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_偏方方【完结】(412)

  陆沅挑眉道:“我凭本事赢的,用得着你让?”

  百官们纷纷摇头,嚣张,太嚣张!

  “还没完呢。”

  陆沅弯身,拉开了桌子的抽屉。

  众人一惊。

  桌子居然另有乾坤?

  “盐巴,茴香。”

  陆骐说。

  余公公道:“盐巴与茴香有何用?”

  陆骐答道:“做烹饪之用。”

  余公公看向陆沅。

  众人等着陆沅又一次讲出那句“和他一样”时,陆沅却忽然振振有词地开口了:“盐可补充体力,可消毒伤口,也可作盐腌,保食物不腐。茴香放入粮食里,可避虫蚁。若是有石垩就更好了,能防潮,在南方很有必要。”

  众人惊到了,不约而同地望向大司农。

  大司农赞许地点了点头:“长孙殿下所言不假。”

  陆昭言长叹一声,悲伤地说道:“我记得有一年南方发大水,父皇派人去赈灾,不曾想到粮仓的粮食全都长虫发霉了。”

  众人不由地沉默了。

  当年那场洪灾西南的损失巨大,不少百姓流离失所,还因吃了发霉的粮食而患上了疾病,导致灾情雪上加霜。

  若当时赈灾的官员也能懂这些,兴许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

  多少条人命啊……

  朝臣们虽站了不同的阵营,但不是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之辈。

  他们也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希望梁国海清河晏,这样他们的官途才能走得更长远。

  晋王道:“骐儿,你也不用太谦让。”

  明王讥讽道:“赢了就是应当,输了就是让,论不要脸,我看你们晋王府更胜一筹。”

  福王再次:“嗯。”

  明王:我不需要你赞同啊!

  梁帝摆了摆手,是以比试继续。

  余公公看着宣旨上的考题,对众人道:“第五题。”

  他冲小德子使了个眼色。

  小德子又忙不迭地出了金銮殿。

  这一回,他既不是抬桌子,也不是提溜篮子,而是推了一车麻袋入内。

  众人不解地看着紧紧束口的麻袋,纷纷猜测里头装的又是何作物。

  余公公道:“打开。”

  一共五个麻袋。

  小德子打开第一个。

  陆骐忙道:“白面。”

  余公公:“白面何价?”

  陆骐:“六文一斤。”

  小德子又去打开第二个。

  陆骐眼疾手快:“玉米面,五文一斤。”

  “大米,九文一斤。”

  “稻子……”

  “麦子……”

  陆骐一一认出,并说出其价钱,每说一个,大司农都点一次头。

  可见他也全对。

  这对于一个皇孙而言太难得了。

  要知道,朝堂上不少官员,都不清楚这些谷子白面的价钱呢。

  明王急坏了:“二哥,你儿子怎么不说话了?他方才不是挺利害吗?他、他、他、你别说他方才是蒙的啊!”

  福王道:“六弟,你不要那么紧张。”

  明王道:“我怎么能不紧张?我和人打了赌的,他要是输了我就赔惨了!”

  福王一愣:“你又和谁打了赌?”

  和你母妃。

  算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下注了一万两啊!

  蒋惠妃虽看胡贵妃不顺眼,不过呢,她并非意气用事之人,在她看来,文比,陆骐的赢面更大。

  这不代表她支持陆骐。

  该为难胡贵妃与晋王府的,她依旧会为难。

  她只是不会和银子过不去。

  “我倒情愿他答不上来。”

  陆昭言低声道。

  “二哥你……胡说什么呢?”

  明王被二哥眼底一闪而过的悲伤震撼到了。

  他二哥向来淡泊,极少为诸事烦扰。

  可就在刚刚,二哥好像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他一时不敢说话。

  九袋粮食,全被陆骐说中。

  最后一袋陆骐想了想。

  正是他一愣神的功夫,陆沅开了口:“稻种。”

  余公公问道:“这一袋稻种值多少?”

  陆骐紧紧地盯着那袋稻种,粗略估计,当有百斤,稻种可比大米贵多了。

  只是,他也确实没有留意过稻种的价钱。

  这是今日唯一拿不定的一一题。

  只能靠猜了。

  他看了陆沅一眼。

  见陆沅默不作声,只是用手指在捻稻种,陆沅已输了那么多题,他不抢在自己之前回答,只能说明他也不知稻种的价钱。

  接下来,就看运气了。

  他正色道:“一两银子。”

  众人看向大司农。

  大司农点头:“集市的稻种确实差不多是这个价钱。”

  晋王的喜悦溢于言表。

  所有的问题都回答完毕。

  毫无疑问,他儿子赢了。

  陆沅那个草包,虽不知何缘故,让他捡了两个便宜,但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出自己儿子甩了他好几条街。

  不曾想,余公公并未着急宣布结果,而是望向陆沅:“长孙殿下,您的回答呢?”

  陆沅将手里的种子放回麻袋,拍了拍手,说道:“一文不值!”

  所有人齐齐一怔。

  晋王蹙眉。

  陆骐也颇为不解:“你说什么?”

  余公公问道:“长孙殿下,您确定……一文不值?”

  “嗯,确定。”

  陆沅挑眉说完,对余公公道,“熟的种子怎么会值钱呢?谁要是卖给我这种种子,我不仅不掏钱,我还得痛扁他一顿!”

  大司农忙走到推车旁,伸出手抓了一把种子,仔细捻了捻,激动地说道:“果真是熟的!是煮过的种子!”

  陆骐的脸色变了。

  方才支持陆骐的百官,这一刻也齐齐傻了眼。

  难怪长孙殿下一言不发,他是在辨认种子的优劣。

  就在这一瞬间,众人不约而同地记起了一件事。

  就是在大灾过后,不少农田被淹,种子也没了,当时还是秦王的梁帝,为了百姓的生计,不惜高价向邻国购买稻种。

  结果被黑心的商贩摆了一道,买回了煮过的种子。

  百姓们颗粒无收,灾荒而至,一个个民不聊生,西南差一点渡不过那场大劫。

  后面,西南足足用了五年才将生息养了回来。

  众人再一次看向陆沅与陆骐。

  不少人的眼神已经发生了变化。

  陆骐确实学识渊博,然而此时这一切看上去更像是纸上谈兵。

  陆沅虽答的少,却句句命中要害。

  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他一直在用手去触碰那些沾染了泥土的作物,没有一丝嫌弃,动作娴熟得仿佛拿过了无数次。

  这才是真正懂农耕的人。

  他知晓百姓的疾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落到实处。

  明王怔怔道:“不是啊,二哥,你儿子怎么懂那么多?他不会种过地吧?不会也被人坑过吧?”

  明王想不通啊,小白嫂嫂看着不是没钱的样子,会让自己儿子去种地么?

  算了不想了,总之赢了就够了。

  他的一万两啊,保住了!

  太子阵营虽不壮大,然而此时的骄傲是无以复加。

  他们也算是孤注一掷。

  万幸长孙殿下没让人失望啊!

  陆昭言没有说话,只神色复杂地看着儿子。

  众人在庆贺他的耀眼,他在心疼他的过去。

  余公公合上卷轴,转身冲梁帝行了一礼:“陛下,农耕的考题还要继续吗?”

  梁帝起身,不怒而威地说道:“不必了,第一试,农耕,陆临渊胜!”

  第489章 第二局,天意

  “陛下!”

  适才为陆骐出头的张渠风再一次捧着笏板开口,“考题才进行了一半,此时便宣布结束未免有失妥当吧?”

  梁帝虽是武帝,但并不残暴,更不会因臣子直抒己见、触怒自己便一言不合摘人脑袋。

  梁帝听了张渠风的话,并无动怒,而是望向金銮殿乌泱泱的臣子:“诸位爱卿也认为朕的决断有失公允么?”

  张渠风不断给自己的“同僚”们使眼色,号召众人与自己众志成城,劝陛下收回成命。

  奈何众人就像是集体眼瞎似的,一个个低下头,坚决不与他对视。

  若郡王与皇长孙旗鼓相当,难分高下,他们大可发挥阵营优势,据理力争。

  然而这一局皇长孙属实赢得太过漂亮,属于是叫所有后人哑口无言的程度。

  二人皆曾流落民间多年,但显而易见,简郡王早已与自己的过往划清界限,身为皇子,拥有皇族贵气、举止儒雅、知书达理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如果没有皇长孙,郡王已足够优秀。

  皇长孙今日是赢在没有忘本,赢在以民为本。

  先帝在世时,曾不止一次说过“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偏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