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求收藏!
求营养液!
第141章 其情悠悠(十二)
邵玖让梁家的小丫头随侍自己左右, 每日整理自己的笔墨,同时每日给她讲学,诸子百家, 任意所通,不拘于某一门。
邵玖对梁春华的要求甚严,每日都有必须背诵的文章,但凡背错一个字就得挨打,邵玖会挑选其中的某一篇来讲,第二日就会询问梁春华的想法。
诸子百家要求梁春华必须阅读广泛,可典学之中多是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且教学内容多浅显,陡然间,要梁春华来学习其他家的学说, 可以说是非常难为她的。
可邵玖就像是没有看到一般, 直接丢给了梁春华好几卷诸子的文章,就要求她去背诵, 只给她一晚上的时间。
徐丽华多次瞧见深夜之时,梁春华还在苦苦背诵, 若是背不出来, 就得挨板子, 挨完板子之后, 就得继续背诵, 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我瞧着这孩子也怪可怜的, 你也别逼得太紧了。”
徐丽华悄悄看了几次梁春华的身上的伤, 青一道紫一道的, 她看得有些心疼, 就让人给她送去了伤药, 得知已经上过药了。
“丽华,我的时间不多了,这丫头是个聪明孩子,她完全可以胜任的,只可惜这些年在典学中荒废了时光。
这几年,我总想着收一位弟子,将这满身的学问传下去,如此就算是死了,我也甘心了。”
“胡说!你如今正怀着孩子,怎么可以口出这样不祥的话。”
徐丽华当即就紧皱了眉头,她感觉自从有了孩子之后,邵玖就有了心事,可她每次问,邵玖总是不说。
“丽华,你是才女,可终究不过是在诗词上下功夫罢了,可我们女子立身之本,本就难在这风花雪月上下功夫。
真正的治国理政的学问从来都只教男子学,我心里不甘,当年学了百家之道,只可惜是女儿身,终究是无法扬名。
可我这一身的精血全在这上面了,若是就这样白白丢了,我心底肯定是不甘的。”
邵玖咬牙切齿地说,她心中亦有不甘,谁人少年没有凌云志,只是后来被折断了羽翼。
邵玖知道自己做不了治国的宰辅,那就只能做闲云的野鹤,可最终她连野鹤都做不了。
“可那孩子究竟经不起这样折腾。”
“我只有这一个弟子,阖宫上下,再也找不出比她更合适传承我学问的人了。”
邵玖叹了口气,她又何尝不知道自己逼得太急了些,她也想细水长流地慢慢教导,诸子百家一一为她讲明白,可她没有太多时间了。
“难道你就不怕将这丫头折在你手里。”
邵玖轻声笑道:
“你别看她这个可怜样,我这心中有数,她呀!就是这不服输的性子,你要是不逼一逼,就白白浪费了这一身的聪明劲。
这人要是不下一番苦功,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她如今正是贪玩的时候,之前仗着自己的那点小聪明,竟然开始私相授受起来了。
她才多大年纪,这深宫禁院的,聪明人难道我们还见得少了?只怕是这点小聪明误人误己。
如今忙起来正好,也可以收收心,等她什么时候学有所成了,她若到时候还想着嫁人,我亲自为她选一家好的。
诺!给你瞧瞧她写的策论。”
邵玖将梁春华的写的策论交到徐淑妃手中,徐淑妃扫了一眼,笑道:
“还正有点策论的样子,这样的见识就是我都没有的。”
“这宫里有几个是正经看书的,妹妹这都算好的,乱世之中,读书本来就艰难,更何况是女子。”
“可你就算倾囊相授,这小丫头也成为不了丞相,难道让她做个老学究不成?”
“老学究有什么不好吗?若是可以,我倒情愿做个老学究。”
邵玖反问道,两人都笑了起来,又叙了一会闲话才离开。
吃饭的时候,太极殿传来消息,说是刘瑜留了丞相、右将军,一同在太极殿用膳。
邵玖点点头,就让春华坐下来陪着自己用膳,春华有些不安,但还是坐了下来。
除了在学问上要求严些,邵玖在其他方法对梁春华是真的还不错,衣食住行都是按主子的标准来的,虽说会挨板子,但上等的伤药也不缺,每月还有两天可以休沐的日子。
梁春华一到休沐的日子就喜欢跑到典学去找自己曾经的小伙伴玩,还会给小伙伴带些含章殿的零食点心,首饰香袋之类的小东西。
邵玖知道了,也没呵斥过,只是暗中叮嘱身边的女史,平日多备些茶果点心和一些逗乐的小玩意儿,明面上只做不知。
“巧儿,这是陛下赏给我师傅的荷花酥,你尝尝。”
春华给身边的好友分享着点心,十四五岁的年纪,正是活泼淘气的时候,一群小姑娘聚在一处,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好香甜!真好吃!”
巧儿一边吃着点心,一边拉着春华的衣袖,打量着春华的衣服,摩挲着叹道:
“春华,你这衣服好光滑啊!是丝绸吗?”
“是绮,前些天师傅新的了一匹石榴红的花鸟的纹绮,师傅是颜色太艳了,她不喜欢,就赏给我做衣裳了,除了身上这一套,还有一套湖蓝色的。”
“文夫人对你可真好。”
“好是好,就是太严了些,平日除了读书就不让干别的。”
“难道你不用做针线吗?”
“不用,师傅说,这些事都让针线坊的去做,我只专心读书就行了。”
“这不正合你意了,以往你就不爱动针线,没少被嚒嚒训斥,如今可算是称心如意了。”
“正是。师傅待我这样好,我确实应该努力的。”
“正羡慕你,成为文夫人的弟子,这可是比主子还要尊荣的事情,这后宫中谁不知道,文夫人圣眷正隆,若是再有个小皇子,只怕这宫里就得变天了。”
“别胡说!若是让人听到,可是要掉脑袋的。”
几个人忙噤声,观察四周,发现并没有人偷听,才松了一口气。
几人聚了一会才各自散了。
春华回去的时候,邵玖正在写书稿,听见春华请安的声音,让身边的女史将一堆文稿交到她手中。
“三天之内,整理好。”
春华接过文稿,就到偏殿去了。
刘瑜晚间来的时候,邵玖还埋着头写着书稿,刘瑜也没去搅扰她,只是先去将窗子关上了,又给邵玖倒了一盏甘茗,自己捡起邵玖放在床头的书看了起来。
邵玖早已知道刘瑜来了,只是一直脱不开手,她这些日子难得心情舒畅些,正好可以多写一部分。
刘瑜等了半个时辰,邵玖还是没有结束,见邵玖桌上的烛火摇曳,便挥手让宫人离开,自己上前去剪掉了多余的烛花,拨动着烛芯,昏暗的光顿时明亮了不少。
好不容易等邵玖写完手中这张,见邵玖又要换下一张,刘瑜已经将手按在了邵玖的手上,笑道:
“良宵苦短,你身子素来孱弱,也该歇息了,有什么等明日也不迟。”
邵玖点点头,她连着写了两三个时辰,的确有些熬不住了,如今妊娠期,她的精神远远比不上往日。
“白英,你去看看梁姑娘睡了没有?若是还没,就将火炉上热着的燕窝分一碗给她送去,也别催她早睡,让她自己去弄。”
“是。”
低头久了,邵玖就觉得肩膀酸痛得厉害,就歪在榻上,让刘瑜给之揉揉太阳穴,两人说着闲话,不知怎么就说起了已经薨逝的太后。
“太后虽不是郎君的生母,也曾犯下过错,说到底也是一可怜人。”
“可怜不可怜的,当年谋逆一事秦氏一族也是有参与的,朕念及太后病重,才一直没有处理,太后薨逝后,朕也给了她应有的哀荣,如此也算是对得起先帝了。”
刘瑜一面为邵玖梳头,一面说着。
刘瑜一直都是一个体面人,无论是亡国君王,还是先帝妃嫔,自己的宗族兄弟,她一直都是厚待的。
但礼崩乐坏的时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并没有如他期望般的出现,背叛、杀戮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阿玖,子慎曾说‘乱世治国以法’,可儒家一向以宽仁为道,朕自继位以来,杀戮甚重,甚至连自己的亲弟弟都背叛了朕,这是否就是上苍对朕杀戮的报应呢?
近来秦、雍二州地震裂,水泉涌出,朕愈发怀疑是否是朕修德不深的原因。”
“陛下欲修德政乃是善事,只是乱世初平,还是应当严刑明法的好,德政施于天下,而利在百姓。
可若是只知怀柔,而不明法,只恐会纵容了恶行。”
邵玖知道刘瑜在担心什么,他总是担心自己的帝位不稳,他受儒学影响颇深,对于天人感应之说更是深信不疑,但凡天有异象,便开始疑神疑鬼起来。
邵玖亦是儒学出身,只是和刘瑜不同,她诸子百家均有所涉猎,并不专信,甚至于对于法家学说颇为偏爱,在这一方面,她的想法和王蒙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