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药方、配药这些都得认得字才能做。
所以得知佘大河要去私塾念书了,他是比谁都赞同的。
方三娘看佘远在发呆,“远哥,你发什么呆呢,快把东西放下,洗手吃饭了。”
佘远把工具晾在屋檐下,眼神却始终没离开三个孩子。
“明天你和大山一起去县里,给曹师父买些米面送过去,然后就去私塾问问,看大河这情况怎么能入学。”
佘远点头,“嗯,我明天去问清楚。”
今年的入学是在年初,已经过了,佘大河现在入学就相当于插班。
正常来说,小私塾是不让插班的,但束脩、拜师礼到位的话,也可以例外。
方三娘看到三个孩子这么兴致勃勃,神采飞扬的,原本有些动摇,现在也十分坚定了。
次日,佘远和佘大山一起出发去县里。
临走的时候,方三娘再三的嘱咐佘远,一定要给曹师父买精米和精面,让曹师父多关照。
佘远当然知道要买好的。
到了县里,佘大山先去医馆,佘远去买米。
精米的价格可比糙米贵多了,十几文一斤,精面是十文钱一斤。
佘远各买了五十斤,总共花了一两多。
怕这样太单调,他又去割了二百文的猪肉。
送到医馆的时候,曹大夫是连连推脱不肯收。
“这些东西还是带回去给孩子们吃吧。”曹大夫说。
佘家的情况,他不是太了解,但是佘家的人个个消瘦如柴,想来日子肯定也不好。
他既然收了佘大山,那就把佘大山当作徒儿,自然是不会贪图这些东西。
“曹大夫,孩子在你这里,要你多费心,这点薄礼实在不成敬意,您就别嫌弃了。”
“这是哪里的话。”曹大夫板下脸来,“我怎么会嫌弃呢?”
“既然曹大夫您不嫌弃,那就收下吧。”佘远趁机把东西放到医馆里。
曹大夫无奈,“你..你这太客气了,倒是让我不好意思了。”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佘远挠挠头,“这都是应该的。”
东西已经放下了,曹大夫也就不好再拎起来还给佘远,这样做就有看不起人的嫌疑了。
“既然如此,我就不推辞了。”曹大夫说。
佘远道,“那我就不在这里叨扰了,我还要去私塾一趟。”
“去私塾?”曹大夫叫住他,“去私塾做什么?”
佘远便把送佘大河去私塾读书的打算说了。
曹大夫佩服的点头,“你能有这想法实在是不错。”
他还以为卖了人参的钱,他们会留着给孩子们做聘礼和嫁妆呢。
当然,这种想法不是错,是正常人很正常的想法。
可佘远现在的想法在曹大夫这种能识文断字的人眼里,是很有远见的。
第16章、想清楚了
“可是这入学的时间已经过了。”曹大夫说。
他想了想,“这样吧,我陪你走一趟。”
佘远正要拒绝,就听曹大夫说,“私塾的夫子是我妻舅的连襟。”
他交代佘大山和季羽好好看着医馆,他去去就来。
离开的时候,他拎上了佘远带来的猪肉中的一挂。
二百文猪肉可不少,足有十几斤呢,肉铺的掌柜贴心的分了五挂,所以这一挂的份量也不少。
虽然攀亲带故,但是求人办事还是少不得礼节。
来到山塘私塾,对,他们这个县城就是山塘县。
说明来意,私塾外的门房带着他们去了夫子休息的房间。
这个时间是学子们自己读书背书的时间,夫子暂且在房间里休息,等到了时辰才去教书。
“曹大夫…”夫子看到曹大夫也是一愣,“您怎么来私塾了?”
曹大夫将肉递给他,“朱夫子,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此行当然是有事相求。”
夫子听说他有事相求,本来要推脱的手顺势就接下了那挂猪肉。
但是他也没有把猪肉收起来,只是放在一旁,毕竟他也不能确保曹大夫所求之事,他一定可以办到。
“我这位朋友的儿子,如今十五了,想着送来私塾启蒙…”曹大夫说了开头。
“十五了?”朱夫子一愣,这年龄,有点大了。
一般的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就要送私塾启蒙了。
“虽然入学时间过了,但是这也好办,只是…”朱夫子看向佘远,“十五岁的孩子和四五岁的孩子一起启蒙,我只怕他会心生难堪。”
佘远回想昨晚看到的…
“夫子,我家孩子应该不会。”但是心里也有些忐忑。
朱夫子沉思了一下,“这样吧,今天你再回去和孩子说说这个情况,若是他还想来,那明天就把他送来。”
“那这束脩…”
朱夫子直言,“我这里的束脩是二两一年,但是你们已经过了入学时间了,就给一两半吧,至于拜师礼,简单点就行了。”
“此外,要给孩子准备文房四宝,也就是笔墨纸砚这些,还有一本启蒙用的千字文。”
佘远将这些记在心里,然后千恩万谢的拜别朱夫子。
出了私塾,曹大夫提醒他,“笔墨纸砚这些,等回去做了决定,明天再来买。”
“不用着急,过了午时送来也行的。”
因为还要准备拜师礼,所以入学时间一般都要到下午了。
佘远对曹大夫也是感激万分,“谢谢曹大夫了,劳您费心了。”
“只是举手之劳罢了。”曹大夫谦虚的摆摆手,“倒是大山来了,可以帮我不少。”
“不日,我要去府城进些药材,有大山和小羽在医馆里看着,我也能放心。”
虽然他也会去山里采药,可是采到的药材根本不够用,所以只能到府城去进货。
“去府城?”佘远想到了家里的虎皮,不知道府城有没有人收虎皮呢。
他看了眼曹大夫,终是不好意思开口,毕竟已经这么麻烦人家了。
回到医馆,佘远叮嘱佘大山好好的跟着曹大夫学习,然后就回家了。
他今天也没心思找工做了,想着赶回去把夫子的话转告给佘大河,让他好好思量一下。
紧赶慢赶的回到家已经过了午饭时间,不过方三娘给他留了饭菜。
佘远一边吃饭,一边把夫子的话转述给佘大河。
“大河,你好好想想。”方三娘说。
她回房去翻了好一会儿,拿出一块抹布和针线。
“娘,你做什么?”佘娇娇抱着酣睡的小白虎,好奇的凑过去。
方三娘用手碰了碰小白虎,“娘给你二哥缝个包。”
文房四宝和书都是个人的东西,带来带去的必须背着包,她见过那些学子背的样式,准备给佘大河缝个一样的。
“可是二哥还没想好呢。”
方三娘轻笑,“放心,你二哥不会介意这些的。”
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
佘大河的性子和佘娇娇很像,也是大咧咧的,只是因为是男孩子,所以大家不觉得奇怪。
而且他做事执着,坚定,认定了的事就不会轻易改变。
如方三娘所料,经过半个时辰的思索,佘大河还是决定要去读书。
“我是要去读书的,只要能学到知识,就不会觉得难堪。”
佘娇娇听了这话,太想给他点赞了。
很多人都会受他人影响,害怕旁人审视的眼光,有时候别人一个眼神,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像佘大河这样的,很是难得。
这也说明了什么?说明佘家这五口人,虽然过的清贫,但是却不缺爱。
佘远和方三娘自己淋过雨,所以为孩子们撑起了大伞。
方三娘做好佘大河的书包后,用剩下的布也给佘娇娇缝了个小背包。
兄妹俩背上包,展示给对方看。
佘娇娇还嚷嚷着要赚银子把包装满。
“怎么样?”佘大河展开双臂,等着妹妹的夸奖。
佘娇娇故作老成的点头,“嗯,有了书生的样子了。”
这小大人的模样把一家人都惹笑了。
佘大河趁乱捏了把佘娇娇的脸,“嗯,你也有了小掌柜的样子了。”
佘娇娇得意的拍着小包,好像里面已经装满了银子似的。
佘大河进私塾的事是大事,一家人也很重视。
就连曹大夫都给佘大山放了半天假,让他明天一早陪着佘大河去拜师。
于是第二天,全家人倾巢出动。
佘娇娇也带上了小白虎,把它装进了垫了干草的小包里,旁边是一个装了米粥和羊奶的小竹筒。
一路上,她时不时的打开小包确认小白虎没事,怕它饿,中途还喂了点东西。
到了县城,一家人先去给佘大河买了笔墨纸砚和书,这几样东西是真贵的,只买了中等的,就花去了二两银子。
接着又去买了拜师礼,虽然朱夫子说简单点,但也不能真的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