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边儿,礼部那边儿忙于皇太后迁宫之事,早准备好了章程,于是于十二月初四日下午,仪仗全设,康熙率王公,内大臣、侍卫等行礼,皇太后移居宁寿新宫。
乌玛禄知道后,派人送去了庆贺乔迁之喜的礼物。
这宫中处处皆是人情往来,好在有琉璃在,乌玛禄省了不少工夫。
十二月初七日亥时,袁青青生下皇十四女,等她生完孩子,就被拖到了宗人府。
原先伺候她的宫女早就去慎刑司受刑了。
那孩子由嬷嬷抱走,暂居于咸福宫偏殿。
不过康熙并没有明说这孩子以后由谁抚养。
宝音素来是个聪明人,不愿意沾染是非。
众人也不愿意接手这烫手山芋,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这孩子。
乌玛禄惯来是个聪明人,她虽然爱把人往好处想,而却也知道有些事情不得不防。
一个刺王杀驾后妃的孩子,亲娘又没有护在身边,当爹的又浑然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只怕底下人心浮动,未必能够好好照顾。
且不论袁青青和康熙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这孩子却是全然无辜的。
她无法帮袁青青,却可以帮一帮这孩子。
思来想去后,她便叫琉璃多费费心,叫人多照顾些袁青青的孩子。
琉璃跟着乌玛禄这么久,自是知道乌玛禄的性子,得了令,略微考虑后,便亲自走了一趟咸福宫,让照顾这孩子的嬷嬷和乳娘上上心。
这些嬷嬷、乳娘们,得知自己伺候的是这么个主,心里介怀得很。免不得没有那么上心,只要这孩子不死,怎么都好说。
就算死了,这宫中也多的是夭折的孩子。只要到时候查出来跟她们没关就好。
这会儿被德妃身边的大宫女提点了两句,便忙不迭的保证自个儿一定会多加注意。
琉璃惯知这宫中人的秉性,听她们这么说,也不信,只牙尖道:“我可不管你们嘴里说得怎么好听,但凡小主子出了什么事儿,你们有一个算一个的,都跑不掉。”
她这态度,只招得她们连说不敢。
她走后,有嬷嬷呸了她一口。
那嬷嬷骂道:“下作的小女昌妇,得了主子宠幸,便觉得高我们一等,还不是个下人。”
旁人拉她:“你呀,少说几句吧。”
旁人看着她两,也不打算掺和。
她们可没那个胆子去骂主子身边的奴才。
同是奴才,有些奴才也比别的奴才高贵些。
有嬷嬷得了机会,出了咸福宫门,把这事儿说给了一个小太监知晓。
宗人府中,袁青青被拷问,在得了康熙的允许后,甚至上了刑罚,袁青青依旧一言不发,即便痛到不断流泪,她也不曾说过什么。
没有办法,宗人府大臣叫人把曾伺候她的宫女押到她面前,那宫女鲜血淋漓,身上没有一块儿好肉,看她的目光像是恨不得咬下她身上的肉。
袁青青扭头,压根儿不屑于看她。
那大臣厉声道:“你不在乎一直伺候你的宫女,难道你也不在乎你肚子里的孩子!”
她疯笑道:“我恨不得那孽种去死。”
不然他们以为她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机刺杀康熙,因为她宁愿去死,也不想给康熙生下孩子。
康熙不配!
他祖宗欠了这片大地几万里的血海深仇,他配个屁。
宗人府大臣没有法,只好让人继续给她上夹棍。
她只是一个普通人,自然是会感到痛的,然而她痛到尖叫,也不愿意求饶,仿佛只要一示弱,便会损了她祖上的威名。
第134章
痛到极致,她索性咬舌。
虽抢救回来了,她依旧不发一言,即便要说话,也不过是毫不停歇的唾骂他们。
宗人府大臣没有法,只好上报给康熙。
康熙此时已经接到了先前宗人府派去袁青青籍贯处寻找到的消息,说是几年前,夜里起了一场大火,一家老小葬身火海,里面的人都没能逃出来。
康熙气笑,摔了折子。
梁九功在一旁垂首,不敢说话。
康熙并不解恨,让梁九功叫来大臣,下了处罚:“当地县令粗心不察,革去功名。余下与袁青青进宫相关大臣,官降二品,罚俸三年。宗人府与内务府办事不力,皆罚俸一年。”
袁青青一家人死了个干净,不然此时也逃不了一个死的命。
“滚下去!”他厉声道。
众大臣退下。
康熙坐在椅上,问梁九功:“德妃还没什么消息?”
“德主子之前向咸福宫的妃主子递了帖子,咸福宫的妃主子没有接。德主子便没做什么了。这些日子,连门都没有出。”梁九功斟酌了一下道,“内务府那边儿说德主子今年比往年多要了些炭火。”
康熙微微闭目:“让内务府给她多送些炭去,她身子不好。”
梁九功闻言忙道:“是。”
康熙突然又问道:“她这样宽和的人,你说,袁青青有些话会不会告诉她。”
梁九功不敢回答。
康熙挥手:“下去吧。”
梁九功没有动,在略微迟疑后,跪地道:“奴才有罪。”
“说。”
梁九功不敢抬头,只道:“魏珠告诉奴才,德主子手下的琉璃前些日子去了趟咸福宫,叫她们照顾好小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