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本是当个笑话听,可其中有机灵的再一回想,竟记起老薛头那不苟言笑的儿子,也在地里干活,就不免觉出些不对来。
薛明照是谁?薛明照可是村里下一辈中领头的,别看薛家穷,可他说话却在年轻人里很好使。
不光是因为他身板结实武力强,也是因为他为人靠谱。那薛明照都在地里了,薛老头说的话难道是真的?
荒地这边,薛老汉梗着脖子打完赌,回来就挨了老妻一肘子。
“多大人了还兴赌!你就能保证肯定能种出来啊!万一不成,我看你明年秋收怎么办!”
薛老汉揉揉肚子,小声道:“闺女都说了,那是云亲家讲的,这还能有假。”
“再说了,闺女连糖都会做,这土豆还能不成?”
见他搬出云婵来,王香月轻哼一声转身继续浇水去。
别看云婵这孩子人不大,平时话也不多,可却真真儿与儿子一样,是个靠谱的。
人家当时说那雨不停,还真就不停,说快停了,真就停了!
第一次去山上就能逮那么多肉,还有那土豆他们也确实是吃进嘴的,当真是个不可貌相的聪明人。
当日午饭是稀饭、清炒萝卜丝和腌咸菜。
吃完后几人没得歇,又忙活起晾土豆干的事,七十斤新鲜土豆堆在院子不能不处理,全都得一一清洗干净上锅蒸熟,最后再切片晒干。
院子里铺过麦子的空地,仅隔了一天又晾起一地金黄,看着满院的粮食,一家子捶着酸痛的手臂和腰杆,有说不出的安全感。
吃食这东西,可从来不嫌少!
当日晚饭,辛苦一天的众人看着桌上的粗饼、炖萝卜块和咸菜时,都沉默了……
见全家人都盯着萝卜块不下筷,王香月无奈道:“再忍几天,就快吃完了,不然总不能扔了吧!”
薛家后院有块小菜地,地里熟什么他们就得吃什么,黄瓜熟了可能半个月里顿顿都是吃黄瓜,豆角熟了半个月都吃豆角,现在正赶上萝卜熟了,这已经吃了好几天萝卜。
薛明照轻咳一声,回头望了一眼厨房边角落里的萝卜堆,对娘说的‘就快吃完了’不敢苟同。
“要不明天吃丝瓜?我见后院那丝瓜也熟了。”
王香月没好气道:“丝瓜在藤上还能再挂些日子,可这萝卜不能等了,总不能让它烂地里,你们就快些吃吧!到了冬日里想吃菜还没有呢!”
云婵这两日吃萝卜也是吃到吐了,提议道:“那不如把萝卜晒成萝卜干,冬日里不就又多了一样吃食?”
不等王香月解释,薛老汉就用筷子使劲戳了戳萝卜块,恨恨道。
“晾萝卜干这事儿我们早试过,可铺在地上根本就晒不透,最后全发了霉!”
“地上?在地上晒确实很难晒透呢!”云婵回想起前世妈妈晒萝卜条的样子。
“挂起来晒最好!萝卜切条但别切断,挂一串像晾衣裳那样晒,很快就能晾干的。”
“还有蘑菇、木耳什么的,下次雨后我们多摘点,通通晒成菜干,等冬天泡发不就有好多吃的了!”
桌上三人嘴巴大张。
对哦!还能这样干!以前他们最多就是晒些豆角干、青菜干,没想到这些蔬菜通通都能晒成菜干!
第13章 起死回生
近来半个月忙得团团转,就算是铁打的身子都扛不住,于是晾菜干这件事暂时往后推一日,大家伙儿都休息一天。
王香月将家里的竹席子拽到屋檐下,云婵拿出上次剩下的松针,煮成松针茶,又将拐枣糖丸拿出来,一并放在竹席边。
躲着秋日的阳光享受清风,一家人躺在竹席上好不惬意。
眼里映着的是满地土豆片,手边是清香茶水。咬一小口糖,再呷口茶,薛老汉只觉得自己这日子,比起县城老爷也不遑多让了!
“明儿把糖一熬,再拾掇完菜干,到时候糖卖出去,土豆也熟了,那可别提多美了!”
想到他说的那场景,就连薛明照都笑起来。
不过目前这也只是暂时解决了吃食上的问题,家里银钱进项还是得靠薛明照上山打猎。
灯烛绣线、衣鞋被褥、锅碗瓢盆各个都得使银子买,再万一生了病,更是花钱如流水。
所以过了秋收土豆也种完了,次日薛明照就背上刀箭上了山。
家里菜干要晾晒,一大堆拐枣还等着熬糖,冬天要烧的柴得砍,秋收时刮坏的衣裳得补、鞋袜要缝,林林总总事情太多,所以云婵也就没再跟去。
萝卜还能再放两天,但拐枣已经不是特别新鲜了,所以云婵决定先把糖熬出来,这次薛家二老也一起来帮忙,大家分工合作。
在她的指点下,王香月架火烘干拐枣,云婵和薛老汉合力将新鲜拐枣捣碎压出汁水。然后在他们磨拐枣粉的时候,云婵把汁水倒进锅里熬煮。
等拐枣粉滤细以后,锅里的糖浆也已黏稠,咕嘟咕嘟冒起大泡,整个厨房满是甜香味。
王香月抽抽鼻子,看着锅中红褐色的糖浆叹道。
“真没想到,老婆子我也能有这一天,自家熬糖?那可是想都没想过的哟!”
薛老汉嘿嘿一笑,赞同地点点头,接着他脸色一正,对二人道。
“这做糖的方法你们可都捂严实了,千万别漏出去!”