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美人到西北,硬汉红温了_棠元【完结+番外】(323)

  小朱凑过去细看,突然指着落款日期倒抽冷气:“今早九点半刚开的介绍信?可机械厂离这儿有三十多公里,哪来得及啊!”

  他们今早七点半离开军区,十点半抵达省都宾馆,就算醉汉拿了介绍信就出发,那也是来不及的。

  这一推算,就知道人有大问题了。

  “林老师,我们得立刻上报,趁对方还没发现。”

  “好,你们小心些。”

  警笛声撕裂省都的天际线时,林安安几人正窝在一起商量对策。

  宾馆里动静闹得很大,最后……好像都动枪了!!

  四人一起出了房间,由林安安跟刘编辑去跟公安沟通,老周则举着相机做取证留底,得以防万一。

  “林老师,省厅刑侦队的同志要你过去问话。”刘编辑紧握着拳,内心明显是很紧张的。

  他们四人不过是来做采访的,现在却摊上了大事。

  “别担心。”

  林安安摸出自己的身份证明,前去说明情况。

  张彪就是醉酒的大汉,此时他已经被堵住了,只是他态度傲慢无比,正在跟刑侦队的对峙。

  林安安只远远看了一眼。

  这人看着就很危险,她没打算打照面。

  “你好,我是林安安,西北军区的高级翻译官,这趟来省都是为了接受省报采访。刚才这事比较凑巧......”

  林安安一亮身份,前来谈话的省厅刑侦队人员,态度立马就缓和了。

  “林同志,感谢你的配合。”

  刘编辑几人是做梦都想不到,就入住个宾馆的事,最后还成了英勇市民?

  居然协助刑侦队抓到了逃犯……

  张彪此人的身份还很不简单,是四人组的帮派骨干!

  他在西北省都扎根多年,平日里拉帮结派、搞阴谋活动,还妄图搞武装割据,控制省都武装力量,夺取地方党政大权等。

  “这人前段时间犯了大事,这才迫不得已逃逸的。他手下帮众众多,涉猎还很广......”

  刘编辑把打听来的事细细说了。

  听得林安安几人连连咂舌。

  “真是没想到,这人胆子竟然这么大?都出那么大事了,他还敢顶着别人身份招摇过市,都明晃晃入住省都宾馆了!”

  “得亏林老师眼尖,仅凭露出的匕首手柄就把人锁定了。”

  “可不是嘛!”

  老周轻擦着自己的相机,他这里头可有一手照片,省厅刑侦队的同志们也知道他的职业性质,没阻拦,只说需要使用的照片得通过他们许可。

  四人组的帮众也是越来越胡来了,明显有狗急跳墙的趋势,最近各处都硝烟四起的。

  “林老师,您这边早些休息吧,我们就不打扰了。”

  “行,那我回房了,你们也好好休息,调整好心态,明天的采访才是重头戏。”

  林安安轻按了按后腰处,依旧在隐隐作痛。

  向前台借用了红花油,这才回房给自己揉了会。

  走到窗边拉上窗帘,将省都渐浓的夜色隔绝在外。

  夜色深了,林安安躺在宾馆床上望着天花板,硬是睡不着。

  想楚明舟、想孩子、还想着家里的各种琐事。

  后腰处有阵阵暖意透过皮肤渗进肌肉,却压不住脑海里翻腾的思绪。

  手伸到脖子处,摸了摸贴身带着的项链,轻轻用指尖摩挲着,这才安心了许多。

  第453章省报采访

  次日。

  林安安起了个大早,换上了新买的衣服,水蓝色的确良衬衫,配着白色长裙,整个人看起来相当斯文清雅,少了穿军装时的锐利,还原了平日的恬静温柔。

  省报大楼处,早就有工作人员等着了,林安安几人一到,就受到了热烈欢迎。

  刘编辑跟老周对视一眼,率先打开了录音笔走在林安安身侧,老周的相机也开始工作,镜头扫过大厅里悬挂的“笔尖上的军功章”专栏横幅,“咔嚓”两声,开始记录。

  小朱则捧着《脊骨》样书,跟个小助理似的跟在林安安身后,书页间还有他整理的采访要点。

  “林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省报的采访,我是本栏目组的主编,常欣月,今天由我亲自为您采访。”

  常欣月客气地朝林安安伸出手。

  林安安含着笑,轻轻回握,“常主编,很高兴认识你。”

  两人正好站在横幅前,相握的那一刻,被多个镜头拍了下来。

  “林老师,这边请。”

  “麻烦了。”

  常欣月把人往访谈室迎。

  林安安身子挺得笔直,表情管理做得相当到位。

  “林老师,您准备好了吗?”常欣月站在访谈室门口,身后的背景板上印着鲜红的五角星。

  林安安深吸一口气,点点头。

  访谈室的镁光灯骤然亮起时,随之而来的是热烈掌声。

  七十年代的访谈室还带着浓厚的时代烙印,背景墙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标语与崭新的红丝绒幕布相映成趣。

  房间中央摆着两张藤编扶手椅,中间的矮桌上放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杯,此时正冒着烟,新泡的茶叶微浮在表面。

  墙角立着两台海鸥牌摄像机,金属机身,放在眼下也算是最好的设备了。

  摄像机旁边立着块“保持肃静”的牌子,背面用粉笔写着当天的采访提纲。

  “林老师,请坐这边。”常欣月指着藤编椅示意。

  “谢谢。”

  等林安安一坐下,录音机"咔嗒"一声开始转动,转动时还能听到“滋滋”的电流声。

  阳光透过蒙着绿纱的窗户照进来,在水泥地上投下格子状的光影。

  “那我们现在开始。”

  “好的。”

  随着“咔哒”一声,常欣月立马进入状态。

  “这里是“笔尖上的军功章”专栏,热烈欢迎知名作家林安安,林同志。”

  “首先想请您谈谈《脊骨》的创作初衷,听说这本书的人物原型,皆来自西北军区的战士们?”

  林安安的目光落在搪瓷杯腾起的热气上,声音陡然低沉,“是!去年我去了一位朋友家中,他双腿裤管空荡,今后只能常坐轮椅,整个人彻底与生活脱了轨。

  我问过他,后悔吗?他说他后悔,他不怕牺牲,只后悔没能救出更多战友!他曾是出类拔萃的通讯兵,是铁骨铮铮的抗战军人,可现在却连生活都无法自理......”

  林安安说着说着,顿了顿,指尖划过藤椅磨损的纹路,“还有一次,我随战友去哨所取资料,有位退伍老兵在不远处种胡杨。他的左臂空着袖管,却能单手把铁锹抡得虎虎生风。

  后来才知道,他在边境冲突中失去左臂,转业时拒绝了城里的工作,说“哨所不能没人守,胡杨不能没人种”。”

  一个个主角原型,随着林安安的讲诉展现人前。

  “我们华国军人从不怕牺牲,烈士陵园那一排排墓碑都葬着军魂!我们如今的生活是他们用血泪换来的,我永远对他们保持着敬畏。

  可……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再健全,他们默默无闻,但他们的经历,该被大家知道!

  也因为有他们,才有了这本《脊骨》。他们是国之脊梁,民之骨干,也是我心中永远的无声英雄。”

  话落,全场有一瞬的寂静……

  常欣月眸底已蓄起泪水,带头鼓掌,“好!好一个国之脊梁,民之骨干!”

  好些拍摄组的工作人员都偷偷抹起了眼泪。

  这场采访是新专栏的重头戏,也算开门红,其中大部分人都是看过《脊骨》这本书的。

  看书时感动,现在由作者亲自讲诉一个个真实故事……让他们觉得整颗心都被人揪着般。

  “林老师,您说……他们值得吗?”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些残疾兵退伍后,能被安排工作岗位的寥寥无几,好些因为伤残严重,连劳动力都丧失了。

  值得吗?

  他们又得到了什么呢?

  林安安朝小朱点点头,小朱忙把一封信递了过来。

  信纸展开时,上面是一排歪歪扭扭的字迹。

  “这是位失去双眼的老兵写的,他说‘我看不见红旗,但能听见它在风中飘扬的声音;我摸不到枪,但能感觉到子弹在枪膛里发烫’。

  他还说‘只遗憾,无法再看一眼大好河山,不能再为人民挡下敌人的刺枪......’”

  场记员突然放下场记板,抬眼看天花板,不让眼泪掉下来。

  林安安的目光扫过镜头,“你觉得他们值吗?是他们用残肢为我们托起了黎明,是他们用骨血守护了我们踩在脚下的每寸安宁!”

  常欣月猛地站起身,有些颤巍巍地接过信纸。

  所有工作人员都停下动作,连摄像机的“嗡嗡”声都显得格外突兀。

  “对不起,林老师。”

  常欣月深深鞠躬,“我不该质疑英雄的重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女配文 甜宠文 先婚后爱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