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怀清捂着自己额头,控诉道:“这么多人看着,不给我留点面子?”
陆居澜低头凑近她:“让你弹回来。”
慕怀清微微后仰,说道:“我哪敢对陆察院动手?”
陆居澜道:“你一口一个陆察院,故意别扭我来的。”
“好了,说回正事吧,”慕怀清笑道“伯阊稻是近野前年带给我的一个稻种,来自边境的伯阊国,比一般的水稻耐旱、高产,也能早熟十天,就是口感粗糙了很多。我去年申请试种,今年才正式推广。说来当真是万幸,大旱之下伯阊稻活了七成,不然我撑不了那么久的。这几个月灾情所有的经过我都会整理成公文上报,尤其是伯阊稻的事。”
陆居澜沉思片刻,说道:“你可有伯阊稻详细的试种成果?我命人另外整理一份,回京述职的时候也写进奏章里。”
慕怀清道:“有的,等我回去调出来给你看。”
陆居澜道:“好。”
慕怀清又问:“朝中现在情况如何?我听说左相和范家因为贪墨军饷下马了。”
陆居澜想了想,道:“以左相为代表的极端保守党都遭到了打压,新上任的左相叫佟兆,是个保守务实派。如今皇帝年长,皇嗣也有了,太后迫于压力,只能慢慢还政,退居幕后。只是樊阳的战事一直僵持,军事支出逐年增长,我来之前,朝堂还在吵要拨多少用于赈灾和恢复民生,多少用于军备。”
慕怀清看了眼城外个个都领上一碗粥的流民,说道:“那是民生的吵赢了?”
陆居澜摇头:“我们本是先来核查三州灾情严重程度的,调拨的粮不多,是司农寺丞先斩后奏,劫留了上供粮。”
慕怀清惊讶道:“这位寺丞倒是个有魄力的。”
陆居澜道:“的确难得。”
慕怀清问:“那明澈呢,有他的消息吗?大哥三年任期已到,也该有调任的通知了吧?”
陆居澜笑道:“明澈战功赫赫,加上朝中有他爹的支持,去年就升任都巡检了,至于知行,我还没听说他的消息。”
慕怀清点了点头。
陆居澜道:“还有一件事。”
慕怀清看向他。
陆居澜道:“你以前说过的衡曲赈灾贪污案,也跟着一起平反了。”
慕怀清愣了一下,低落道:“可已经死去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陆居澜道:“作恶之人受到惩罚,总算一件好事。”
“嗯。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慕怀清道,“这里看起来暂时没什么需要我安排的了,你先忙吧,我还有些私事要去处理。”
陆居澜问:“去哪?”
慕怀清目光悠悠道:“看望一个故人。”
陆居澜道:“是那名姓刘的衙役吗?”
慕怀清疑惑道:“你怎知道?”
陆居澜叹道:“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了。行台那边有和我随行的书吏看着,我倒没有那么忙。我陪你一起去吧。”
“……好。”
去的路上,慕怀清顺道买了一些东西,都装在篮子里,陆居澜替她拎着。两人一路来到郊外某处。
青石砌成的圆坟,周遭泥土新鲜,石碑刻着“忠勇义士刘大柱之墓”几个大字,上款“知归仁县事慕怀清率阖邑绅民敬立”。
慕怀清从陆居澜提着的篮子里取出几根香点上,郑重地朝坟头拜了三拜。拜完转身,却见陆居澜也拿着香点上了。
慕怀清问:“你也要拜他吗?”
“嗯。他也是我的救命恩人。”陆居澜面色严肃,拜得很认真。
慕怀清看着沉默的碑,心中因他的话而泛起酸楚。
她拿出纸钱蹲在地上开始烧,缓缓道:“你不知道,这小子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可嚣张了。躺在县衙门口睡大觉,被我吓醒了,还说要把我抓起来。后来不知怎么就开始跟在我身后,一口一个县尊地喊,要我给他佩刀,提拔他做捕快。他倒真也勤快,跟着陈捕快东奔西走,一年就提拔上去了。
“嘴里也总是没个正经,又是说宋主簿老,又是催宋主簿娶媳妇儿的,还催到我头上来。轮到自己娶的时候倒不好意思了,东拖西拖的,说是太忙。我刚答应他,等灾荒解决了,要多给他放几天假。谁承想一不留神,他就跑到我前面去,跑得没影的了。这下倒好,放一辈子假了。说好要请我喝的喜酒也泡汤了。
“总嚷嚷着要佩刀,佩完就挂在腰间成天显摆,还以为有多厉害,怎么会干出替我挡刀这种傻事来。我明明,明明是给他佩了刀的……”
风淡淡地吹,纸钱上的火苗摇摇晃晃。
慕怀清的眼神里满是哀伤:“昨天天还没亮,我送他到这,主持完仪式就匆匆走了。还没来得及和他多说两句,也不敢在这多待,我怕看见刘大哥。抚恤的钱和田契我都是让手底下的人送到他家的。那份替他请求朝廷封赏的公文,我涂涂改改写了好几天,一个活生生的人,竟然就这样成了纸上孤零零的几个字眼。他明明比我还年轻。云程,我夜里睡不着,时常会想,我何德何能值得别人付出一条性命。是他代我躺在这里的,他让我一生都背负这种罪孽了。”
陆居澜心疼地望着她:“无晦,这并非罪孽。如果换做是我为你而死,我一定是看重你胜过我自己,希望你能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慕怀清烧纸的手一顿,指尖紧了一下,低声道:“再也不要有谁离开了,你也不要,明澈也不要,我身边的人,都不要……”
她站起身,凝望着无言的碑:“刘大柱,若有来生,还是不要遇见我这样的人了,就平平淡淡做个农民吧。”
陆居澜凝望着她,黄纸烧了大半,灰烬在他们脚边飘飘扬扬。
-
灾情稳定下来了。城外官道即将竣工,慕怀清颁布了安置流民的告示。
返乡的壮丁可领一月口粮和百文路费,老弱则会由官府雇来的一些车队护送。想留在这里的,也可以另外报名垦荒,之后落户在此。
遣送第一批流民返乡时,慕怀清亲自到场视察,确保每一份口粮都能发到他们手里,无误后方才在临时的名册里划去他们的名字。
数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聚在城门口。将要离开时,不知是谁先转了身,朝慕怀清的方向跪了下来。
“多谢慕青天救命之恩,我齐九,此生都将铭记于心!”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跪了下来,一个个都在说:“谢慕青天救命之恩!”
场景震撼,无人不为之触动。
那一刻,慕怀清终于觉得,自己长久以来的坚持,或许有了那么一点意义。
“各位请起吧。不必拜我,是圣上宅心仁厚,庇佑你们。”
人群陆续起身,最后望了一眼归仁县的城门,望了一眼城门下清瘦而笔直的身影,啜泣着渐渐离去了。
陆居澜走到她旁边,笑道:“慕青天?我把这个也写进奏章里去吧。”
慕怀清笑道:“我哪担得起这么大的名头,陆察院这是要徇私吗?”
陆居澜笑道:“活民五千,怎么担不起?都是事实,何来徇私?本官向来公允。”
解决完流民的问题,监察完灾情相关事宜,赈灾使臣已经做不了更多的事了,剩下的只能看后续民生如何恢复。
算算陆居澜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也不过只有十天。真是短暂的十天。
临行那日清晨,慕怀清带人在城门口送行。
陆居澜站在她面前,担心道:“主簿斩了,这里就你一个能主事的,你还要忙着恢复民生,时逢灾荒,也不知道下一任知县什么时候来。我实在怕你又累昏过去。”
慕怀清道:“不会的。现在的局势总归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了。”
陆居澜道:“记得照顾好自己,下次见面我可是要检查的。”
慕怀清笑道:“你也是,保重。”
陆居澜翻身上马,勒马回身,目光恋恋不舍地描摹她的容颜。
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再见。他知道的,他也会永远期待未来。
他停驻片刻,他领着军队策马离去。
东方,一轮旭日正冉冉升起,晨曦的微光照破天边一角。慕怀清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直到马蹄声彻底消失在晨曦的道路尽头。
86
第86章
◎调任回京◎
时隔八月,龟裂的世界终于落下了第一场雨。明明是在初冬,雨却下得轻柔细嫩,像是来错了季节。
灾时奏报免除赋税的申请通过了,各类不紧要的杂役也酌情暂停,百姓得以安心从事生产。
慕怀清着手恢复民生。灾年放出的官贷予以减免,并再次向百姓出贷稻种和农具。尤其是伯阊稻,在经历灾年的检验后,不必官府宣传,伯阊稻种刚售卖不久便被一抢而空,全县有近四成的农户都种上了这种耐旱的稻子。
灾年用空的粮仓需要及时补充起来。斩了蒋立后,各大米商吓破了胆,安安分分地没再闹事,甚至在慕怀清号召捐粮时都出了一点力。慕怀清没有追究过去的事,对捐钱粮过百石的人都赠予了官府嘉奖的牌匾,粮仓不远处设了一块义碑,也刻着各家捐赠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