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来的内侍正是在城门前迎过兄妹的那位,他规矩行礼,连声道恭喜,将礼物放下后,他笑道:“肖娘子真是天生贵人,梨园那日太子殿下提了小娘子的名字,陛下心疼豫王殿下,这才有这样一桩好姻缘。”
肖思齐连忙道谢,请内侍转达太子。
肖稚鱼听了,这才知道原来全是太子进言,有了这桩指婚,她一口闷气憋在胸口,恩将仇报四个字在肚子里打转,脸上还得强打笑容,将人客气送走。
兄妹两个所在宣平坊,周围住的都是各署衙官吏,肖家几回动静,引得不少人来探听热闹。皇帝贵妃和太子轮番赏赐,一箱箱抬入肖家。闻讯而来的左邻右里齐来恭贺,门前一时喧闹嘈杂,仿若市井。
肖思齐忙于应酬,肖稚鱼则回内院休息,听着外面传来的热闹声音,她心中闷闷不乐。刚才宦官暗示,肖思齐已经在陛下这儿挂上名号,等着日后有机会定会提拔重用tຊ。以她的身份要做豫王妃实在还差着远,为着皇家的面子,皇帝有意提拔肖家人。照今日情形,可知东郡肖家还有不少好处。肖稚鱼看得出兄长心中欢喜,只是性格老成,这才稳住了。
她知道指婚的好处,可李承秉对她并无半点好感,全是仇恨,这门亲事一开头就错了,她实在难以想象嫁过去之后会遭遇什么。
肖稚鱼坐在书案前怔怔出神。
不一会儿,景春就从外面小跑回来,气喘吁吁道:“外面实在热闹,原来不止一桩指婚,京兆沈家的娘子被指为太子妃。”
肖稚鱼蓦然瞪大眼,“沈家娘子?沈霓?”
景春点头,“正是她。”
肖稚鱼越发觉得气不顺,现在情况竟与构想完全相反。等到日后太子登基,去宫中将要跪拜沈霓——她憋闷得胸口发疼。前世争宠明争暗斗多年,今生不成想一开始她就输了个彻底。
与此同时,永兴坊十王府正是热闹纷呈,指婚的圣旨先后传至太子府与豫王府。
【📢作者有话说】
明天双更
60 ☪ 第六十章
◎诸多◎
已是入夏时节, 太子府中几株石榴树开得正盛,花红似火。
宦官传旨离开,李业脸上的笑敛起, 抬头看着远处碧翠枝叶,悠然长吐一口气,吩咐内侍, “去看看豫王可在府中, 传旨的人是不是已经去了。”
内侍一遛小跑去了。
静忠端上一盏热茶, 道:“殿下要见豫王?”
李业道:“没想到定的是沈家娘子。”
先前宫中就传出过消息,陛下要为豫王指婚,可太子身为兄长,自韦氏出家后,太子妃空悬, 极为不妥,皇帝便趁着这回一起定下两个儿子的亲事。
让李业感到为难的是, 前两年沈霓还被视为豫王妃人选,如今却被指为太子妃。他与李承秉兄弟情深,不想因此心生隔阂, 便想见一面说清楚。
静忠道:“我瞧着是好事,沈家系出清流,是京兆名门,沈家娘子聪慧明理, 又生得美。豫王妃肖家娘子家世不显,又是才来长安,与沈家差着远呢, 说起来, 这也是陛下为太子考虑的缘故……”
李业瞥他一眼, 道:“日后这些作比的话不要再说。”
静忠垂着头,闭上了嘴。
不一会儿内侍跑了回来,说豫王并不在府中,太子在院中踱步,将侍卫叫来道:“快去一起找找。”
宦官与侍卫在永兴坊内找了一阵,都没见着豫王。近日落时分,李承秉才带着随从侍卫回来,几匹马上绑着野鸡兔子等猎物。
李业闻讯匆匆赶来,在豫王府门前见着李承秉,“去郊外打猎了?”
李承秉翻身下马,见门前有不少人候着,还有宫中宦官,皱了下眉又松开,“怎么都在此处?”
“快进去吧,圣旨在里面,等你许久了。”
李承秉大步入内,稍作梳洗,在院中接旨。在听见皇帝将肖稚鱼指给他为妻之时,李承秉猛地抬起头,神色惊诧,双眼锐利冰冷。
李业忙使了个眼色过来。
宦官读完圣旨放下,王府中立刻有人招呼他去饮茶歇息。
李承秉脸色铁青,说不出的难看,将圣旨拿到手中展开逐字逐句看完,他将黄纸一卷,道:“我要去趟宫里。”
李业拉住他,“父皇亲下的圣旨,何时有改过,再说你现在这个样子如何能去宫中。”
李承秉面上如笼寒霜,气势迫人。李业将他拉去书房,好言相劝:“我知肖家娘子出身差了些,为你正妃,面上有些过不去,但到底是你相中的人,过日子知冷知热比家世什么的更要紧。”
李承秉眉头皱得死紧,“谁相中她了?”
李业吃了一惊,“不是你是谁,那日夜里你送她回去,还对人家小娘子动手动脚。”
李承秉咬牙,道:“那是有原因的。”他突然想到什么,看向太子,“莫非这桩赐婚是你……”
李业苦笑接话,“梨园那回杨家人想将杨十娘嫁给你,我只好告诉父皇,你已经相中了肖家娘子。不过也并非我一个就能说动父皇,听说贵妃对肖家娘子也颇有眼缘,说她一双巧手,必将成琵琶大家。或许有这一层关系在,父皇才破格将她许给你。”
皇帝这些年对贵妃的偏宠世人皆知,贵妃一句话,可抵千金。
李承秉听太子道明前后缘由,想起梨园那日,杨十娘带着几个小娘子御前表演,他远远的一眼就认出肖稚鱼,当即收回视线,半个眼神都不给。听见陛下为杨十娘另指了婚事,他便克制自己不去看席间,只闷头与几个宗室子弟饮酒说笑。
他掀起眼皮,瞥了眼李业,虽未明说,眼里却分明是“多事”的责备。
李业摸了下鼻子,面色有些讪讪的,道:“还有一件事,父皇将沈霓指为太子妃了。”
李承秉“嗯”的应了一声,神情也有些意外,反应却极平淡。
李业道:“你就不想说些什么?”
李承秉心中烦躁,随口道了一声“恭喜”,心思仍绕在自己这桩亲事上。一想到要娶肖稚鱼,仿佛心上扎了根尖刺,令他无比难受。
他手指在桌上敲击两下,想着是否有让圣旨收回的法子。
李业朝他看来,立刻就猜出他几分心思,道:“父皇什么脾气你很清楚,以往再偏向你,若是要违背他旨意,你该清楚什么后果。”
李承秉绷着脸不语。
“肖家娘子是个难得的美人,又是伶俐可人的性子,你为何会心生厌弃?”李业不解,又问道。
李承秉道:“长得好看心思不正的人多的是,娶妻岂能只看皮囊。”
李业道:“肖小娘子夜里听见我呼救,就敢冒险来救,心性善良自不必说。”
李承秉冷哼一声,没再继续说下去,话锋一转,提起沈家,“先别说我,长安高门不少,父皇却定了沈家娘子,沈家还真有本事。”
李业想起梨园里沈霓委屈安慰婢女的样子,慨然叹道:“沈家世代诗书传家,想父皇也是看重这点,沈家娘子年纪虽小,心胸开阔,有大家风范。”
说到此处,让他想起另一桩事,“前一回沈玄为我奔走,所立功劳不小,你让我别行重赏,这下却有些难办了。”
沈玄若只是寻常臣子,冷淡处置还说得过去,突然之间,他已成太子妻兄,于公于私都该厚待。
李业想到此都觉头疼,连连叹气。
李承秉道:“沈玄从太原回来,马上派人打探丰庄之事,与宰相杨家脱不了干系。”
李业沉吟片刻,道:“这些年宰相势大,朝中望风而动的人不少,沈家始终未曾投靠,行事也算中正。那些嘴上说着忠的,只能欺瞒一时,时间长了装不了,丰庄的事或许另有蹊跷。”
李承秉看了他两眼,忽然问道:“是不是有人在兄长面前说过什么?”
李业怔了一下,笑道:“是惠安,前几日她来找我,说了沈玄许多好话,还说现在忠心可用之人太少,要有些能力本事的,更是如凤毛麟角。”
李承秉眸光微动,冷笑道:“她倒是长本事了,出家还不忘插手俗事。”
“她出家是如何情形你也知道,也是因我的缘故,”李业道,“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我们都清楚,沈家如何,日后看着就知道了。”
听他口气,已是暂时放下发现丰庄一事时对沈家的猜忌,李承秉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两兄弟又说了一会儿话,李业不放心,再三叮嘱定亲之事不可怠慢,这才回太子府。
李承秉看着兄长走远的背影,心里对沈家警惕有增无减。活了两世,他早已没有年少轻狂的姿态,不会轻信于人,沈家这么多年不显山露水,左右逢源,好处拿了不少。长安众多高门贵女,沈霓脱颖而出被皇帝指为太子妃,若说这背后没有人使力,李承秉绝不相信。
回想过去,自沈玄成了长安新贵,一举一动都引人注意,沈霓跟着也名气不小,背后议论的都是她该嫁给哪位皇子。李承秉有意避开,拖了几年,原以为沈家应该歇了这份心,没想到现在反而成了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