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的葬礼一结束,江祁年就马不停蹄地赶回雄关。
侯府上下,除了老侯爷不用丁忧,就只有江祁年了。
江遐年只感受到了两个字:双标!
【皇帝要用孝道压人的时候,孝道就是他的大棒子,当孝道不利于皇帝的时候,他就把国家拿出来说了,生怕大哥多留一会儿。】
老夫人的葬礼,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江祁年回来了一趟。
一家人依依不舍地将江祁年送到了城外。
看着大儿子,乔氏万分不舍,又满腔担忧,虽然老侯爷和江玉成都知道了奸细的事,也想到了好几个应对之法,可一想到大儿子在自己鞭长莫及的雄关,她的心就落不到实处。
“祁年,娘说多了,也会让你厌烦,可娘还是想说,多小心身边的人。”
这几天,乔氏确实叮嘱过江祁年多次了,江祁年耐心道:“娘,我记住了,我身边的人会再筛查几轮的。而且妹妹说的指向性很明显了,我身边暂时没有这样的,若是有,我会注意打发走的。”
在雄关久了,确实会对那边生活难以安宁的百姓产生同情和怜悯,若没有妹妹的提醒,他还真有可能会着了道。
“娘,我身上背负着全家的性命和前程,还有咱们侯府百多年来的清誉和名声,我也不敢大意的。”
乔氏捏了捏儿子的手臂,含泪点了点头,这个儿子,小小年纪就承受太多了。
在众人的依依不舍中,江祁年利落上马,很快驱策着快马离开。
老夫人葬礼后,整个侯府都低调了许多,江玉成因为丁忧在家,不仅有了更多时间陪乔氏,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陪”儿女。
当然,陪亲亲小闺女江遐年是真的陪,但两个儿子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特别是江达年,相较于两个哥哥,他真算得上是“文不成,武不就”。于是,江玉成这个当爹的,在小闺女身上得到了温馨快乐,在小儿子身上得到了为严父的成就感。
虽然依旧有事情,沉沉地坠在心头,但这样平静快活的日子,也让人暂时放松了许多。
很快寒风四起,让秋老虎草草收场,天气似乎一眨眼就转凉了。
江玉容拿了几件狐裘之类的送了过来:“这是和北边的商客换的,我瞧着比库房里和庄子上送过来的都要好,所以特地留下给咱们家里人做了几件御寒的衣裳。”
乔氏也没和她客气,直接接了过去,寻到最小的那件白狐裘的,给江遐年套在身上试了试,十分满意道:“十分的合身,大姐有心了。”
江遐年也感觉到衣裳软软的,还暖和得很,忙道:“多谢姑姑!我喜欢!”
江玉容忍不住伸出手,摸了摸江遐年白皙滑嫩的小脸蛋儿,难掩喜爱道:“咱们年年可真聪明,才这么一点大,说话就这般利索,还这么知礼。”
乔氏听了小闺女那么多心里话,自然知道她来历不凡,与一般孩子不同,避重就轻道:“这都是应当的,我记得雅儿小时候也十分乖巧懂事的。”
江玉容笑了笑,道:“可不是嘛,所以还是闺女好。”
乔氏听出了她话里有话:“可是两个孩子淘气了?”
江玉容之前生的两个儿子,被蒋毅真送到了外室身边养,与她这个亲娘反而不怎么亲近。
后来接回来了,又主要由老侯爷照管着,江玉容与两个儿子相处的时间也不多。
“也不是淘气,”江玉容脸上的笑容淡去,“只是觉得不像母子似的,我刚刚去送衣裳,他们甚至比不上年年对我亲昵。”
看着江玉容满脸落寞,乔氏十分心疼,这都是蒋毅真造的孽啊!
就在乔氏想着要如何安慰江玉容的时候,外面突然有人急匆匆来禀报道:“夫人!外头有淮王府的人来报丧了!”
“淮王府的人报丧?”乔氏忙扬声吩咐道:“快请进来!”
不一会儿,就有带着孝布的人进来了,一来还是两个,其中一个还是乔氏和江遐年颇为熟悉的,是慧敏公主身边的嬷嬷。
原来,因着近日天气突然转凉,一直吊着一口气的淮王,撑不下去了,于今日天拂晓时落了气。
待应付完王府报丧的人后,慧敏公主的那个嬷嬷上前道:“见过江大夫人,江小姐。大夫人,奴婢奉了公主殿下的命,来请夫人您前去淮王府,协助公主殿下操持淮王葬礼事宜。”
乔氏三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亲王的葬礼,还是皇帝爷爷辈的长辈,乔氏作为一个外人,还是女眷,去操持他的葬礼的话,合规矩吗?
“嬷嬷,不知公主殿下有何处用得上我的?”乔氏委婉地问道。
嬷嬷回道:“回大夫人的话,奴婢也不知,只是听公主殿下偶尔赞叹,大夫人将老夫人的葬礼操持得井井有条,想必是因此而萌生了请大夫人襄助的意思。”
话倒是说的挺漂亮的,但乔氏也不能直接应下,道:“还请嬷嬷回去禀告公主殿下,此事我须得跟老侯爷回禀后才行,不敢擅自做主。”
“是,大夫人。”
等到报丧的人走了,乔氏忙安排了人去告知其他各房,并禀告老侯爷。
忙完了一圈,江玉容还未离开,她十分好奇道:“慧敏公主怎么会突然想到请你去帮忙操持的?”
乔氏想了想,道:“我也不知,淮王这位老王爷的葬礼,没有让鸿胪寺主理,反而交给慧敏公主,已经有些奇特了。至于慧敏公主想让我帮忙,大约是昌运伯身子不便,伯夫人又来自民间,与福京中的权贵们都不熟识,一些礼节上也不完全,才需要人帮忙的吧?”
江玉容一想,觉得有几分道理。
江遐年已经吃上瓜了:【让慧敏公主主理自己的葬礼,是淮王自己要求的,难怪了……这老淮王真是一片慈爱之心,怕自己的外孙不熟悉皇家规矩和礼仪,怕他们太过操劳,还怕他们吃亏,特地交待丧事不用过于隆重,一切能从简的就从简。还知道自己的葬礼,全京城的权贵是要上门吊唁的,所以特地将这个事托付给了慧敏公主。】
听到闺女说的,乔氏心中略安了一些。
等到老侯爷他们回来,斟酌商量了一番后,决定让乔氏应下此事。
侯府虽然要低调起来,但这种后宅夫人们的社交,还是要有的。
最主要的是,老淮王远离朝堂多年,和朝中各方势力没什么牵连,前去帮忙不仅不会影响到前朝的动向,还能暗中收集到一些消息。
接到侯府的回音后,满头珠钗都换成了银饰和白花的慧敏公主,重重的松了口气,将手中的纸笺递给帘后的人,道:“幸好不负殿下所托。”
只两息的功夫,纸笺便被退了回来:“接下来的事,就拜托姑母了。关系到母后的安危,还请姑母多多用心。”
“请殿下放心。”慧敏公主微微躬身应道。
不一会儿,帘子后的人影消失,人已经离开,待又过了一炷香的功夫,慧敏公主才让人进来收拾。
很快,一身素的伯夫人前来,道:“公主殿下,给江大夫人和江小姐的院落,已经收拾停当了,还请您过去掌眼。”
慧敏公主嗯了一声,抬脚朝着隔壁的院落走去。
她特别注意了一下,乔氏和她小闺女即将下榻的院子,与她所住的院落极为接近,想来是能轻易听到这边的。
确定这一项后,慧敏公主又特地查看了一番床榻被褥、妆奁洗漱等各色用具,确定皆是上品后,才点了头。
第120章 抓到第一个探子
“娘,你可以将妹妹留在家中,我可以照看好妹妹的!”江达年见乔氏将江遐年的东西,也收拾了一份,在一旁急得团团转,忙开口道。
乔氏看了他一眼,摇头道:“不行,你爹给你安排了不少课业,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照管年年?”
江玉成见大儿子已经担起了重担,二儿子也颇有文秀,假以时日,必能长成侯府支柱、朝廷栋梁,再看小儿子成日瞎晃悠,和几个堂表兄弟瞎玩闹,就下了决心,要好好扭一扭几人的性子和习惯。
待日后他再忙起来,又没这个时间和机会了。
江达年一听这话,就感觉眼前一黑又一黑的。
乔氏想了想,摇头叹了口气:“是你姐姐,我还放心一些,只是你姑妈那边也需要她搭把手。”
江遐年忙道:“娘,年年会乖乖。”
江遐年也想去淮王葬礼上,多见见人,多吃吃瓜。更何况,淮王身上那个最大的秘密,也就是宝藏的事,还没弄明白呢,江遐年也想去弄个清楚。
宝藏似乎和皇后的生死还有关联,江遐年就更要去看看了。
这一点,倒是和老侯爷、江玉成他们想到了一块儿去了。
收拾好东西后,乔氏带着小闺女,低调地从侧门进了淮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