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骂累了,捧起杯子喝了口茶,问道:“周全的事,现在处理的怎么样了?”
胡呈尚狗腿地为他添茶,“周全把黄金甲剧组的事儿透露给了圈内的一些人,但您也知道,他那群朋友都跟他本人一样,烂泥扶不上墙的,翻不起大浪。”
“主要是别让他把事情爆给营销号。”领导说。
他看见乱写的营销号就有气,什么叫菠萝tV马失前蹄,目光短视?明明是观众目光短视,放着精心制作的《兄妹仨》不看,便要去捧《我在九零嫁下岗工》,真是没品位。
胡呈尚宽慰道:“您放心,我找人盯着呢。”
领导脸色和缓了些:“那个嬴什么,拍下岗工那个,还能再谈合作吗?”
胡呈尚苦不堪言。
早知道嬴佳能成功,他当初就不对人家开黄腔了,现在别说合作了,估计连微信都加不上。
“领导,您也知道,女人嘛,心眼都小,她被我们拒绝了一次,心里指不定怎么骂我们呢,合作估计是没戏了。”胡呈尚说,见领导的脸色不太好,又添上一句:“不过她的剧我也看了,拍的都是什么跟什么啊,就是吃了竞品少的红利罢了,以后未必有多大成就。”
领导赞同地点了点头,他也看了《我在九零嫁下岗工》,实在是没看出来哪里好,不如《兄妹仨》感情细腻。
领导打开菠萝tV的控制后台,看了看《兄妹仨》惨不忍睹的数据,叹气:“但是,现在我们总不能任由摇音那边把我们压下去。”
播放量才1000多万,连下岗工的零头都比不上。而且豆瓣评分才5.8分,想用口碑好挽回颜面都挽回不了。
胡呈尚眼珠一转,“领导,我倒是有个好方法……”
他凑近了些,在领导耳边小声说着。
领导的眉头舒展开,“行,就按照你说的做。”
……
胡呈尚想玩什么阴招,远在夏威夷的嬴佳一概不知。
她只知道,《我在九零嫁下岗工》的首周分成出来了。
首周订阅收入1.56亿,按30%的分成算,1895工作室的公司帐户一共收到4680万,除去给沈天星的投资分成和扣税,到手2200万左右。
瞬间就从赤贫阶级变成了千万富翁。
嬴佳看着银行账户里的一串零傻乐,她想起上辈子看到过的段子。
如果我有钱了,我喝酸奶不舔盖,吃螃蟹不吃腿,方便面不往嘴里倒,益达三粒一起嚼,抽纸放宿舍最显眼位置,打印用单面彩打,喝水用一次性杯子,洗发水沐浴露不加水晃,去商场买东西要袋子,来月经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都穿安睡裤……
嬴佳笑了笑,到便利店买了瓶酸奶,一口喝干。
舔不舔盖儿的,好像也没什么分别。
题外话就讲到这里,嬴佳在脑海中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系统尽职尽责地将光屏投射在一边。
【蓝星2051年1月16日,电影《电锯惊魂》现进展:剧组人员1,可用资金.67,拍摄进度0%。】
嬴佳干脆把系统的光屏当备忘录用了,她一边思索着,一边让系统记录着她的想法。
一是系统的任务:
《电锯惊魂》不愁资金了,年后就准备开工,只是剧组搭建有难度。嬴佳毕竟是门外汉,圈内的人脉没有多少。
不过这个可以找谢思青解决,或者……找周全。周全在圈内也混了十几年了,给她拉个剧组应该不难。
二是公司。
在地球上,1895年12月28日,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在银幕上为观众放映了他们拍摄的影片,这一天也被称为电影诞生之日。
所以,嬴佳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叫卢米埃尔影业,下属1895工作室,也算是对地球的一点怀念。
公司负责影业的开发和其他领域的合作,1895工作室则负责嬴佳的个人事务。
规划得很好,然而……整个公司目前就嬴佳一个人。
未来嬴佳肯定会推出更多的电影,公司也会忙碌起来,得招聘一些专业人士——这倒是也可以找谢思青帮忙。
谢思青最近对嬴佳可是殷勤得很,一天三遍微信问候,昨天更是在电话里和嬴佳聊了很久,扬言有需要就找她,只要是荆州市内的事,谢思青都能解决。
嬴佳寻思,让谢思青这家伙从自己手里赚了那么多钱,使唤使唤是应该。
三是得在荆州买套房,把母亲接过来照看着。
总不能让人一直留在孟宗市。
以前也就罢了,家里没钱,没什么可图的,如今有钱了,嬴佳担心再放任嬴秀慧一个人,会有人找她的麻烦。
梳理好了接下来的任务,嬴佳轻松了许多,她不再想未来可能遇到的麻烦事,专心致志地享受起自己的假期。
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夏威夷蔚蓝的天空,金色的阳光在海水的波涛里闪烁着,摇曳的椰子树发出沙沙的轻响,人们载歌载舞,唱起一首首欢快的歌。
鼻尖是鸡尾酒醉人的香,身后母亲为她披上一条轻薄的丝巾,驱散了海风的凉意。
在一片惬意安然的氛围里,国内各大新闻网站上,悄然发布了几篇报道。
[警惕劣币驱逐良币!《我在九零嫁下岗工》被批制作成本低、创作周期短,流水线作品堆砌、内容粗糙、诱导消费。]
[既要你的钱,又要你的命!《我在九零嫁下岗工》正在浪费你的时间,短、平、快剧情隐藏着的是浅薄的思维、低俗和媚俗的价值观。]
[文艺作品不该过度夸张、激化社会矛盾。需要高度警惕《我在九零嫁下岗工》利用以暴制暴的戏剧化冲突方式解决矛盾,但实质上却激化矛盾,制造对立,助长戾气。]
[……]
《我在九零嫁下岗工》再一次冲上热搜。
第23章 争议
@荆州生活新闻:[继《我在九零嫁下岗工》爆火之后,摇音平台在短短一周内就上线几十部短剧,聚焦穿越、重生、婆媳、小三、打脸、露肉等题材,上演一出出夸张老套的剧情。
短剧,不同于架构完整、逻辑严密、感情充沛的传统电视剧,其更注重在短时间内通过“爆点”冲击观众情绪。
在短剧的世界里,一切铺垫、留白的情节都不需要,留下的只是能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二极管”式浅薄的人物。
就像《我在九零嫁下岗工》中的真千金、养父母、保姆,都被塑造成既蠢又坏的平面式反派角色,从他们身上,观众看不到任何抉择背后的挣扎,行为背后的无奈。
一方面是人物塑造扁平化,另一方面则剧情冲突极端化,短剧将婆媳矛盾、女性矛盾放大,夸张,仿佛人际交往中除了这些矛盾,再无正常的交往方式。
而短剧中体现的价值观,主张以暴力解决矛盾,更是违背法律原则的“私刑”,只会增加社会的戾气,达不到任何解决矛盾的目的。
在短剧塑造的人物和剧情之外,我们更应当警惕的是,短剧正在挤压精品好剧的生存空间,蚕食、侵吞观众的注意力。
短剧的制作周期往往在一个星期到一个月之间,投资成本更是只有几十万,使用的演员也是非科班出身。
就是这样粗制滥造的短剧,在上线后却能获得上千万的收入,而精心制作的电视剧则被观众忽视、播放量持续走低,何尝不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i表现呢?
如果观众更倾向于选择粗制滥造的短剧,那国产电视剧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此外,短剧的“短”是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显着特点,一分钟一集,一集一爆点的制作模式不断刺激观众脆弱的神经,在拉高观众的情绪阈值的同时也拉高了观众的注意力阈值。
短剧爱好者小明表示:“在观看短剧后,我发现我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即便是读名着,刚看上两三页,我就会想,怎么还没有反转,怎么还没有冲突……”
这不是个案,而是短剧盛行的时代一种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
短剧将大量的信息浓缩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不断地刺激观众的眼睛和耳朵,往往在还没有消化第一个剧情点的同时,短剧就已经抛出了第二个、第三个信息点,不断地干扰和削弱观众的思维。
就这样,短剧让观众上瘾、沉迷,观众被动追寻更多的刺激,却失去了真正重要和更有价值的东西——注意力。
在此,小编呼吁大家珍惜自己的注意力,不要将时间和金钱浪费在徒有爽感,毫无内容的短剧上。]
荆州生活新闻的公众号文章和长微博下,无数网友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雨落下的声音:[《我在九零嫁下岗工》非常难看,这是可以说的吗?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多人喜欢。]
@一个橘子:[说是什么反套路文学,本质上依然是霸总娇妻那一套,别以为套了个年代文的皮观众就看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