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这东西稍后还可以用上,倒也算不得可惜。
新房的硬装完成了,还有软装。
老房子里的铺盖被褥都是经年的老东西了,补丁摞补丁的。
如今搬新家,江暖不想再委屈自己,索性全部换了新的,甚至还在屋里养了数盆的兰花。
当江暖的一帮小姐妹进屋参观时,可把小姑娘们给羡慕坏了。
“暖暖,你家这新房子可漂亮,太气派了。我这辈子要是也能住上这样的漂亮房子就好了。”
江暖安慰她们:“你们都个顶相的能干,长得又好。住上这样的房子,那是迟早的事。
甚至是比这漂亮的大宅院也不是没有可能!”
江暖的话果然将姑娘们逗乐了,不过也仅限于此。
她们羡慕归羡慕,却不会嫉妒。
她们都知道江暖这一路走来有多努力,多不容易。
同样的年纪,她们可以在家忙忙家务,带带弟妹绣绣花。
暖暖小小年纪却没了父母亲人的依仗,像个男人一样,穿梭在深山老林子里。
风里来雨里去的,挣钱还债,养活自己供弟弟读书。
采山的危险谁都知道,远的不说,就前年,王阿婆的儿子君宝爹就是采山的时候被老虎给吃了的。
换句话说,这宅子是暖暖拿命和血汗换来的。
看看她那双手,粗糙的简直不像个小姑娘。
如今暖暖靠自己的本事建了大宅子,她们也都为小姐妹高兴。
因为上梁的时候请过酒了,乔迁的时候江暖就没有再大办。
只自家人做了一桌子好饭,就算是庆祝了。
八月底,江暖家的旧宅也改建完成。
为了测试这石碾子是否好用,江暖特地跑到邻村,买了一捆才长到一半的甘蔗回来榨汁。
并同对方约好,等今年的甘蔗砍下来,她全部收了,乐得对方跟什么似的。
甘蔗往石碾子里一怼,两相一用力,绿色的甘蔗汗就顺着导引槽汩汩的流出来。
再看榨剩的蔗渣,又扁又干,简直完美。江暖满意极了,果断的结了工钱,还另给石匠师傅包了个大红包。
给石匠师傅乐的,说往后再有这样的活儿,一定要找他,保管她满意。
就这玩意儿,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九月,秋女神提着五彩斑斓的裙子,踩着秋风翩然而至。
山中木叶颜色也越发的丰富,绿、浅绿、浅黄、深黄、红、褐,层林尽染。
间有野菊摇等不知名的野花摇曳在山道边,更添了几分趣味,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的野果。
野柿子,野桔子,野梨,还有野板栗和榛子等。
这个时候只要你足够勤快,但凡上了山岭就不会有空着手下山的时候。
只不过柿子甜是甜,但核太大没什么吃头。野桔子太酸,几乎没有什么人愿意去摘。
野梨倒是不错,不过野梨树太少,最受采山人欢迎的就是野板栗和榛子等。
有谚云:“九月九毛栗开口。”这个时候的野板栗熟的正好,刺球炸开直接捡它的果实就好。
AI生成的图片
如若不然,就得先把刺球打下来,用千层鞋底做的专门剥刺球的工具,一个个来剥了。
这活儿相当考验技术,一个不好能扎你满手刺。
至少,白泽就相当嫌弃这件事,看到她剥栗子就跑得远远的。
别看白泽小,这小东西简直就是山里的山大王。
大到野熊豹子老虎野猪,小到狐狸竹鼠山鸡就没有它不欺的。
江暖忙到没时间去买肉的时候,它就自己解决口粮。每次出去总会拖回来一个什么动物。
有时候是兔子,有时候是野鸡还有一次竟然拖回来一头一百多斤重的野猪,也是极厉害了。
而且,它还是江暖最忠实的保镖。
每次出去打猎前,都会在江暖周围的树干上尿上一圈。
周围的野兽闻到它的气息,远远的避开了去,江暖简直不要太安全。
因为这点,无论这货多么的作天作地,江暖都愿意哄着它宠着它。
这几年江暖一年到头的往岭上跑,哪里有野板栗哪有榛子她门儿清。
因此,她每天上山都能捡下来五六十斤的板栗,这只是她手速的上限,不是板栗的上限。
大人们要么被田里的事情绊住,要么被山场主请去砍树,这会儿多半是没什么空去的。
村里的小姐妹们有空闲的倒是很多。
见江暖每天捡回来这么多板栗很是羡慕,她们不指望能捡去卖钱,能给家里添个零嘴儿,她们就很满意了。
于是乎,这天傍晚几个十多岁的小姑娘就结伴儿到了江暖家,扭捏的问江暖可不可以带她们也去捡一次。
第15章 下次别再建议了
这这东西山上多的是,能捡的也就几天,错了季节就没有了,只会便宜了松鼠或是别的什么小动物。
江暖欣然答应:“当然可以了。不过你们得先问过你们的爹娘,若是他们同意,明天我就带你们去。”
几个小姑娘高兴坏了,当即跑回去问了父母。家里的长辈们听说是跟江暖去的,便一口答应下来。
毕竟,江暖这些年采山的表现,在这些长辈们眼里,简直就是封神的存在。
次日,天蒙蒙亮,一行五人在江暖家集合。
她带着大家到了昨天去的那片板栗林里。
这片林子足有上百棵野板栗树,大的足有水桶粗。
巨大的树冠上果实累累,许多刺球已经裂开掉到了地上,黑色栗子掉得到处都是。
她在这里捡了好几天,也没能捡完,因为每天都有掉到地上的。
姑娘们的到来,惊走了好几只的松鼠。这些小东西是山林间的精灵,调皮又可爱,姑娘们都喜欢它们。
她们要防的主要是野猪,不过来的时候江暖已经同白泽说过了。
让它镇着点,等回去了给一盆它最爱的红烧肉。
众姑娘们在地上捡了一圈,将自然散落的栗子都捡得差不多了,这才准备对树上的刺球儿下手。
今天人多,江暖就让大家分工合作,这样能弄到的栗子更多,回到家后再统一分账。
对此,大家都没意见。
江暖同另外一个爬树厉害的姑娘小梅负责把树上的刺球打下来。
燕子和兰花以及另一位年纪稍长些姐姐负责剥栗子。
千层底的老布鞋底,做成专门的指套按住刺球。
尖嘴儿的利剪一剪,一撬,再一抖一颗或是两颗板栗子就掉了出来。
当然最省事的方法还是用火烧。
然撇开烧过后的栗子外形是否好看不说,在这秋高气爽的山林里点火,绝对是找死行为。
一直忙到太阳即将下山,大家这才收了东西急匆匆的下山。
因为捡的太多,大家一趟背不完,不得不先将一部分背到前头,再折返回来背另一部分。
如此来回奔波,总算将栗子全部背下了山。
当姑娘们的竹筏子靠上江家村的小码头的时候,已经是暮色沉沉。
码头上站着一群打着灯笼面色的焦急的汉子,打眼一看,正是这些姑娘们的父亲。
原是家里的大人们收了工,眼见着天都黑透了,上山的闺女们还没回来,忙结了伴一起往河边寻来。
正好碰上她们的竹筏子靠岸。
汉子们拽过缆绳一把拴在码头的石墩子上,心头狠是松了口气。
“你们可算是回来了,再不回来,我们就要沿河去找了。”
燕子兴高采烈的回道:“岭上的板栗太多了,我们捡得兴头,就忘了时候。”
汉子们纷纷跳上竹筏帮孩子们把东西搬上岸,东西一上手,那重量就立即惊住了。
“我的老天爷,怎么这么多?你们怎么背下来的?”
“还能怎么背,就是来回折返的背呗!”
汉子们拍了拍自家女儿的肩膀,心疼道:“下次少背点,这么多累死人呢。走,回家!”
说罢,将女儿沉重的背篓甩在背上,再提起另一个麻袋大步往村子走去。
他们的女儿则快乐的跟在后边。
老实说,走在后面的江暖看着这一幕真的挺羡慕的。
她两世都没有父母缘,如果这辈子的父亲还在,他应该也会来接她的吧!
又或许,她压根儿就不需要这么辛苦。
似乎感受到江暖低落的情绪,白泽难得的没有对她冷嘲热讽,拿脑袋在她脸颊边蹭了蹭,做无言的安慰。
几个原本走在前头的女孩子也纷纷调头回来拉起她,一起向前小跑,欢快的笑声传出去很远很远。
江暖宣布,今日的破防到此为止。
栗子背回村一过称,竟有四百五十多斤,每人分了九十多斤。
这么多栗子肯定是吃不完的,大伙儿将零头留出来自己吃,其余的大头准备第二天全送到了“胡记”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