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将太后的母族以各种理由,尽数贬离了京都,让他们到各个地方去任职,同时又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凡是考核不合格的,都会被罢官处理。
在王蒙的辅佐下,严肃明确法令,使得天下肃然,一改之前混乱的局面,清浊始分。
自刘瑜登基之后,有两年的时间,已经不曾有过兵戈之祸,北朝中原出现了百年中难得的安宁盛世时光。
王蒙性情耿介,整肃豪右,又有京兆尹苟勖性情刚毅不阿,与王蒙一同整协规矩、齐心协力,数月之间,贵戚强豪诛死者百人,朝廷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整个风俗为之一变。
天和三年,北凉国君姚珲派遣其太宰姚榷攻拔洛阳,攻略城池,已至崤山一带,刘瑜害怕姚榷真的攻破了崤山和函谷关,从而兵逼洛阳,决定亲自带兵出征,在陕城屯兵驻守。
与此同时,匈奴左贤王曹骏和右贤王卫辰聚丙反叛,率领两万将士攻打杏城已难的郡县,屯兵在马栏山。
元后带领后宫诸人送刘瑜出征,这次出征,丞相王蒙也跟随其左右,京中一时只有少量京兵驻守。
刘瑜离开之后,整个皇宫一下子就静下来了。
邵玖仍旧整理着她的藏书,每日往返于兰台和含章殿,偶尔也会夜宿兰台。
刘瑜出征之后,那些上报到尚书台的奏疏,就由尚书台自行处理,郑秋月这个女尚书本就是当天子不在京城时,处理政事的。
刘瑜也给了她很大的决策权,让她有便宜行事的权力,若是遇到犹豫不决的事务,可以去咨询元后。
元后的确有着不少处理政事的经验,昔日刘瑜还是太子的时候,她帮着刘瑜处理过不少事务,只是如今身处深宫日久,她已经很久不去过问了。
相比起元后,其实邵玖是更合适的人选,但有元后在,刘瑜不能直接将事务托付给她,邵玖终究只是妃嫔而已,若是略过元后,将京都直接托付给邵玖,便是名不正言不顺。
好在元后和邵玖两人私交不错,刘瑜也嘱托元后,遇到不好处理的事,可以去找邵玖商量。
但在刘瑜离开的最初几天,并没有发生什么尚书台处理不了的事。
尚书台聚集的都是一群刘瑜信任亲近的臣子,并非只有郑秋月一人,只是郑秋月更得刘瑜信任罢了。
直到郑秋月看到了手中的这份奏疏,这份奏疏是一封密疏,直接上达到了尚书台,郑秋月拆开的时候,当即就大惊失色,身边的卫姬见她神色有异,好奇地问道:
“怎么呢?”
郑秋月忙将奏疏合上,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卫姬道:
“无事,我要去一趟显阳殿,若有要事,你可去显阳殿寻我。”
卫姬压根不信郑秋月的“无事”的话,却还是点头答应了,她不是一个多嘴的人,心底很清楚,很多事情还是不知道的好。
特别是这尚书台的事,知道的越少越容易保命。
郑秋月当即就去了显阳殿找皇后,一路上她几乎是用跑的,到显阳殿的时候,元后正带领着一群妃嫔在纺纱。
“娘娘,郑尚书求见,看她的神色,似乎有什么要紧的事。”
元后看了辛夷一眼,只是道:
“让她到偏殿去等孤,孤马上就过去。”
元后接着又恢复了常态,对众妃嫔道:
“孤看着天色也不早了,大家想必也都有自己的事情,都回去吧,不用在孤这里拘束着。”
元后将众妃嫔都送走后,整理了衣服,到偏殿去见郑秋月,郑秋月正坐立难安,只感觉每一分一秒都十分难捱,好不容易看到元后出现,忙迎上去。
“拜见皇后。”
“不必多礼,你慌慌张张的来孤这儿,可是有什么要事?”
【作者有话说】
求收藏!
求营养液!
第108章 保卫东都(二)
“阳平王意图谋逆, 这是暗中送来的密疏。”
郑秋月从怀中掏出了一封奏疏,递到了元后手中,元后听郑秋月说的时候, 心里是不信的,直到她打开那封奏疏,元后才相信郑秋月话。
“可阳平王是陛下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怎么会谋逆呢?”
即使是密疏就摆在自己面前,元后仍然觉得难以置信,毕竟刘瑜待阳平王可谓不薄,元后实在想不出阳平王有什么谋反的必要性。
“皇后娘娘,无论这封密疏是真是假,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郑秋月看出了元后的犹豫不决,但没有一味强调阳平王谋逆的可能性, 她只是提醒元后, 现在这种情况下,她们需要做的是马上作出判断, 并迅速采取措施。
元后心中犹疑,她很早就嫁给了刘瑜, 孝元皇后早逝, 是她亲手抚养阳平王长大的, 她绝不相信阳平王会谋逆。
但现在密疏就摆在自己面前, 她不愿去相信密疏中所奏, 却不得不去相信, 这种事情本就是,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皇后娘娘若是无法决断, 奴婢以为可以请温夫人, 温夫人熟悉前朝局势, 相信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
“也只能这样了。”
元后让人去请邵玖,在含章殿并没有找到邵玖的身影,又让人去兰台寻,果然在兰台找到了邵玖,邵玖当时正在给女史讲解《周礼》,听到是元后寻她,没有任何犹豫,让这群女史将各家收藏的《周礼》都整理出来,自己就跟着宫人前往显阳殿。
在前往显阳殿的路途中,途中经过一条无人的甬道,那个前面引路的宫人突然转过身来就要来刺杀邵玖,好在邵玖身边的石兰反应迅速,直接将宫人手中的匕首踢到了地上,接着直接一脚将人踹到了地上。
石兰捡起宫人掉落的匕首,逼近那个宫人的脖子,逼问道:
“说!是谁让你的?”
那个宫人一句话都不说,只是盯着石兰,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来四五个手持利刃的小黄门,这些小黄门将邵玖几人围了起来。
这个时候石兰也不再逼问,直接一刀了解了那个意图行刺的宫人,邵玖冷冷看着这一幕,对石兰说:
“不用留下活口,早点结束了算了。”
“是。”
遭遇过几次刺杀的邵玖,身边怎么可能只有石兰一个女侍卫,她带在身边的两个女史,都是会些武术的,在这种情形下,保护邵玖问题是不大的。
石兰的身法很是了得,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几个小黄门给解决了。
这个时候宫中的侍卫来了,看到这满地的尸首,也是一惊,正要追问,邵玖将他们看了一眼,吩咐道:
“将尸首处理干净,这件事我会亲自向陛下禀报的。”
“是。”
石兰退到邵玖的身边,眼神明显警惕起来了,邵玖早已是看惯生死的人,因而对于这个小宫人的死并没有太多的在意。
“夫人,这……”
“看来有人已经开始动手了。”
“那我们……”
“先去显阳殿,看看皇后娘娘找我所为何事,这京都怕是不会太平了。”
石兰还想追问下去,邵玖就已经抬起脚从那个死去的宫人身上掠过去,好在她没有乘坐轿辇,否则轿夫一受伤,她也难保平安。
“妾见过皇后。”
邵玖一进显阳殿就看见郑秋月也在,元后将手中的密疏交到了邵玖手中,她想知道邵玖的想法,毕竟从私人感情上来说,她是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的。
邵玖看完密疏后,并没有太大的惊讶,只是平静的将密疏还给了郑秋月,询问她道:
“这件事有几个知道?”
“奴婢一得到消息就来告诉皇后娘娘,目前只有我们三人。”
邵玖点点头,道:
“这件事还没有确切结论之前,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阿玖,难道你相信这件事会是真的吗?”
“妾很能理解娘娘的感情,但这件事事关社稷,绝不能以私情论处。”
“可孤找不出阳平王要谋反的理由。”
“陛下出征在外,京都守卫空虚,这个时候夺取洛阳,若阳平王还勾连地方,届时里应外合,陛下就被动了。”
“可阳平王是陛下的亲弟弟。”
“权力之下,即使是亲父子,都有可能反目,更何况只是兄弟,古往今来,为了这帝位,不知有多少兄弟阋墙的事。
昔日娘娘问妾,陛下为何要对湖阳公主苦苦相逼,如今这便是答案。
皇权之下,连父子兄弟都可以舍弃,更何况只是一个无实权的公主,当日是公主宗亲,今日便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无论真假,有这封告密的奏疏在,陛下和阳平公都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亲密无间的状态。”
“可他们是兄弟,亲兄弟,难道不可能这封奏疏是有人故意诬陷的吗?”
元后还想继续争取一下,她不敢相信,也不愿去相信,她一手带大的阳平王会背叛陛下,她一直以为他们是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