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只等回宫后便被记录在册,也自是跟着一块儿走的。
大家都是答应,此次出行,地位最高的不过是个常在,又在康熙近侧,也不可能有什么欺凌的事。
奈何常答应不通宫中的事,夜里想要献曲争宠,犯了忌讳,康熙叫人把她看住,不许放出。
还未入宫,便已冷落。
宫里出来的宫妃从此躲着民间幸的这三位答应走。
另外两位民间来的答应也不敢再有什么争宠的举动,老实本分的待着。
二月初三日,御舟抵达浒墅关,苏州的许多大臣官员,如汪琬、归允肃等人都来接驾。
初四日,康熙一行临幸虎丘,登上万岁楼。
楼前有一株冬春之际的玉蝶梅正在盛开,芳香袭人。
康熙停下脚步,对着这梅花发了会儿呆。
离开时,经过二山门,有苏州本地士民刘廷栋、张三才等人跪在地上磕头进言,请求减免苏州和松江府的多余征粮。
康熙让侍卫收了奏疏,随后让九卿科道酌情商办此事。
而后离去。
康熙当夜让苏州官员去查有关王云锦家人的事。
苏州官员应下。
康熙逗留几日,翻了一下苏州官员的任职历和这几年间的地方志,这才离去。
而当时的苏州织造和李家有些许关系,寻贫家女培养,更名改姓送入宫中的事,他也掺和了一笔。
本不知如何是好,见康熙并未上心,又离开去了浙江。
苏州织造心中一松,同其他几位官员说好了,叫人做出寻找的样子,只打算拖过这回。
余下有什么事,余下再说。
二月十九日,銮驾一行从浙江再回苏州,苏州众官操持万民宴。
康熙应下,随后登台点头微笑,命令左右侍卫取了一撮米,高声道:“愿百姓们都有饭可吃。”
百姓们山呼再请。
康熙又取了一枚福橘,又高声道:“愿尔等人人有福。”
群臣与百姓俯首。
第128章
康熙站在高台,带着几分笑意,而后离去。
等万民宴完,康熙询问苏州官员:“可曾找到王氏爹娘。”
群臣下跪认错:“臣等无能,不敢有一日懈怠,却未曾寻到贵人双亲。”
康熙看着他们,沉默不语。
众臣不敢抬头。
良久,康熙方道:“起来吧,之后你们上心些,多查一查,勿要扰了百姓就是。”
众臣行礼:“臣等不敢有丝毫懈怠。”
康熙让他们下去,良久才收回目光。
而后,康熙一行人三月末才回宫。
上朝时,康熙道:“我治天下二十八年,常作夜思,勤求治理,体恤百姓,永图久安。”
群臣叩首,山呼万岁。
另一边,新进宫的答应还需要各自安排,先去了延禧宫。
现如今,后宫诸多事宜皆是荣惠二妃掌管,荣妃一心抄经,压根儿不愿管这些事,也就惠妃处理这些琐事。
惠妃见了她们一面,看着内务府呈上来的册文,打量了她们一眼,指了各自所去的宫,便也不再与她们说什么,让人把她们领去各宫,交由各宫妃主。
而妃主们也只是派身边宫人领她们入住厢房,并不见她们。
人生地不熟,她们本就出身低微,更不敢说什么。
内务府分来的宫女第二日才到。
宫女比她们熟悉宫中制度,便由宫人们领着她们去教养姑姑那里学规矩,行为举止尽皆扳过来后,才停了教学。
常答应因得了康熙厌弃,与她一同进来的答应并不与她玩乐。
她所在宫殿的其他妃嫔,也从别的地方知晓了这件事,对她更是闭门谢客,不愿惹上一身腥臊。
她索性破罐子破摔,拦住了姑姑:“我想去拜见各宫妃主,不知姑姑有什么指教。”
教养姑姑只教礼仪规矩,不教她们这些人情世故。
闻言,教养姑姑行礼道:“奴才无甚指教,主子们该离开了。”
说罢,行礼后离去。
常答应心中暗恨。
旁边两人看了她一眼,把臂离去。
常答应暗恨不已:“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不敢小瞧我。”
她身边的宫人等她发泄完,行礼道:“梁总管派人知会主子,主子学完规矩后,便开始禁足。除特例,不得出屋。”
宫人想了想,又补了一句:“学规矩也是怕主子丢了皇家的脸面。”
常答应闻言,差点儿要背过气去。
宫人上前扶住她。
常答应推开她,骂道:“你是个什么东西,也管起我来了。”
宫人冲她冷笑道:“主子出不得门半步。若不对奴才好些,只怕哪日饿死了,也没人知晓。”
常答应听得此言,心中仓皇悲苦。
世人都说宫中好,可她如今入的是个什么宫。
她踉跄着。
宫人行礼道:“请吧,主子。”
常答应如丧家之犬惶惶然,缓步回宫。
宫人跟在她背后,提醒她道:“背打直,主子,宫中可是有失仪这条罪过。”
常答应茫茫然,打直了背,游魂一样的回去了。
康熙下了朝,并不去永和宫,多去翊坤宫和永寿宫中,时不时的翻牌子,多有临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