萍问完又反应过来,“哦!你是不是也没吃午饭?我正在下面条,我多下一把,我们一起吃点吧!”
张雅萍拿过旁边的挂面,又抽出一把准备往锅里扔。
田青蓉上前一步,按住了张雅萍的胳膊,“别!你这面条是东阳哥买给你的吧!我可不敢吃!怕消化不良!”
张雅萍脸色一白,“青蓉姐,你……”
“好啦!你看着锅里,这会儿没事,跟你唠两句。”
田青蓉转身在灶台后的小板凳上坐下,还帮着往灶里添了把火。
张雅萍一时摸不清田青蓉的来意,心里有些打鼓。
“东阳哥这几天往牛棚跑得勤快,你知道吗?”
牛棚?
张雅萍愣了愣,立马反应过来,“青蓉姐,你是说东阳哥帮助吴桐的事吗?”
“哦!看来你知道。”田青蓉道。
张雅萍心里有了底,笑了笑道:
“是啊!不仅我知道,这事儿大伙都知道,还准备这几天凑点口粮给她送去呢!那姑娘在村里的处境谁不知道,若不是实在没活路了,谁会往绝路上走。”
田青蓉撇了撇嘴,又接着道:“我今天去镇上,碰到吴桐去买东西,你猜我看到什么了?”
她抬头看了看张雅萍,“我看到东阳哥往她手里塞钱了!”
张雅萍拿起锅铲,翻了翻锅里的面,往里加了点调料,才开口道:
“青蓉姐,别说东阳哥,就连我都想给那姑娘送点钱去!这姑娘本来就可怜,现在又空着手被她妈赶出了家门,要是没人伸手帮一把,不是把她又往绝路上逼吗?”
不等田青蓉开口,张雅萍放下锅铲,“如果你今天找我说话,是想拿东阳哥帮吴桐这事来说事,那你就来错了。
这些年,东阳哥帮过的又何止吴桐一个,出钱的出力的哪次少了他。
上次小顺奶奶生急病,住院费都是东阳哥掏的,还有村西头的小兰,掉水里了也是东阳哥救上来的!
大家都说他摊上事了,这下得被小兰家讹上,非得娶了她不可,可事实上并没有,小兰妈还跑来给东阳哥磕头,谢谢他救了小兰的命……这村里的人提起东阳哥,谁不念他一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