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不知道是谁在人群中喊了一句。
神仙显灵,佑我大周。
其他的百姓便也纷纷跟着喊了起来,而且是热泪盈眶,万分虔诚的跪地拜谢。
咚。
咚。
咚。
一道道磕头声,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老天’也没有辜负他们的虔诚。
在天柱降临的几分钟后。
各地的温度开始缓慢回升,非常缓慢,但的的确确在变动。
三日之后。
缓慢回升的温度停留在了二十三摄氏度,之后便不再变化。
与此同时,冰雪消融,万物回春,植物疯长。
山川河海都在极端的时间内恢复如初。
大地出现了久违的绿意。
一切都变得正常。
一切也都不太正常……
第151章
气温回升后,京州可能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瘟疫。
但好歹中间还有三日的缓冲时间。
洛云姝在山上扎扎实实的补了两天大觉,才勉强恢复。
之后几人又马不停蹄的下山。
发粮发药,组织城中难民焚烧尸体,清理街道等等……
等他们把京州这边安排妥了,都已经是十天之后的事了。
这期间,原本该降临的暴雨洪灾并没有如约而至。
第十一日,洛云姝和谢灵泽骑马往回赶,这回终于不用再骑自行车了……
骑马可比骑自行车快多了。
大概又过了十日。
洛云姝和谢灵泽总算是回到了边海州军营。
他们一路往回狂奔,在路上还看到了不少从边海州往外迁的难民。
估摸着是要返回自己原来的家乡了。
四个月前,他们四人离开之际,谢灵泽有将他们几人此行的目的告知谢道玉。
因此,在暴雨没有如期而至时,谢道玉便隐隐猜到,那恐怖的天灾。
或许真的,结束了。
谢灵泽他们,成功了。
之后谢道玉又观察了几日,发现确实没有要下大暴雨的迹象。就算是偶尔下雨,也左右不过半日就会停。
在确定了,天灾已经结束后。
谢道玉便命令军中将士,下传了这个消息。
那时,消息下达后,百姓对此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关系,而是痛哭。
结束了。
终于结束了。
没有三年那么久。
真是老天保佑。
天佑我大周!
再之后,去留随意。
愿意留下来的便留下来,想回家乡的,营地也会发十五天的基础粮食,再加上他们在极寒时还通过营地发的良种自种了粮食,这些足以支撑他们回到家乡了。
天灾结束后,谢道玉也是要离开的,毕竟,大周朝的国都历历代代都是京州。
但在谢灵泽他们没有回来之前,他暂时不会有动作。
而眼下,谢灵泽他们回来了。
关于军队交接的事宜,洛云姝不懂也不想管,反正她看得出来,谢灵泽和谢道玉两人是不会因为这种事发生龃龉的。
感情好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谢灵泽对那个皇位是真没兴趣。
经过这么久的相处,他感兴趣的是什么,洛云姝也算是了解的差不多了。
这孩子有基建癖。
还自己专门画了一幅边关山河夜景图。
其上建筑林立,万家灯火通明,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
洛云姝此刻站在半山腰往下看去。
建筑林立是有了。
万家灯火也算是。
至于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
那离现实还是有点差距的,眼下说是百废待兴还差不多。
既如此,反正现在天灾也结束了,不会再发生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意外了。
是时候可以好好搞搞民生和经济了!
但是在此之前,洛云姝得回家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这几个月可真是把她累坏了。
另外黑一黑二留在了京州,镇场子。
洛云姝回到家后,在自己屋里整整睡了三天三夜,然后才出门。
彼时自己的两个可爱小弟小妹都已经长大了不少,浑身肉嘟嘟的,笑起来可爱死了。
洛云姝对他们简直抱不释手。
再之后整个村子便开始搬迁事宜。
天灾结束了。
他们也该下山了。
虽然这山上很好,生活平静,怡然自得。
但他们也不能一辈子都待在这大山里,还是得跟外界有交流的。
洛家当然也在其中。
他们家搬家就是装装样子,每个人都搬了一点,大的多搬一点,小的少拿一点,其他的就都在洛云姝空间里了。
因此他们家也是整个村子搬家最快的一户。
临走时,洛云姝又从空间里拿了两百只高级三黄鸡,作为谢礼送给了群狼们。
群狼嗷呜。
走了走了,这群人类终于走了。
嗷呜!!!
它们可丝毫不留恋,要留恋的话,也只会对洛云姝一个人……
毕竟是金主嘛。
极寒这么久,山下谷水村的屋子始终没被人动过。
因此,这会儿他们入住也很方便,只要把房子打扫一下就可以了。
但洛家这会儿整整有五十口人。
他们原来的那个院子也不够住了,因此暂时也只能委屈那些新来的孩子们继续先住帐篷了。
搬回山下的第二天,洛家的男人们开始搞水泥建房子。
他们准备在洛家原有的院子旁边,再建一个一模一样的,给孩子们住。
造房子的事洛云姝就不操心了,家里人有经验。
歇了这么多日,她终于提起劲儿去找谢灵泽了。
这时谢道玉已经带着大部队以及大量粮草和种子离开了。
他还是回去做他的皇帝。
除此以外,十分之九的难民选择了各回各乡。
也不是说边海州不好,相反现在的边海州很好,但是俗话也说了,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
能回家没有谁不想回的。
除非家里没人了。
剩下的十分之一也有一百多万人了。
但这一百多万人中有一大半是边海州的本地人,而且是那种分散在各地的本地人。
这些人也是要回家的。
主要是谢灵泽给了回家抚恤太好了。
又是发粮食又是发种子。
这之后又有一大批人陆陆续续的往边海州内的各县镇赶去。
他们得赶在夏季到来之前,回家开垦荒田,播种种粮。
这是百姓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习惯。
真正在愿意留在谷水村这边的,只有三十来万人。
加上谢灵泽手下还剩下的六万兵。
一共是三十六万九千多人。
虽然跟离开的人比起来这点人……显得十分微不足道。
但这和天灾之前的中街的人口相比,其实还是多了很多很多的。
整整一半多,都是外来人,这些人因为家里已经没人了,也不愿意再回到从前那个伤心地。
因此选择留了下来。
大部队离开后,原本的营地就空了下来。
洛云姝觉得应该重新建设一下。
他们当时的规划是能尽量多的住人,但现在,肯定不是了。
另外她的建议是,主城区还是搬移回中街那边更好。
然后在中街基础上扩建。
谷水村这边从长远发展来看,其实并不适合建城。
极寒时属于特殊情况,且当时时间又紧迫,还缺乏水源。
现在这些特殊情况都不存在了,谷水村的优势也就没了。
反而劣势更加明显了起来。
光是一个地理位置,就完败给中街了。
中街相对来说离齐林关近,方便守城,离襄州城也近,交通便利,水源也充足,基础设施又好,有一定的布局合理性,以后若是真发展起来了,大家首选想去的肯定是中街,而不是地理位置更偏远的谷水村。
在正常年间,谷水村这种地方还是比较适合种地。
也因此,推翻那些临时建筑,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不过洛云姝也有自己的考量。
这么大片大片的土地啊,留着不用可惜了。
之后。
洛云姝跟谢灵泽借了一万士兵。
这一万士兵敲敲打打将近半月,谷水村附近的临时建筑才终于几乎全部拆除,只留了一些可能用的上的,当作仓储。
大片大片无人居住的石屋木屋被拆除后,谷水村剩下的人终于可以开始投入忙碌的耕种。
那一万士兵任务完成后,也带着新得的大量木材,陆陆续续的回到中街。
谢灵泽对于如何扩建中街,心中自由成算,并且经过了一整个极寒后,现在无论是当地百姓还是外来难民,又或者是军中将士,基本上都是建设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