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松书院小厨娘_九节离【完结】(113)

  闻言,熊知府眼神亮晶晶的,“来!”

  “那学子的入学考试也一并劳烦熊知府了。”

  “一定一定!”

  有了夫子,生源便不是问题了,青松书院束脩不高,在书铺做宣传的时候便有好些人来问询。

  姜溯霜干脆找印坊加急印了一批宣传册出来,来书院看书的都给一张,上头的信息简单明了,都是一些书院介绍,夫子介绍,入学要求等等。

  “不过是个小书院,作何这么多要求?”一名书生斜着眼睛看手上的宣传单,明显是一副看不起的样子。

  一旁的一名妇人却看得仔细,跟同行之人道:“你瞧这书院的束脩,价钱合适,我都想送我们家那个去试试,便是考不上功名,多读点书也好。”

  “的确是,只是这入学还需要考试……会不会很难啊。”

  姜溯霜听到两人的谈话,连忙过来解释道:“这位大娘家的小公子可开过蒙了?”

  “便是在周秀才那里开蒙的,”那名妇人忙道,“我们都是普通人家,算不上什么公子的。”

  “咱们书院的入学考试也就是摸个底子,好根据成绩分成班级,再说了,这不是还有五天的试读吗?”

  “试读可要交束脩?”

  “不必,只用交伙食费就行了。”

  “这上面写着还要上农桑课?”

  “是要上农桑课。”姜溯霜耐心解释,“大娘您想,那些学子们整天坐在课室里读书,腰酸背痛的,脖子和肩背僵硬,身子骨都比较弱,一入冬便容易受风寒。我们这农桑课也不是真要他们种多少地,让他们活动活动身子反而利于他们读书。再说了若是日后考中功名,做了官儿,却连麦子几月成熟都不清楚,还谈什么为民做事?”

  见这两个妇人动了心思要给自家孩子报名,那一直站在旁边翻书的书生又冷言道:“哼,真是花言巧语!读书人不好好读书,却整日去种地?笑话!”

  姜溯霜也不生气,毕竟这几天天天都能遇到类似于质疑的话,她走过去,笑眯眯问:“敢问这位兄台,是何功名?”

  那人十分骄傲的扬起脸,“在下于五年前便考中秀才了?”

  “哦?”姜溯霜又问,“那这位秀才相公,何时考中举人呢?”

  那书生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便是……便是……下次我一定……”

  说着说着竟恼羞成怒,“同你有什么干系!便是入了你这书院读书便一定能考中举人吗?”

  “考不考的中举人我不知道,”姜溯霜故意停顿片刻,一字一句清晰道:“不过……新上任的平洲通判,今年殿试陛下亲封的状元便是我们书院出来的,不如我把他叫来,你亲自他?”

  那书生瞪大了眼睛,姜溯霜却已经无暇看他了。因为,听了姜溯霜这一番话,周围还在犹豫的,仍在旁观的百姓,一拥上前将她围了个结实,争先恐后要给自家孩子报名呢!

  下午回了王家,出门分头去办事的程隽安和姜溯霜吃过饭,又跟王母打了声招呼便回了自己住的小院。

  姜溯霜一下子瘫倒在矮塌上,“今天真累啊,你那边情况怎么样?”

  程隽安给她倒了一杯热茶放到手边,又坐到她身边给她捏了捏肩膀,“明日书院便可以动工修建了。”

  “那就好,明天我教几个大娘后厨的规矩,你呢?什么安排?”

  “跟王时一起出夫子和学生的考题。”

  姜溯霜打了个哈欠,“咱们来了有十多天了吧?”

  “是,若是事情顺利,一个月后便能启程回京。”

  “这几天就忙着书院的事情了,我饭都没好好吃,还有好多他们本地的特色菜我都没有吃到!”

  “明日你不是一整天都在厨房?想吃什么便叫那几个大娘做什么。”

  “明天……明天……”,姜溯霜越说越困,枕着程隽安的肩膀便睡了过去。

  最后还是程隽安帮她宽衣,帮她擦脸洗脚,然后抱回床上睡觉。

  第二天,姜溯霜满血复活,毕竟厨房可是她的主场。

  王母找来的几个大娘十分热情,吃过早饭后便和她待在厨房里,一边学习后厨平日的工作,一边做出了好些本地的美食。

  “唔,这竹筒饭好好吃啊!”姜溯霜捉着筷子挨个试菜,一边吃还不忘一边道:“咱们书院呢,主要是给学生们做饭,要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什么……养?什么横?”大娘一脸茫然。

  姜溯霜卡了壳,换了个说法:“便是一定要做到,每个学子,每天必需有菜有肉吃,还要保证一个鸡蛋。”

  其中一位大娘咂舌道:“吃这么好?”

  姜溯霜严肃纠正她的说法,“不是吃得多好,而是要让他们读书的同时,把饭也吃好。每天买菜喂鸡养鸭这些不用你们来做,我自会安排旁人来做,这个王伯母会负责的。”

  没错,整日在丫鬟的服侍下,每天基本没什么事干,觉得十分无聊的王母自告奋勇要帮姜溯霜管理后厨。这可帮了姜溯霜的大忙,平洲距离京城那么远,还是熟人靠谱。

  “平洲这边每个月都会送一封信去京城,内容呢,就是书院的夫子学生,咱们后厨的帮工厨娘们表现得如何。表现得好就可以继续干下去,表现得不好就会被辞退,所以呢,你们要好好干!”姜溯霜筷子没停,咀嚼很快,话也不停,“还有,平时学子们吃什么咱们便吃什么,家里若是有适龄的小辈也可以送到书院来读书。”

  后厨的培训难的不是做菜,是规矩。接连几天的磨合,平洲的厨娘们已经学会了一套完整的后厨运作流程。王母也已经接替了姜溯霜的大部分工作。

  平洲这边的后厨以平洲口味为主,姜溯霜还教了几个其他菜,厨娘们学会了可以给学子们改善口味。

  等书院的夫子,学生,后厨一切都落实的差不多的时候,城外的书院的雏形已经搭建完成。

  为了加快进程,程隽安和王时找了几十个匠人干活,所以,二人决定回程的前五天,书院已堪堪有了雏形。

  “若不是再不回去我娘就要亲自逮人,我还想留到书院正式开门呢!”姜溯霜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恋恋不舍。

  “今年要入宫赴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程隽安将她在平洲买的一些小玩意儿也装了一个箱子,都是些竹编的手艺品。

  虽说每年的中秋和除夕都有宗亲入宫参加宴会的祖制,但姜溯霜出嫁之后其实是不用参加的,去年过年她就没去,毕竟她娘跟她爹泡汤泉去了,也没去。她皇帝舅舅也没有问罪的意思。

  今年要去,应当是因为,他的皇帝舅舅立淮儿为太子了,这次的宴会比之前多了一个重要的人参加,她不得不去。

  于是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中秋前回了京。

  一别两月,姜溯霜还是十分想念自己的书院的小家的。

  进宫赴宴,回长公主府听她娘的教训,去李府看望李学士的小孙儿,回程府逗逗可爱的程慕初,姜溯霜一直忙忙碌碌到春节前,才得了空闲,有了自自己的时间。

  第101章 山高水长(完结)

  时间过得很快, 一晃又到了草长莺飞的季节,姜溯霜从过完年后一直在书院里待着,哪儿都没去。

  平州那边王时每个月十五号寄来书信, 说除了刚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其余的一切都好。

  姜玉澜回王府过完一个年,回了书院性子沉稳了许多,每日潜心读书,还给余望星写信,说他们一定会在军营里相见的。

  京城这边新一轮的招生也在年前刚刚结束,姜溯霜十分痛快的给自己放了个假。

  正是用午饭的时候, 程隽安携着一身春日的清冷气息回屋, 姜溯霜自早上起就捧在手里的话本就没放下过。

  “还没看完?”程隽安自进屋到放下手里的书, 又脱了外跑,到水盆边净手, 倒了一杯热茶, 期间姜溯霜一个眼神都没分给他, 最后只好忍不住出声询问。

  姜溯霜的脑袋从书后探出来, 回答他的话:“刚才就看完了。”

  “看完了?那怎么不理我?”

  姜溯霜悠悠叹了口气,“唉, 是看完了,女主角和祭酒大人也终于在一起了。”

  年后,在京中颇受欢迎的话本《吾与祭酒大人不得不说的二三事》迎来第4卷 大结局, 姜溯霜还叫清池帮她下山买了一趟。

  据清池描述,各大书铺围满了人,一买就是三四本, 自己好不容易才抢了一本。

  每次听到祭酒大人这几个字,程隽安的脑海里就浮现出曲尚衡那张不苟言笑的脸。

  “既是结局圆满, 溯溯为何唉声叹气?”

  姜溯霜又悠悠的看来他一眼,“你不懂。”,看完故事之后的怅然若失,就像失去了一个一直以来陪伴自己的好朋友,更不用说这书一共四卷写了两年,虽然自己是从第2卷 大卖之后才开始看的,但她等书还是等得好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美食文 轻松  欢喜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