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河故里_星河有风【完结+番外】(72)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只要处理完公务,她都会去各处的农田看看,也和百姓们一起用踏犁耕作。

  百姓们没见过这样的官。

  “知县这是干什么,一连好多天来咱们田里?”

  “又是问咱们的犁,又是问咱们的稻种。”

  “我看这知县还挺关心咱的。”

  百姓们就这样渐渐地和新知县混熟了,对他们来说,这位收了何家的新知县,好像比一般的县老爷要更亲人。

  几天后,慕怀清要宋星怀找的木匠也请来了。

  县衙里,她将成型的新农具图纸交给木匠看,问道:“这种踏犁可能做?”

  木匠拿着图纸看了好一会,惊讶道:“这是在犁床处加了榫卯啊。”

  慕怀清点头道:“嗯。此物在江南地区被叫做犁评,可以调节耕作深度,要省力一些。我想试试能不能移植到踏犁上。”

  木匠迟疑道:“可以是可以,但犁床中间打孔做榫卯,可能会比较容易折断。”

  慕怀清道:“用硬木可以吗?”

  木匠思索片刻道:“这里枣木常见,枣木硬,可以做。”

  慕怀清道:“那就劳烦刘师傅了。”

  刘木匠惶恐道:“不敢不敢,知县吩咐,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不到十天,刘木匠就交出了一副新农具。将新农具搬去农田那天,附近的百姓都丢下手里的活围过来看了。

  “知县,今天你怎么还自己带家伙来了?”

  “你这犁和我们的长得有点不一样啊。”

  “这该不会是知县做的吧?”

  “难怪最近老是下田。”

  慕怀清面对众人道:“是新农具,还没人用过,不知道效果。哪位乡亲愿意来试试?”

  一个中年男子边举手边跑过来:“我来我来,我家的地还差两亩没犁好!”

  他的田就在旁边,刘大柱和另一名衙役将新农具抬去了那人田里。

  “县尊,这真能行吗?”刘大柱暗戳戳问旁边的慕怀清。

  慕怀清笑道:“总要试了才知道,你等会也可以用用看。”

  踏犁落地,慕怀清亲自教那名中年男子如何使用。

  “第一个孔是浅耕,第二个孔是你们常用的角度,第三个孔是深耕,能犁比较硬的土块。”她将卡榫一把一插,男子很快就学会了。

  调到三孔后,男子满怀好奇,两手握住弯柄,脚踩上踏杆。一个用力,犁铧猛铲进土地,轻而易举就翻出一块地皮来。

  他激动地向众人喊:“是真的哎,比原来那个犁更轻松了!”

  【作者有话说】

  各位小可爱,端午安康啊[撒花]

  另外,关于今日的章节有几点说明:

  第一,我设置归仁县在西北方,写到这章才发现古代那个地方是没有水稻的,所以前文修改了一点位置,不影响阅读;

  第二是老陆的书信,古代书信都有严格的格式,老陆写得其实相当露骨出格,最后一句手书,一般是对妻子这样亲近的人才会写的,嘿嘿,是老陆暗戳戳的一点小心思。

  第三,宋代曲辕犁是确实存在犁评的,不过踏犁简陋还没有,踏犁改良加犁评是我瞎编的,看个开心就好,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猫头]

  68

  第68章

  ◎荒唐的命案◎

  听闻新农具好用,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也纷纷上手试了试。

  “果然省力。”

  “是犁得比以前快一点。”

  “而且这个弯柄握得很舒服。”

  有人问慕怀清说:“知县,这真是你做的吗?”

  慕怀清笑着点头:“是我设计的,刘木匠也帮忙给了一点建议。”

  有人夸赞道:“知县好厉害,替我们除了何家不说,还会做这个。”

  有人附和道:“是啊,俺老汉活了半辈子,可是没见过这样的知县。”

  有人殷勤道:“知县还没成亲吧,我见您带个妹妹过来,也没其他家人。我可认识这县里最好的媒婆,要不要介绍给知县认识认识?”

  慕怀清吓得连忙拒绝:“不用不用,乡亲们太热情了,我还没成亲的打算。”

  刘大柱笑道:“宋主簿一把年纪了,比咱知县还大,怎么不见你给他介绍?”

  那人打着马虎眼说:“宋主簿啊,他就算了,我看他也没那个意思。”

  慕怀清低声对刘大柱笑:“这话你可别在宋主簿面前讲,他就大我两岁,让他听见不得了,又该难受了。”

  百姓们说说笑笑,忽然从田野旁窜出一只黄鼠狼,瘦瘦小小地站在田埂上,两只绿豆大的黑眼睛。

  人们全都静了下来,注视着那只黄鼠狼,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眼神里还带着某种敬畏。

  黄鼠狼站了一会,看了看众人,一溜烟又窜走了。人们松了口气,有的还朝黄鼠狼离开的方向拜了拜。

  慕怀清心头疑惑,问刘大柱道:“为何你们见了黄鼠狼,表情如此怪异?”

  刘大柱小声道:“这可是黄仙,很有灵性的。听老一辈人说,黄仙修炼成型后会讨封,问过路的人说自己像神还是像人。回答它像神,它就能得道成仙,以后回来报答你,要是回答它像人,那就完了。”

  慕怀清好奇道:“怎么完了?”

  刘大柱接着道:“它会因此修为尽毁,以后疯狂来报复你。”

  慕怀清望着黄鼠狼离去的方向,心想这里倒是迷信精怪传说。她以前都还没听过这个说法呢。

  新农具的试验就此告一段落,百姓的使用反馈都还不错,耕地的效率也比以前高了一半。

  由于卡榫会经常拔插使用,为了减少磨损,慕怀清回去后又增加了一些设计,在卡榫根部包了铁皮,卡榫头上也打孔穿绳系在犁柄上防止丢失。

  她在刘木匠的介绍下,和刘木匠朋友王生开设的一家铁匠铺合作,赶制了一批新农具售卖。

  但令她没想到的是,新农具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却在另一个地方受到了阻挠。

  手工业有一种被称为行会的组织,商家联合在一起可以管控市场,官府也方便向他们征收商税。生产农具的铁匠铺组织的行会叫做铁行。

  归仁县的铁行听说县衙开始推广新农具后,竟联合起来一起降价。

  “他们的旧农具降价降得太狠,王铁匠说都赶上成本价了,比我们的新农具便宜一半。再这样下去,新农具就没人买了啊。”二堂里,宋星怀焦急地和慕怀清报告。

  慕怀清皱眉思索片刻,吩咐道:“你整理一份铁行成员的名单给我,我要知道他们所有人的背景。另外贴出告示,一月之内,购买新农具者,县衙补贴三分之一的价格,旧农具换新,补贴三分之二。”

  “是。”宋星怀领命退下。

  很快,县衙门口和王家铁铺就都贴出了告示。消息传开,买新农具的人多起来,铁行的人开始坐不住了。

  归仁县最大的铁匠铺是吴家,此时的吴家铁匠铺,聚集了十来个铁行的人。

  “这可如何是好?”

  “我们总不能再降价了吧?再降就要亏本了。”

  “这新知县好本事啊,弄倒了何家,又来打农具的主意。”

  “就是,难不成这县里的生意都要让他衙门给做了去?”

  铁行的人七嘴八舌,为首一名壮硕男子面色阴沉。

  有人对这名男子道:“吴行长,您倒是说几句话啊。”

  吴江兴开口声音洪亮:“这新来的毛头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是该给他点颜色瞧瞧。”

  有人问:“吴行长这是有办法了?”

  吴江兴冷笑一声:“让他的新农具沾点不干净的东西,人都信这个。”

  -

  王生开着小小一家铁匠铺养家糊口,没想到有天会接到官府的生意。他很感谢朋友刘木匠的介绍。

  尤其是告示贴出来后,很多人都排着队买新农具,他一个人打铁忙都忙不过来,又请了一个伙计帮忙。

  虽然每副新农具官府要从中抽两成利,但他挣得还是比以前多,他相当开心,每天都起早贪黑去铁铺打铁。

  这天早晨天蒙蒙亮,他和往常一样来到铁铺。开门刚走进去,他就感觉自己脚底下踩到了什么软乎乎的东西,低头一看,他瞬间头皮发麻,被吓得大叫起来,脚绊在门槛上,整个人跌出门外。

  附近几个刚开门的店铺闻声纷纷赶来。

  “发生什么事了?”

  赶来的人探头往铁匠铺一瞧,顿时面色煞白,嘴唇哆嗦。

  “黄、黄仙,死了好多黄仙!”

  借着微薄的一点天光,后来的人也看清了里头的景象。铁匠铺内,不止有好多黄仙的尸体,每副新农具上,都涂满了黄仙的血。

  -

  “县尊,大事不好了!王家铁铺出事了!”

  刘大柱跑进来禀告时,慕怀清正和苏鸣夏吃着早饭。

  慕怀清不紧不慢道:“什么事?你慢慢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