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城阳公主_泠泠弦月【完结】(64)

  “公主不好了!终南山翠微宫传来急诏!”

  李仪正坐在院内的树下乘凉,忽然传来一道急切的声音打破了夏日的宁静,她收起手中的扇子循声望去,只见阑珊正急匆匆地向她走来,李仪心头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何事如此慌张?”

  阑珊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却还是口齿清晰地回道:“圣人突然重病垂危,恐怕……”

  后面的话她没敢说下去,但李仪已经明白她的意思。

  这一天终于是来了么……

  李仪虽然早有预料,可当真正听闻这个消息时,内心里依旧是难以接受,半晌她才回过神来,立即起身吩咐道:“来人,备车!”

  为人子女,无论如何都得赶去见他最后一面。

  刚走出月华庭就遇见了薛瓘,他也是行色匆忙,两人仅仅对视一眼,就已经明白对方心中所想,一句话也不用多说便共同出府赶赴终南山。

  终南山在长安城以南,位于秦岭之中,距离长安城不算太远,但赶过去也需要花费些时间。

  李仪不会骑马,只能乘坐行驶较为缓慢的马车。

  一路上李仪都是沉吟不语,心情也是格外压抑沉闷,她也不知自己对这位“父亲”究竟是何种感情。

  没有那么悲痛,但也没有多好受。

  翠微宫建在终南山上,上山的路自然甚是颠簸,坐在马车里的李仪扶着额紧闭双眼,头脑也随着颠簸越发昏沉。

  刚生完孩子没多久,她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所幸在她快要昏厥之前,终于是抵达了翠微宫,薛瓘扶着她下了马车,两人刚要挪步往前走,就忽然听见一道钟声响彻山谷之间。

  “这是……”

  李仪顿时身体一僵,这是丧钟……

  她不可置信地抬起头仰望面前这座巍峨宫殿,周围的宫人们已经跪倒一片,耳边仍有钟声在回荡,事实已经摆在眼前,她来晚了。

  明明赶来的路上已经是马不停蹄,为什么……

  李仪一句话没说,和周围人一样,默默屈膝跪地,俯身叩首。

  在低下头的一瞬间,她闭上了眼睛。

  怎么可能会没有感情,她早已将其当作亲生父亲,只是对他的离世早有预料,才没有像旁人那样悲痛欲绝,可是心底却似是压着一块大石头,沉重得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人世间总有这么多遗憾,她一心想见父亲最后一面,可偏偏天不遂人愿。

  最终李仪在含风殿见到了李世民,他的面容很是安详,想必走时没有太多痛苦,又有李治兄妹和其他心腹大臣陪伴在侧,没有见到她这个女儿应该也不会太难过吧……

  “十六,你切莫太过伤怀……”

  李治跟随李仪站在含风殿外,遥望远方绵延不绝的山峰,他的面容已经没有任何泪痕,只是那双向来温柔的眼眸尽显疲累,“虽然阿爹没有见到你最后一面,颇为遗憾,但只愿你一生顺遂无忧,他在九泉之下便也安心了,这是他让我与你说的话。”

  李仪同样眺望着远处群山,静默不言。

  父爱沉重如山,她定不负所望。

  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常态,若是能看开些,便也释怀了。

  入夜之后,暮色深沉,月色如水。

  在这终南山上确实比长安城内凉爽许多,尤其是晚间,清风徐徐几乎不曾间断,扇子都派不上用场。

  虽身心疲倦,李仪却是无心睡眠。

  在楼阁殿宇之间兜兜转转,她最终来到了一间早已熄灯的屋子前,犹疑片刻之后,她抬手轻轻敲响了房门。

  “是谁?”

  屋内果然传来了声音,李仪遂放下手柔声回道:“蓁蓁,是我。”

  一阵静默过后,房门蓦然被人从里面打开,屋内已重新点燃了烛火,出现在李仪面前的人是身着寝衣的李微。

  “阿姐……”

  她轻唤了一声,嗓音还有些沙哑。

  即使烛光微弱,李仪也依然能看见她那双通红的眼眶,很明显她方才并不是在睡觉。

  李仪就是想到了这点,所以才来找李微。

  她见到姐姐也没有多说话,就默默拉着李仪进了屋内,李仪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的头,“怎么了,是不是也睡不着?”

  一听这话,李微二话不说就扑进了李仪怀里,抱着她放声痛哭起来。

  先前她只躲在被窝里哭,现在终于是无所顾忌。

  李仪心里也并不好受,却没有表露出来,只是紧紧回抱住了她,任由她在自己怀里放声哭泣。

  也不知过了多久,她颤抖的双肩终于有所平缓。

  “睡不着,阿姐今晚就陪你一起睡。”李仪看着双眼通红的李微,伸手轻轻拭去她眼角的泪水,“阿爹虽然不在了,但你还有九哥和我,我们永远是你最坚强的依靠。”

  李微并未多言,但却坚定地点了点头。

  李仪拉着她往床榻边走,在看着她乖乖躺上床之后,李仪便也在她旁边躺下,“明日,我们一起随九哥护送阿爹回长安。”

  姐妹两人相依而眠,有彼此的陪伴,无边黑夜好似也不再那般深沉孤寂。

  纵使心中哀痛,可日子总要向前看。

  六月初,太子李治正式即位,追谥先帝为文皇帝,庙号太宗,与文德皇后长孙氏合葬于昭陵,贞观一朝就此落幕。

  随着李治的登基,李仪也从公主变成了长公主。

  丧期结束后,笼罩在皇城之上的一片阴云终于散去,文武百官皇亲贵胄也换下了那一身穿戴多日的素服。

  李仪再次进宫时,宫城之内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沉闷。

  她此次去往的是东宫崇仁殿,虽然李治已经即位,但还未正式从东宫搬去太极宫,李仪今日入宫就是因为他的召见。

  进殿之后见到李治,李仪便走上前行叩拜之礼,“子衿参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虽然君王换了人,但跪谁不是跪。

  李治见此当即放下手中文书,起身来到李仪面前伸手便要将她扶起来,“你我兄妹之间,何须行如此大礼?”

  他说话还是一如既往的亲和,丝毫没有君臣之间的疏离。

  “我只是觉得这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否则让别人见了恐生闲话。”李仪起身之后表面应承地笑着,内心却不是这么想,她可不敢再把他当做兄长对待,毕竟他们之间的关系先是君臣,而后才是兄妹。

  “十六这是过于忧虑了,在这宫里谁敢说闲话?”李治不以为然地挥了挥衣袖,转身去到案台前落座,“我今日找你前来,是有一事与你商议。”

  李仪跟着走上前来,在李治的示意下于他的正对面落座,接着就听见他继续说道:“之前阿爹就已经命人在筹备小妹的婚事,只是后来被迫中断,如今丧期已过,我想继续为小妹筹备婚事,在孝期满一年后便送她出阁,你看如何?”

  按照礼法,父母故去,子女应当守孝三年。

  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这么久,李仪自然也知道这个时代的礼法,所以一听这话她倒颇有些意外,作为君王他居然要为妹妹枉顾礼法。

  李仪没有先答话,而是问道:“此事九哥可有问过小妹的意愿?”

  父母都已不在,妹妹的婚事自然就落到了他身上,李治蓦然轻叹了口气道:“她自是不愿,所以我才来问问你是何看法。”

  其她姐妹包括李仪在内,这个年纪都早已经嫁人了。

  对于此事李仪不好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李治为此惆怅不已,她也不想多言只道:“既然如此,何不尊重她自己的意愿?”

  虽然不知什么决策对妹妹最好,但遵从她的本心准没错。

  看着眼前的宫人已往杯盏中添满茶水,李治却是单手撑着桌案不动如山,“可她如今已年方十六,若是守孝三年,那时年岁可就不小了,如此岂不是耽误了她这大好年华?”

  “九哥心中的忧虑我都懂,只是小妹执意为父守孝,若是强求,恐怕会适得其反。”李仪脸上的笑意似有若无,眼中是一片赤诚与坦然,“再说那位长孙郎君年岁尚小,未经世事,即使再等上三年又何妨?”

  李治新君即位,根基未稳,便要为了妹妹枉顾礼法,届时他与李微必定都会落人口舌。

  即使李仪不劝阻,朝堂上也定会有人反对。

  李治的手指叩在桌面上,盯着眼前那盏茶看了许久,宛若桃花的眼眸中逐渐显露深思,“十六也言之在理,只是这样就要委屈小妹了……”

  “此事我再另做打算,你今日入宫可有将我那小外甥带来?”

  他最终还是被李仪说服,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转而问起李仪的孩子,李仪毫不遮掩地点头道:“带来了,正在偏殿的乳娘那里。”

  天气好时,她出门就会带上孩子。

  李治对此颇为欣慰,一改惆怅,转而和颜悦色地笑着道:“泠儿前两日还在念叨,说是想看看小外甥,正好你今日入宫,不妨带着孩子去找她叙叙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情有独钟  欢喜冤家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