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故事编的甄臻直呼离谱,可小伙子却叫她说的挺感慨的。
“原来这小小的花生米背后有这么多故事啊!不简单,不简单啊!”
甄臻算看明白了,做品牌最重要的是要会讲故事,既然有心把好婆婆做大,就要把故事给说好。
故事真不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信。
晚上时,她空间里的大部分瓜子和花生米都卖完了。
一斤花生能出七两花生米,一斤花生米的成本就要四毛多,一包花生米是五两,甄臻卖四毛钱一包还要送一些瓜子给顾客。
她今天差不多带了两百斤花生米,里里外外就有六七十的利润,加上卖瓜子的收入,轻松就赚了一百多。
花生米还剩下一些,甄臻就换了包装给孟老太和孟老太爹送去了。
孟老太爹一看有好吃的,就把没喝完的五星茅台拿出来了。
孟老太还寻思着这瓜子皮是不是上霉了,怎么灰灰的?
她夹一个放入口中,“老头子,老二家的也太会吃了,这花生米可比油炸的好吃!”
孟老太爹直点头,“老二不在了,老二媳妇能把家撑起来,也是她有本事。以前大家都说她手缝宽,存不住钱,是个败家娘们!可我看她身上穿的还是几年前的衣服,每天就吃一口饭,饿了就抱着黄瓜啃,瘦的我这个做公公的都感慨!”
现在谁说他儿媳不好,孟老太爹头一个就不让。
孟老太也非常自责,你说她以前怎么那么不懂事,非要跟儿媳闹别扭呢?
她就把一切归咎到沟通太少这上面,光看着儿媳天天去县城花钱,没看到人家把钱花在孩子们身上。
给这个买棉袄,那个买被子,回回去县城买的不是奶粉就是高乐高,哪有一分钱是花给自己的?
遇上这样的儿媳,她就该好好珍惜。
孟老太好一通反省。
老俩口喝着小酒,聊着人生,吃着五香花生米,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美了!
后面甄臻又收了一次板栗。
有了去年的经验,孩子们不用多说,早早就带好口袋出去捡板栗了,捡到的钱给家里,却能留下一两分买糖吃,也是很高兴的。
靠着孩子们,甄臻收了二十麻袋的板栗,也不知道他们从哪弄来这么多。
隔天甄臻路过隔壁村,听到村民抱怨,说往年山上板栗都没人吃,今年却一个没看到,真是奇了怪了。
甄臻也就知道原因了。
到了年底外面查的严,甄臻也就没怎么去县城,孟大国的猪养的差不多了,不知道年底之前还能不能安全卖出去。
七六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可再不平凡也有过去的时候。
第57章
十一月天冷了, 村里人就准备猫冬了,甄臻依旧和往年一样,备了炭火、柴火和过冬的食物, 被褥和棉衣都不缺,也就没刻意准备, 只给几个孩子准备了过年穿的新衣服。
刚过完年就来了一场大雪,好巧不巧就把孟老大家的房子给压塌了。
甄臻听到消息时是半夜, 孟大国和孟二勇都过去帮忙了, 她也赶紧穿好衣服赶过去了。
孟老大家的房子有新有旧, 塌的是二十多年前的老房子,早就破烂的不成样子了,可是家里子女多,一直没钱盖新房,就一直凑活着住。
昨晚下雪时,孟老大也是担心的一宿没睡,谁知怕什么来什么, 半夜就听到轰的一声, 靠窗那一块先塌了,孟老大家就把几个孩子都喊起来, 紧赶慢赶跑了出去。
谁知这一塌连隔壁屋一起塌了, 他大儿子孟大柱睡在隔壁, 跑慢了点就被埋了进去。
好在孟大柱命大,被一个橱柜给护住了, 只是埋在下面一时半会出不来,孟老大就去喊村里人来帮忙了。
孟大国和孟二勇穿着军大衣倒是不怕冷,其他孟家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几个孩子都穿着毛衣毛裤,站在北风中瑟瑟发抖。
张巧红也没穿外衣, 人来人往的有些尴尬。
孟大国就脱了军大衣,叫焦蕙兰递给张巧红,张巧红鼻尖红红的,心里别提有多暖了。
孟大嫂担心儿子,“这可怎么办才好啊?”
“大柱精神不错,不用担心的,倒是这么一大帮子人,总要有住的地方。”
甄臻就叫程素去了趟李德成家,把办酒席用的油布借来,搭了个简易的帐篷,虽然不比屋里暖和,但好歹有个挡风的地方,家里抢救出来的东西也能堆进去。
天没亮,孟大柱就被救出来了,他运气不错,毫发无伤,只是房子没救了。
之前甄臻家盖了新房子,孟大嫂心里也是羡慕的,这几年省吃俭用,就想学她家盖个亮堂的大房子,只是钱一直攒却一直不够,盖房子的事就拘着了,如今不盖是不行了。
孟大嫂把甄臻拉到一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家里想盖六间房,巧红和淑芬手里的钱都给我了,又去娘家借了一点,我手头也还有三百块钱,算来算去还差二百。上次孟丽说可以借我一百,剩下的一百实在没地借了,只好问问你手头有没有了。”
孟大嫂不太确定,虽然二房日子过的是不错,可陶爱红是个懒货,甄桂芝又不下地,全家房就靠大国二勇和蕙兰赚工分。
老二媳妇虽然把家管得不错,可她手缝也太大了点,天天大鱼大肉吃着,三五天就要去一趟县城,赚的还不够吃的呢。
孟大嫂就觉得她这妯娌不一定能拿出一百块钱来。
年前孟大国卖了猪,因为行情不好,都以七毛的价格给了赵美兰,收入不如往年高,却也赚了点。
家里六头猪,交了一头给国家,宰了一头,也有些进项。
甄臻也没说别的,救急不救穷嘛,大房一直没跟她开过口,眼下确实是遇到事情了。
不过她还是为难了一下,“我得回去凑凑,你也知道我的,赚的向来不够花,哪能存下什么钱啊。”
孟大嫂被她说得都有点自责了,明知道这妯娌手缝宽,存不下钱,还来揭人家老底。
孟大嫂笑笑,“没有我就少盖一间,也没什么的。”
六间已经是最少的了,大房这边人多,四个老的就不提了,孟大柱这一房就六人,孟大建那一房也是六人,一家十六口人住六间房都很为难,再少也实在不像话了。
甄臻回去了一趟,给她拿了一百块钱回来,还特地拿的是零钱。
孟大嫂感动坏了,她真没想到妯娌借钱借这么痛快,看这钱皱的,只怕把压箱底都拿出来了。
孟老太爹认识点人,再加上事发突然,村里也要帮衬点,没几天红砖就批下来了。
这年头,那真是谁家有难全村帮忙。
还没到春耕,村里没活干,知道孟家出事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木材没几天也备好了,等到化冻后天气暖和一些,孟家就开始起地基盖房了。
甄臻一家也过来帮忙,孟大国和孟二勇帮着忙活,两个儿媳帮着做饭。
甄臻知道大房手头没钱,囤的菜和肉都被埋了,是不能吃的。
她就带了点大骨过来烧火锅吃。
门口支了临时用的锅,甄臻先煮了满满一大锅骨头汤,掀开锅盖,汤又白又清,筒骨的香味叫一干干活的人直流口水。
冬天就该吃口热乎的,甄臻又把白菜、萝卜、红薯、冬瓜、南瓜都给切了,苟子娘送了点豆腐,张翠花送了豆芽和土豆,也一并下锅了。
这些菜都不值钱,想加多少加多少,菜从锅里一捞,蘸点芝麻辣酱,口味自是不用说了,主要是暖和啊。
这天寒地冻的,干活的人手都冻掉了,能吃上这么一口热乎饭,谁心里不舒坦?
不够吃也还有馒头等着,这可是白面馒头,包点咸菜都是美味了,更别提还配着火锅了。
孟大嫂很感谢她,回头还跟孟老太说:“患难见真情,这次多亏了桂芝了。”
孟老太也没想到老二媳妇这么大气。
雪把家里房子压塌了,坏了不少家具,压没了猫冬村的粮食,孟老太说不出的心疼,好在房子顺利盖起来,两个儿子家也相处和睦,孟老太心里也是舒坦的。
孟丽和蒋东平也特地过来帮忙了。
蒋东平还单位发的肉和菜都带过来了,车前杠上挂的满满当当的,看着可真不少。
孟大嫂有些不好意思,“你们留着自己吃,哪能要你们的东西。”
“我和孟丽是拿工资的,平时都在单位食堂吃饭,不缺这些东西。”蒋东平就说。
孟大嫂是越来越满意蒋东平这个女婿了,钱多钱少,送不送东西来都是次要的,主要是人家会做事会做人,也有这个心,心意值千金,这才是最重要的。
冬天盖房子不如夏天快,盖了半个多月才差不多上梁。
房子盖好后还是很气派的,六间新房子加上没倒塌那几间,在农村一干草房子里,是很显眼的。
这样一来,孟家两房都都盖了新房子,在农村也是头一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