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母笑了,她附身,在季秋月耳边说,“是啊,乖宝,你不要怕。”
季秋月躲了躲,有些难堪。
严肃的精英孟晓骏伸出一根手指头,对面前的学生说,“勇气是抵御恐惧,把握恐惧,而不是没有恐惧。”
这一句是用英文说的,口音标准,十分悦耳。
电影马上就介绍了孟晓骏的背景,他的爷爷、父亲都是留美博士,他本人的目标也是留学美国。
“怪不得英语这么标准,原来是家学渊源。”季秋月喃喃道,心里涌上一阵羡慕,要是她的英语发音也能像孟晓骏一样就好了。
最后出场的成东青,举着话筒,对着鸟巢里满满的学生,自嘲着自己的感情经历,“尽管她一次次地拒绝我,但我还是想每天都看到她,因为她是我的梦想。”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季秋月的父母深表赞同地点了点头,季秋月却撇了撇嘴。
三个成功者大谈特谈“梦想”二字。
怎么不谈谈他们成功的个人能力和资金从哪里来呢?
对普通人根本没有参考意义。
对三位主角和新梦想公司的主要介绍过后,电影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
美国EES控诉新梦想盗窃了他们的试题,令华国学生在相关考试中获得了不正当的优势。
谈判桌上,美国代表咄咄逼人,点出成东青家境不好,却成就巨大的不合理。
镜头定格在成东青镜片后不忿的眼神上。
成东青的眼神很冷,表情没有多大的变化,后槽牙的肌肉却不住的抽动着,显然是对美国代表的说法很不满。
季秋月的心神回到了电影上,“这家伙谁啊,还有点帅。”
镜头一转来到1979年,稚嫩土气的成东青出现在屏幕上,和刚刚的精英形象反差巨大。
成东青两次高考失利,仍不服气地要求再考一次。
他不愿意安心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倔强地跪在村里人面前,请求大家给他一个读书的机会。
众人拗不过他,同意了。
成东青人跪着,是个屈辱的姿态,脸上却不自觉地露出个笑来。
他没有错过第三次机会。
在略显轻快的摇滚说唱中,成东青背着包裹走进了燕京大学,来来往往的学生们衣着不甚华丽,却一个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
左边的季父惊讶:“嚯,这首歌,这是我年轻时听的摇滚。”
右边的季母感叹:“79年的大学生,好值钱的哦。”
从农村考出来的成东青看什么都很新奇,他一路左右张望,走到了男生宿舍楼下。
阳台上,王阳留着前卫的波浪长发,正对着路边经过的女学生念英文情诗。
女学生吸没吸引到不清楚,反正吸引了成东青。
成东青痴痴得听着,王阳身后的一扇窗户里却猛地钻出个人,怒骂王阳瞎嚷嚷打扰人读书。
两人一言不合,用英语对骂了起来。
这一段没有字幕,季父听不懂,低头问季秋月,“他们在说什么啊?”
季秋月听了满耳的污言秽语,不自在地干咳两声,“我也不知道。”
两人的争吵进一步升级,抄起手边的东西就向对方砸过去,结果却砸到了在楼下看热闹的成东青。
不打不相识,从这以后,成东青开始跟着孟晓骏和王阳混。
也正是这两个人,给成东青种下了向往美国的种子。
这里有个非常精彩的剧情。
读书会里,孟晓骏让社员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代青年人。
“追赶”、“理想”、“冲动”、“自由”、“怀疑”、“霸蛮”、“孤单”、“渴望真诚”、“红旗不倒”。
以及孟晓骏说的“改变”。
“改变身边的每一个人,改变身边的每一件事,唯一不变的就是i此时此刻的勇气,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将改变世界!”
改革的时代里,青年人的浪漫精神蓬勃发展,在骤然打开的国门中,他们接触到了一种之前从未见过的文化,并迅速接受了它。
对西方平等自由文化坚信不疑的青年人们相信,凭借着自己双手和满腹才华,能够实现他们所有关于成功的梦想。
第106章 中国合伙人(中)
在孟晓骏组织读书会的时候,王阳正在勾搭美国记者。
他的口音没有孟晓骏标准,但在和美国记者讲话时,话语随意,一个个英语句子脱口而出,根本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
勾搭的过程中,电影借王阳之口,埋下本片第一个伏笔。
“我们都想去美国,所以我们对你们了解很深,但你们没有真正了解我们。”
季父感叹道,“何止是当时,现在也是,现在美国还有很多人觉得华国就是贫穷落后的样子呢。”
季秋月对王阳没兴趣,她只想看成东青,想看成东青是怎么一步步成长到后来的精英模样。
彼时的成东青在干什么呢?
在读书会上接受嘲笑。
他蹩脚的英语和有限的知识和精英孟晓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同学的哄笑声中,成东青露出个不好意思的笑来。
孟晓骏没有笑,他只是平静地指出成东青用的词典太旧了,然后翻开自己的词典,告诉成东青louse是什么意思。
成东青,看孟晓骏的眼睛里满是崇拜,他想跟孟晓骏借词典,却发现词典的封面上写着“孟晓骏之书,从不外借”。
这时候的成东青无疑是自卑的。
但与自卑相伴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改变的决心和意志。
他横扫燕京大学图书馆,在大学四年里读了800本书。
每天夜晚,当所有人学生都离开的时候,成东青依然借着蜡烛微小的光芒,如痴如醉地读书。
季母忽然抬手擦了擦眼睛,“乖宝学习的时候也是这样。”
电影继续播放,成东青在图书馆里遇见了初恋女神。
青春好像与恋爱分不开关系,在成东青追求女神的时候,王阳也和美国记者成为了男女朋友。
而孟晓骏的眼里只有美国。
这时候的孟晓骏自信满满,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到的,征服美国不在话下。
影片节奏很好,情绪推高后立刻就会出现一个情节来降温。
燕京大学的课堂上,老教师提起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
孟晓骏和王阳听不下去,与老师据理力争后离开课堂,却没想到犯了众怒,和其他学生打了起来。
成东青跳过桌子,把二人推出门,自己挡下了群情激愤的学生们。
已经跑出去几步的孟晓骏和王阳毫不犹豫地转身回去帮忙。
自那天起,他们仨成为了朋友。
后来成东青在追女神的时候染上肺炎,王阳来看他,给他带了一本词典——孟晓骏在准备托福,不能来看望成东青,但他把那本让成东青羡慕过的字典送给了成东青。
词典里夹了一张书签,上面写着“有天你会让我妒忌的”。
季秋月撇撇嘴,“有点突兀了吧,孟晓骏一直看不上成东青,怎么会给他写这么一张书签呢?”
她现在已然忘了英语的事情,全情投入到电影之中。
主角三人大学毕业,到大使馆申请签证,孟晓骏和王阳都过了,只有成东青得到一个冷冰冰的“拒签”。
王阳为女友放弃了签证,孟晓骏则和女友一起前往美国,准备大展宏图,实现梦想。
三人机场分别,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少年人的友谊真诚而炙热。
“孟晓骏这个演员演得很好,故作镇定,但一转头就哭了。”季父点评道,“我看前面还以为他不在乎朋友呢。”
镜头拉回到美国EES和新梦想的谈判桌上。
美国代表未审先定罪,向美国所有大学发出通知,要求他们警惕在托福雅思考试中获得异常高分的华国学生,他们存在作弊行为。
孟晓骏反应激烈,站起来指责美国代表。
美国代表却不以为意,扬言华国自古以来就有作弊的传统,科举时代还会把作弊方法汇编成书籍。
谈判暂停,时间跳回1988年。
成东青在大学里担任英语老师,学生们非常喜欢上他的课,因为别的课程很累,在成东青这儿可以睡觉。
他又申请了很多次签证,毫无例外地被拒签。
业余时间,成东青给领导家的孩子当英语家教。
他的英语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浓浓的口音,可喜欢他的课,就连家教的小孩也不喜欢。
海外的孟晓骏过得也不好,他明明是高材生,却只能在实验室里做个专喂小白鼠的助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