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成为百亿女导从拍土味短剧开始_写书赚饭钱【完结】(79)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与年代贴合得很紧密的电影。

  影片中出现的歌曲,几乎每一首都能勾起观众第一次这首歌的回忆,比电影画面更让人印象深刻。

  诸如罗大佑《光阴的故事》。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

  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

  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熟悉的歌词伴随着吉他,瞬间就把观众拉回了零几年那个欣欣向荣的年代,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暗藏的青春回忆。

  在进行《华国合伙人》后期的时候,嬴佳花了很多的时间挑选本土的歌曲。

  要勾起蓝星观众对于过往和青春的回忆,就必须用他们耳熟能详的歌曲。

  除了《光阴的故事》等中国经典老歌外,电影中还出现了许多西方民谣。

  影片的背景是美国梦,用西方民谣作为配乐更能突显当时的人们对于美国的憧憬。

  这方面嬴佳没有强求,西方民谣的风格明显区别于中式歌曲,用于烘托气氛足够了,不需要另外选曲。

  此前嬴佳买的乐团就派上用场了。

  这乐团之前是荆州某私人剧院的,后来剧场连年亏损,老板急于出手时遇上嬴佳,便直接连乐团带剧场一起出售给了嬴佳。

  叶明睿还派人去考察了一下,想把剧场重新做起来。

  嬴佳倒不是很在意,亏就亏吧,她也亏得起。

  这次的配乐就全是找自己人配的了。

  这有个小插曲,配乐完毕后,乐团的负责人找到嬴佳,表示他们空闲时把嬴佳所有的影视剧的配乐全部练熟了,想出几份音乐大碟,希望能得到嬴佳的同意。

  嬴佳自然点头,想上进是好事。

  况且音乐大碟有市场前景,影迷爱收藏碟片是出了名的。

  像嬴佳本人,在地球上抢侯孝贤《悲情城市》的碟片,在海外网站上蹲守了几天才抢到。

  最后一项后期就是配音了。

  嬴佳拍电影喜欢现场收音,觉得这样会令电影更加真实。

  大部分电影节也更倾向于原声电影,甚至还有规定使用配音的演员不允许参与奖项评选。

  但现场收声的问题容易出现杂音,尤其是在嘈杂的场景中,这时候还是需要后期补录。

  不过嬴佳拍摄时对现场环境把控很严,非必要不配音。

  这次需要演员进行配音也是因为电影中存在大量的旁白,必须进行配音。

  11月底,《华国合伙人》剪辑完毕,正式送审。

  这次拍的内容没有什么敏感内容,过审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嬴佳没多过问,把影片的后续和宣传扔给叶明睿,自己飞往冀州看沈天星去了。

  第103章 探班

  《笔架山》的主人公是一位寻找妻子的丈夫和一位寻找丈夫的妻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经历了人生的转折后在笔架山下相遇,相互倾诉、取暖。

  期间穿插对底层人群生活状态的展示等种种话题。

  很正常,毕竟所有冲奖的片子都这样。

  法国拍红酒,德国拍法西斯,英国拍英格兰独立和性少数群体,美国拍战争,印度拍阶级,韩国拍财阀,中国就拍封建社会和乡村文化。

  想得奖,对准这几个题材就完事了。

  想到这里,嬴佳摸出手机,给叶明睿打去,“明睿,你帮我查查举办电影节需要什么条件。”

  嗯,她以后也办个荆州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就叫赢家奖。

  《笔架山》剧组在冀州笔架山下取景。

  嬴佳到的时候,正值韩宿在指导沈天星拍戏。

  “全情投入进去,你就是王琴,王琴就是你。你从农村来到大城市,本来是准备赚钱给孩子攒学费,但你发现,大城市没有你的容身之地,繁华是留给别人的。”

  “后来,你逐渐开始贪恋繁华,你想要得到,但是你没钱没背景,你能获得繁华的唯一办法就是出卖身体。”

  “这里没人认识你,没人关心你,即便你做了别人的情人,也不会有人在意。所以,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的你靠这个赚了很多钱。”

  “可是,当你挽着大款的手臂走在街头,肆意大笑的时候,你感到有人在看你。你好奇地转过头,发现街边站着你的丈夫。”

  “一瞬间,你曾经的社会身份在一刻回归了原位,尽管你穿戴得再华丽,你骨子里仍是农村草窝里的土鸡。”

  “好好体会一下这种感觉,琢磨一下该露出什么表情。”

  嬴佳站在片场边围观了一会韩宿讲戏,大概了解了。

  韩宿属于体验派导演,擅长把演员变成电影中的角色,从而激发他们表现出最适合角色的状态。

  方法派和体验派一直是演艺界亘古不变的话题。

  简单来说,前者更像分析人物-使用技巧-表演人物情绪,后者则更像成为人物-产生情绪共鸣-由情绪带动技巧。

  各有优劣。

  前者要求对角色认知明确,否则就会陷入千篇一律的困境之中。

  后者则太过依赖当下表演的状态和外部的配合,不成熟的体验派往往还会奉献出灾难级别的演技。

  也有人说,方法派的表演普遍在60-85分之间,及格够看,常有十分亮眼的表现。而体验派则是0-95分,时而超神,时而超鬼。

  嬴佳本人是有用派代表。

  只要能演出她想要的效果,管它是什么派呢,苹果派都行。

  韩宿是给演员很大自主性的导演,他坚信影片的精彩是依靠导演、编剧和演员的碰撞得来的。

  而嬴佳对剧组的掌控欲比较强,她只允许演员在自己定下的框架之中发挥。

  这么一想,沈天星在外磨练几年,或许提升更大。

  沈天星在《笔架山》里饰演的角色是男主的前妻,一个到大城市打工赚钱,却跟大款跑了的女人。

  讲实话,沈天星演得不错,对大款的谄媚和见到丈夫时的错愕,她都精准地把握住了。

  只是仍达不到韩宿的要求。

  “卡,天星,你讨好感太明显了。”

  “卡,天星,看到自己老公的时候不要错愕。”

  “卡,天星,愣着干什么?知道自己演得差等我喊卡是吗?”

  “算了,先休息,这场戏明天再拍。”

  韩宿烦躁挥手,准备拍下一场男主的戏份。

  沈天星手足无措,默默走到了演员休息地,抓住剧本读了一会儿,又抬头盯着男主的戏,不知道在想什么。

  嬴佳拍了拍沈天星的肩膀。

  沈天星回头,见到嬴佳时眼睛一亮,“你来啦。”

  “说好给你探班的,怎么能不来呢?”嬴佳从包里掏出个脐橙递给沈天星,“华盛顿脐橙,我专门从美国带回来的。”

  沈天星接过来,当即剥皮,挑了一块送进嘴里,又递给嬴佳一块。

  两人简单聊了几句,等韩宿一场戏拍完,沈天星便带着嬴佳来到韩宿面前,和韩宿问好。

  毕竟韩宿是前辈,嬴佳是后辈,见礼是应该的。

  韩宿回头,一下没认出是谁。

  “韩导,嬴佳,天星的朋友,”嬴佳主动伸手,“打扰韩导拍戏了,今天来探班,给剧组带了下午茶,待会儿韩导也尝尝?”

  “好。”韩宿客气道,“小嬴啊,我知道,你的《功夫》很有想象力。”

  简单打过招呼,两人又回到了沈天星休息的地方。

  嬴佳拿起沈天星的剧本,仔仔细细读了一遍。

  剧本是现实主义风格,和嬴佳拍的电影区别甚大。

  嬴佳目前拍摄的电影都是商业片,更多的是放大情绪,带给观众刺激,而现实主义电影重在展示,展现故事,展现事实,推动观众思考。

  《笔架山》的故事底色是麻木,人物底色也是麻木。

  男女主是麻木地忍受,前妻是麻木地挣扎。

  这样的故事要求演员的表演收敛而细腻。

  就像沈天星这场戏,她遇到自己前夫的时候,会有错愕吗?

  也许会有,但是错愕稍纵即逝,这么久的情人生涯,她对道德的感受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她的本性已经被繁华磨灭了。

  所以,她会惊讶一瞬,然后继续回头,对着大款娇媚一笑。

  但表演细腻了,观众该如何解读情绪呢?

  这就需要场景的烘托了。

  韩宿的场景布置恰如其分,道路四周被推倒的房屋,维修中的道路,粉碎的钢筋水泥,都代表着前妻的内心已经荒芜一片了。

  《笔架山》是个好本子,前妻的角色内涵很深。

  演好这个角色,一部封神不是不可能。

  嬴佳合上剧本,看向沈天星。

  她在考虑要不要插手。

  毕竟这是在别人的剧组,她一个外来导演给演员讲戏,不是在打韩宿的脸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娱乐圈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